2021年10月,第16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名单公布,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朱华晨榜上有名,她也是香港唯一的获奖者。
朱华晨已收获无数重量级科研奖项。自2011年开始,她连续六年均获得香港大学年度最佳研究成果奖,2013年获得国际流感与呼吸道疾病学会颁发的优秀青年科学家潜质奖,2015年获得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年获得香港大学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17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9年获得首届“英雄杯”中国实验医学杰出青年奖。
“近几年,香港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香港有很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近日,朱华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分享了她的科研之路。“值此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期待香港的科研成就更上一层楼。”朱华晨说。
从小立志科研报国
朱华晨祖籍广东潮州,出身书香门第,博览群书,热爱科学,从很小就表现出对国家对人类社会心怀责任感、使命感的一面。
“可能是受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我读书时就很关注粮食危机、环保问题等等,记得小学三年级有一次征文,我写的是非洲埃塞俄比亚儿童遭遇饥荒的问题,还有一次征文写的是关注水土流失问题,还得了奖。”所以,朱华晨从小立志“当科学家”,因为在她看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可以帮助国家社会进步的力量”。大学时朱华晨就读中山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在中山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继续硕博连读,博士毕业后留校从事超级杂交水稻的基因工程改良工作,当年还与袁隆平院士团队有研究合作,“袁院士团队会把一些优良品种送到我们实验室进行遗传研究,筛选出好的植株后代再到大田里进行种植和效果验证。”
2007年对朱华晨来说,面临科研以及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不仅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应该对社会对人民负有责任,用所学所思去守护人类健康。”朱华晨告诉记者,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当时正在中山大学读博的她第一次亲身感受到病毒带来的恐慌。她从新闻中了解到港大医学院是最早鉴定出非典病原体的专家团队,有关研究使得政府能在短时间内控制非典病毒的蔓延。她当时就特别向往能参与病毒学的研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2007年,因为手头有关超级水稻方面的研究已经暂告一段落,她向香港一些大学和机构投出简历,最先得到香港大学管轶教授的回复,她得到了一个很看重的工作机会。2007年7月,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朱华晨作为香港“内地优才计划”的引进人才,启程前往香港大学,开启她在科学研究上的新里程。
沉迷科研为她带来快乐
刚刚加入港大医学院“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管轶教授研究团队,朱华晨疯狂地恶补病毒学知识。她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收知识,成长迅速,表现出杰出的才华和潜能,短短3个月,就拿到了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合约。此后,她沉迷科研,与病毒赛跑,一路披荆斩棘,研究生物病毒与新发性传染病,长期与H1N1、H7N9、MERS等恶性病毒性疾病打交道。
据朱华晨介绍,她的研究工作首先是追踪病毒,探索病毒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把认为可能存在潜在风险的病原体进行风险评估;其次是了解其行为特征,利用各种动物模型研究病毒的致病性、传播性、感染性;最后是研究病毒致病、传播的原理,并提出一些防控病毒的方法学,包括开发药物、疫苗等。“研究病毒就如同一场马拉松比赛,夜以继日与病毒赛跑。这更是一场持久战,只有赶超在病毒前面,才能提前预判病毒的变数。”
对朱华晨来说,沉迷科研是最能带给她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在实验室经过千万次试验和计算后突然间获得研究结果时那一刻的惊喜,那是研究者的真诚喜悦和回报,是孤独者不可为外人道的执着和追求。
“香港政府对发展科技的支持力度很大,香港有很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经费支持、学术氛围、国际合作机制都很好,我在这里开阔眼界,得到很多学习和成长机会,也和团队一起出了一些成果。”朱华晨目前已经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16项,2017-2021年连续5年进入ESI全球高被引前1%学者名列。由她主持或共同主持的国内外科研项目30多项,培养研究生及博士后60多名。此外,她还担任汕头大学-香港大学联合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分室副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病毒学与新发传染病”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粤港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港方主任,粤港澳高校公共卫生联盟、粤港澳大湾区输入性热带病防控联盟副主任、粤港澳实验动物创新与共享服务联盟副理事长等职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因为有港大和汕大提供的研究平台和机会,也得益于香港和内地的密切合作。”朱华晨表示。
期待香港的科研成就更上一层楼
“值此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期待香港的科研成就更上一层楼。”朱华晨表示,香港要发展高科技产业,与粤港澳大湾区加强融合合作是必由之路,而后向内地更深更广的地区和领域拓展。她建议香港要在科技合作方面当好“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将香港一些上游的好的科研成果落地成生产力,希望香港和大湾区有更实质性的合作。
从事科研20多年,收获许多科研成果,经历过许多辉煌的时刻,朱华晨表示,自己未来将更多去做一些基础性的、本质性的、核心技术性的研究,也许热度没那么高,没那么亮眼,但自己也将怀揣使命感,在病毒研究领域继续潜心耕耘,为公共卫生、为人类健康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记者 林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