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惜头颅兴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今天我们安享的太平盛世,是赵一曼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让我们永远铭记先烈,学党史、感党恩,永远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位退休的女工程师,和家人参观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赵一曼纪念馆后,提笔写下这样的真切感受。
烽火光万丈,红史励后人。红色资源是最鲜活、最珍贵的党史教材。在各地,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巾帼志愿宣讲员、家风故事宣讲员,以擦亮红色地标、讲好红色故事、传扬红色家风的行动,打造妇女儿童和家庭身边的“红色课堂”,歌颂党的百年芳华,串起革命先辈、巾帼楷模的英雄史诗,在妇女儿童的心中厚植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擦亮红色地标,让红嫂精神激励当代妇女
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红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们是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女性的群体形象,以柔弱的双肩毅然扛起了家庭和革命的重担,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
沂蒙红嫂纪念馆是国内迄今唯一全面、系统介绍“红嫂”的专题纪念馆。该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常山庄村,距县城23公里,承担着弘扬沂蒙精神及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使命。沂蒙红嫂纪念馆作为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妇女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
让每一句讲解都厚重有劲
金静是沂蒙红嫂纪念馆副馆长。自2011年担任红嫂纪念馆讲解员起,她就用所讲解的红嫂精神鼓励自己、鞭策自己。在红嫂纪念馆的讲解队伍里,金静是为重大活动讲解次数最多、获得荣誉最多的讲解员。她至今已完成讲解7000余场次,受众达10万余人次,曾荣获 “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等荣誉。
红色资源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思想文化内涵,需要通过语言表述和生动讲述才能充分展现。作为全国妇女爱国主义基地的一名讲解员、管理者,金静深知身份背后所肩负的责任、所需要的职业素质。
“讲好红嫂故事,要先读懂红嫂群体,讲解员们必须学习党史国史、山东革命史、沂蒙革命史,研究沂蒙精神,全面读懂战争背景,加深对红嫂故事的认知,对涉及的每个人物、每个事件、每个细节都要认真研究整理,要经常向党史专家学习、访问英模人物、到其他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做到在讲解红嫂故事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厚重有劲。”
金静每次接到讲解任务,总要先了解来访者的情况,再确定讲解风格,有针对性地展开讲解,让对方在精神愉悦中受到教育。在讲解过程中,金静认真观察听众,及时调整讲解内容、语调和姿态,灵活地“因人施讲”。比如在为老年人讲解时,考虑到老人念旧怀旧,容易对某些展品和物件产生感慨,金静与他们边讲边聊,用更平实朴素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并适时向对方请教,从他们的回忆和交流中,她也获得了更多的历史信息。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金静设计完成了分别面向不同受众的讲解稿件12份。
2013年,金静带领团队开始开发新的课程。她不断地整合收集材料,她说:“再不抢救,有的故事可能就真的断了”,她与英模人物连线对话,和同事们到大连、徐州、泰安等地实地采访,回来后金静带领讲解员们整理开发了微党课《永远的新娘—李凤兰》《我的母亲李桂芳》,宣讲课《在学习党史中传承红色基因》《沂蒙红嫂》等,完成了影像片《红嫂访谈录》,参与编纂了专著《沂蒙红嫂志》等,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沂蒙红嫂资料的空白。为进一步传播红嫂故事,她还设计开发了红嫂纪念馆网上语音讲解等,开设了红嫂故事宣讲专栏,创新了传播形式,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金静和团队经常走出去宣讲,她们组建了沂蒙女儿宣讲团,进学校、进社区、进部队、进企业、进景区,通过创新讲解形式为社会各界观众讲述红色故事。十年来,日复一日的讲解,金静不厌其烦。“讲解看似是重复劳动,但每多讲一次,讲解内容都比上一次更丰富、更深刻,也更有内涵。每次讲解面对的是不同的观众,他们的反应便是我的动力。当观众听完讲解,心灵得到震撼,并从中获得道德滋养和历史智慧,我能深深感到自己工作的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我要紧紧结合时事,将党中央最新指示精神和相应的历史事件,及时、准确地融入讲解词中,做到‘时时讲、时时新’。今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我和团队已经在考虑对展陈版块和内容进行更新和提升。”
做红嫂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
当年的妇女挣脱封建礼教,舍弃儿女情长,抛开懦弱羞涩,从田间地头走来,从灶边炕沿走来,从土屋草棚走来,她们送军粮、做军鞋、救伤员、传情报,送子参军,送夫支前,掩护革命战士,抚育革命后代。在战争年代中,沂蒙妇女没有远离战争,她们的精神在战争中得到了洗礼和升华,大仁大义大爱的情怀对今天的女性都是一种激励和教育。
作为女讲解员,金静和同事们为那个年代女性的伟大感到深深震撼。“我们看到很多前来参观听讲的女同志更容易动情和感怀,我想那是因为女人之间内心深处的某种共鸣。”但她明白,对于讲解员群体来说,对红色故事的感悟,不能只停留在“感动、震撼、流泪”上,要真正讲好共产党人的初心故事、诠释好巾帼英雄的使命担当,以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让广大妇女学到道理真理、感悟思想伟力,引领她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勇于追梦的奋斗者。
金静说,习近平总书记曾嘱咐“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指示沂蒙精神“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广大”,而自己和同事们工作在红色圣地,既要做“沂蒙精神”“红嫂故事”的传播者,又要做践行者。全体讲解员废寝忘食地充电学习,个个在工作中展现出“立志成为党史专家”的自我要求。金静自豪地说:“无论听众来自哪里,我们总能讲出和他们家乡有关的党史故事;南非共产党参观团来馆参观,马茜茜用流利的英语与他们交流;中央芭蕾舞团到红嫂纪念馆采风,魏静雯也能与那些专业演员一起舞起《沂蒙颂》……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在教育基地里,我们又都是同心、同情、同步、同行着,都在进步着、前行着。”
红嫂纪念馆的工作人员都有着深深的红嫂情节。他们说:“很欣慰看到沂蒙红嫂纪念馆成为一处生机盎然、活力四射的精神家园。这份涤心育人的工作,我们将一直坚守下去。”金静表示,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自己和同事们将不忘初心,不遗余力,用心用情用功讲好中国红色故事、红嫂故事,赓续红色基因,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讲好红色故事,让女红军的历史可触可感
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赤水河畔土城镇,坐落着全国唯一的一座以女红军事迹为题材的专题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这座纪念馆的馆长母彦碧,也是一位扎根基层、有着15年讲解经验的巾帼宣讲员。
15年来,母彦碧始终以“讲述女红军故事,传承女红军精神”为己任,以“传红军精神,展巾帼风采”为目标,倾注满腔热情,积极传承革命历史,弘扬红色文化。作为一名出色的讲解员,她还担任了全国妇联巾帼志愿示范宣讲队总队长、贵州省巾帼志愿宣讲队总队长。她深入挖掘党史教育资源,打造宣讲队伍、推出创新课程、讲好红色故事,线上线下宣传宣讲,让无声的女红军精神变为有声的故事,让女红军的历史可触可感。
视馆为家,讲演结合
冒着枪林弹雨、血雨腥风,抛头颅、洒热血,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工农红军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赞歌。而其中的女红军更是历经艰辛,尤为不易,但完整记录女红军的资料相对较少。2009年9月,女红军纪念馆正式“成家”了。母彦碧作为其中的一员,爬坡上坎,走南闯北,东寻西找,上求下问,为收集历史资料四处奔波。
经过团队不懈的努力,女红军纪念馆以特有的方式展出了1927年南昌起义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10年间,中国女红军发展的英勇历程,刻录了4113位女红军的名字,重点讲述了731位女红军的英雄事迹,展陈了600余张女红军生平照片、216件实物。母彦碧从建馆初期的参与者到后来成为管理者,见证了馆藏资料从无到有的艰苦过程,这也更让她视馆为家,对展陈品如数家珍,将女红军的英雄事迹铭记在心。
“15年时间里,每一次走进历史,我都能看到一个个鲜活的身影,每一次讲述她们的故事,我更加懂得女红军战士的艰辛和不易。我总在想,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时空,她们做出了勇敢的抉择,而身在新的时代,我又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想:我的责任和义务是讲述好她们的故事,让女红军战士的精神和事迹更加鲜活地展现在世人眼前!历史属于先辈,未来属于我们,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我想要通过一次次讲述,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红军的精神启迪更多人,这是我能为革命先烈做的,也是必须做好的一件事。”母彦碧说。
为了能更生动鲜活地呈现女红军事迹,母彦碧不断深入学习历史资料,尤其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女红军历史,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从书本中找、实践中寻、良师中求、百姓中问的工作方法,使自己一步步从女红军历史的“门外汉”变成了“圈内人”。
从事纪念馆的管理工作后,母彦碧注重创新,结合展厅优势、场馆布局,在纪念馆中设立了缅怀区、感恩区等教学点,并通过原创诗朗诵《我们不会忘记》、快板《土城百姓迎红军》、现场教学《信仰如刚 青春无悔—伍若兰》《忠贞坚毅女共产党员—唐义贞》、情景剧《最美丽的女人》《永远的女红军》等,鲜活地展现女红军的革命故事,以讲故事、话精神,传精神、话感恩等方式将“讲”“演”相结合,让展陈和讲解更生动,增强了红色教育的影响力。
壮大讲解队伍,建强宣讲阵地
母彦碧主持创办了“女红军故事讲述会”,将每月8号、28号定为女红军故事讲述日,以线下宣讲、线上直播的方式讲述女红军故事,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她还邀请全国红色文化专家、女红军后代、党政领导、知名人士等召开“女红军精神”研讨会。自2018年11月开展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创建工作以来,母彦碧以“开口能讲、提笔能写、上台能演、遇事能办”的“四能”为基本要求,加大纪念馆讲解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女红军纪念馆整体服务品质、服务质量、服务技巧、讲解水平,锻炼出了一支高水准、高服务、高标准的讲解队伍。2019年,该馆两名讲解员获得“全国五好讲解员”荣誉称号。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宣传是为了更好的教育。母彦碧与全体员工一道,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工作优势,把女红军纪念馆建设成妇女群众和大中小学生的革命教育阵地。纪念馆与中小学联合开展“馆校共建”“红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培育小小讲解员100余名。同时,母彦碧积极加入到贵州省万名巾帼志愿宣讲队建设和宣讲工作中,处处起到带头作用,并与贵州大学、遵义职业学院等高校共建红色思政课,做好传帮带工作,共同研发课程,共同传承精神,让故事更加感人、让教学更加生动。
母彦碧还与妇女组织联动,创新开展党性教育培训、党史学习教育,通过举行一次祭奠仪式、敬献一枝缅怀鲜花、聆听一个女红军故事、传送一条精神飘带、书写一段感恩话语、接受一次党史教育的“六个一”活动方式传承女红军的革命精神。
“我从建馆之初至今坚持在馆工作十余载,除了对红色文化的热爱之外,更多的是因为怀着对女红军的崇敬之情和感恩之心。”母彦碧说,能成为巾帼志愿示范宣讲员感到无上荣耀,这是一种肯定、一种希望、一种重托。
“虽然很多英勇无畏的女红军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女红军的革命精神却一直激励我们奋勇前行。我们将在全国妇联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深入挖掘党史教育资源,讲好女红军故事,传承好女红军的革命精神,针对各行各业妇女同胞,推出更多融合理论、实践、感悟的新型教学课程,凝聚起奋斗新征程的强大巾帼力量。”
传扬红色家风 唱响井冈红谣
“继先烈遗愿,谱圆梦之曲;发扬革命传统,奏响黄钟大吕。先辈精神,传承砥砺,永垂不朽。松柏常青,青山不老。”
2020年1月29日,大年初五,“井冈山上小红军”余梓洋来到井冈山小井红军烈士墓前,以一篇亲手写就、慷慨激昂的祭文,告慰烈士英灵。这里,不仅是她的太姥爷、革命烈士谢桂标的130多位亲密战友长眠之地,也是她从3岁起跟着父母前来缅怀亲人、聆听革命故事的“红色教室”,更是她和妈妈陈平梅向游客宣讲革命历史、先辈英雄事迹的“讲解基地”。
穿越时空,唱响红谣
在井冈山上,有一条条蜿蜒狭窄的山间小道,存在了数百年,历经风霜。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解决部队的给养,朱德军长与战士们走上小道,一起挑粮。小道上穿梭过无数身影,扁担“吱吱”的叫声汇成“胜利进行曲”。“挑粮小道”因此而得名,成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生命线。
陈平梅就在江西井冈山的“挑粮小道”旁长大。“每一次走在挑粮小道上,放眼四望,只见群山巍峨,苍翠满目,当年许多跟着朱军长一起挑粮的年青的红军战士,他们终究没有等来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将热血洒在了井冈山这块红色的热土上,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但他们化作了这巍峨的群山,融入进了这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陈平梅是江西井冈山拿山小学教师,也是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常委谢桂标及其弟弟谢继凤、谢继凰三位革命烈士的嫡侄孙女。陈平梅从小就从大奶奶萧凤粧(谢桂标妻子)那里听着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故事长大,六七岁开始学习、传唱谢桂标遗留的革命歌谣,红色基因已经融入了她的血脉和精神中。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陈平梅为了兑现对大奶奶的承诺,也为了告慰烈士先辈、传承井冈山精神,她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井冈山革命历史和井冈山红色歌谣的挖掘整理工作,出版了《残阳如血—我爷爷谢桂标的井冈山往事》《井冈红谣—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歌谣》《民谣中的井冈山—井冈红谣歌曲集》。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将士和工农群众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创作了大量的红色歌谣,这是一种类型独特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又被称为井冈山红谣。
“像‘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这些歌谣耳熟能详。但也有一些歌谣,并没有被广泛地挖掘整理,比如这首客家山歌:‘今哺的喜鹊喳喳叫,桂花飘香菊花笑;毛先生来到井冈山哩,领导涯穷人闹革命,说得个个心里亮。说得个个心里亮。哟哟!’”
在陈平梅的心中,每一首井冈山红谣的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都还原了当时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真实情景,都折射着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传递着必胜的信念。要想将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传承传唱井冈山红谣,是最富感染力的方式之一。
2007年起,陈平梅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担任志愿者,向中外游客义务讲解和传唱井冈红谣。“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厅展示的50多块《井冈山革命歌谣》展板,绝大多数仅仅是每首四行文字,很难引起游客和学员的重视,我就用会客家话把它唱出来,让大家有更生动的感受。”
为了达到更好的讲解效果,陈平梅还根据自己多年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将井冈山近百处革命文物和五十多处自然景观都编唱为客家山歌。“小道弯弯翻山岗,崎岖不平难过往;军长带头来挑粮,上下同心打胜仗”,就是她为挑粮小道编唱的歌词。对于一些重要的景点,比如茨坪革命旧址群、茅坪八角楼、黄洋界等重要景点,她面向不同年龄、地域游客准备了内容风格不同的讲稿,还编唱了井冈佳肴、井冈小吃等12组反映井冈山地区民俗的客家山歌。
“不管我讲了多少场,讲解的内容对大多数游客来说都是第一次听。我把每次讲解都当作自己的第一场,全身心地投入。热爱红色文化的游客也会鼓励我,诚恳地指出我的不足,帮助我更好地用真情去感染观众。”
红色种子,生根发芽
每逢周末,陈平梅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做讲解时,就把3岁的小女儿余梓洋带在身边,以方便照看。有一天,她讲得口渴,正在休息,女儿突然说:“妈妈,你说的这些我也会。”说完,小丫头就站在她面前,用嗲嗲的小奶音把刚才的讲解词复述了一遍。虽然咬字还有些不清楚,但透着情声并茂的劲儿。不知不觉,周围的游客慢慢聚拢来,大家都为这位“小不点儿”讲解员的表现啧啧称奇。
“我还会讲新城战斗、龙源口大捷,还有小井红军医院,这些都是妈妈在家里讲解的时候,我在旁边听到的,我还会唱好多歌,我唱一个‘打败江西两只羊’给你们听。”说完,余梓洋唱了起来:“五月里来是端阳,七溪岭下摆战场;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
女儿的第一次讲解一鸣惊人,让陈平梅惊喜,也倍感欣慰。“3岁的她也许并不知道自己讲解的是什么,但从周围人的鼓励中,她获得了鼓励和快乐。”从此,每逢节假日、周末,陈平梅就带着女儿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革命旧址群、井冈山烈士陵园、小井红军烈士墓、黄洋界等景点进行义务宣讲。到今天,她和女儿已经累计为20多万游客宣讲过红色故事。
余梓洋进入小学学习后,学校的红色长廊、火车上、社区里都成了她的宣讲舞台,她为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人做过讲解,也为来自日本、韩国的客人讲解,还先后接受过德国、英国等电视台的专访。
为了讲好井冈山的红色故事,余梓洋从二年级开始,就拜访了井冈山大学、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许多专家,并曾与“井冈山精神第一宣讲员”毛秉华老人同台宣讲,被传为佳话。
在这个过程中,陈平梅的爱人余宝平也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她和孩子。“他是我们的‘战友’,在宣讲中做好记录、服务、校稿的后勤保障,并在讲解后帮我们复盘每一次讲解的优缺点。”
走乡入户,传承精神
从师范学校毕业至今的35年间,陈平梅为了收集整理井冈山革命战争时期的资料,走遍了井冈山地区的乡村和革命博物馆,有时为了核实一个问题反复求证。
“我采访过当年一个人从黄洋界将红军伤员背回家的阿婆。见到她的时候,她的双手因为风湿病已经卷曲得犹如鹰爪。就是这位身高只有1.4米、瘦弱的阿婆,把一个体重超过自己两倍的红军伤员从黄洋界背到了小井救治,然后接回家养伤。她对战士说:‘我背一段,歇一段,总能把你背到家。’”这样的故事常常让陈平梅感动不已。她还采访了许多当年参与了黄洋界保卫战支前工作的阿婆。当她们逐渐年迈,住进了敬老院,敬老院也成为了她和女儿常去的地方。
2021年,应井冈山市委组织部要求,陈平梅和女儿余梓洋采访了一批“光荣在党五十年”的优秀老党员。陈平梅以题为《永葆青春井冈花》的文章,讲述了农村基层党员张桂桃五十多年来始终甘于奉献,年过古稀依然为落实“党建+养老互助之家”的惠民政策而奔波操劳的故事。余梓洋则以《城头上的一面旗帜》为题,讲述了热心村集体公益事业、公而忘私的老党员、村支书谢元珍的故事。
针对少年儿童的红色教育,陈平梅不仅编写了适合青少年的《一腔热血,革命花开》《一门三英,红谣传承》等适合初中生、高中生的研学教材,同时根据井冈红谣编写了10部多幕剧和22部独幕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和教育。
“先辈们缺少的正是我们现在不缺乏的,比如物质。先辈们不缺少的恰恰是今天许多人所缺乏的,比如信念、信仰。我们的青少年一代,衣食无忧,但许多人并不了解过去那段历史,也就无法体会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要用红色文化为孩子们强筋壮骨,补足精神之钙,让他们不忘革命先辈,心怀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真正成为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花开遍地 红色铸魂
在全国各地,“红色课堂”遍地开花。一个个红色故事感人肺腑,一段段红色记忆震撼人心,一篇篇红色诵读浸润心田,在妇女儿童心中种下红色种子,厚植家国情怀。
|
2022年6月,由广东省广州市妇联主办的“巾帼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暨“我奋斗 家国美”红色基因永流传故事会在广州农讲所的红墙边、古树下举行。这个户外的“红色课堂”,通过讲述红色女性故事以及身边普通而不平凡的巾帼故事,激励广大妇女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跟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
海南省琼海市“红色椰子寨讲习社”的小学生,在嘉积镇椰子寨革命历史陈列馆学习红色革命斗争史。他们现场轮流担任陈列馆的讲解员,向参观的市民和游人讲述红色革命斗争史迹。 |
|
杨开慧纪念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由杨开慧故居、陵园、杨公庙、陈列馆四部分组成,占地126亩,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5月18日,全国妇联发布新增10所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其中杨开慧纪念馆入选。 |
|
赵一曼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城区翠屏山麓,1997年被确定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馆藏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相关文物资料720件,常设赵一曼事迹展,再现她的壮烈人生。2020年,赵一曼纪念馆入选为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
新中国成立前,革命先烈是如何保护通信设备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国工匠为了改善通信手段又做出过哪些努力?近期,在“穿越历史 走向未来”暑期青少年南京电信科普一日游中,一位女讲解员带领孩子们从红色故事中感悟革命精神,探寻科技奥秘。 |
策划 / 李文杰
撰文 / 李文杰 张佳敏
供图 / 受访者 视觉中国 广东省广州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