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区社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曾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式老旧社区,环境脏乱差、人员流动大、需求多样化、困难群众多、基础设施弱、共建资源少……如今的西区社区,不仅“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停车方便、和乐幸福”,而且“楼上楼下相融相亲、左邻右舍守望相助”,越来越接近居民心目当中幸福的模样。一路走来,一路亲历,西区社区党委书记、西区联合党委书记田象霞最有资格说:“这个社区的发展,我见证过。”
社区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每天早上8点半上班,田象霞8点之前一准就到了社区,有时候她会提前一个小时,绕着社区转上一圈,这早已经成了习惯。“居民确确实实有事找我的,就一早来。”扎根社区39年,田象霞的心里始终装着社区群众。从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到先后获评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等,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承载着她数十年如一日的用心付出。
1983年,田象霞高中毕业后来到南村工作,1992年南村面向整个辖区招聘年轻的社区干部,她通过笔试和面试考入社区。“开始时是跟着老居委会主任干,考进来以后就真正开始从事社区工作。我觉着做社区工作,首先要不怕麻烦,要有爱心,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份工作,而且还要当事业干,这样才能把工作干好。”
西区社区是由汉、回、满、土家族组成的多民族社区,常住居民近7000人,在这样一个大社区里,总能见到田象霞风风火火的身影。群众“服务员”、社区“活电脑”、万能“红伞书记”……居民们给这位社区的“大家长”起了很多个称呼,比如“红伞书记”,是因为下雨天田象霞总打着一把醒目的红伞,这样居民有事老远就能看见并找到她;“活电脑”的称呼则是因为社区居民的家庭情况她心里都有数,谁住在哪栋楼、叫什么名字、家里什么情况,特别是一些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可以说她都了如指掌。“一方面是我在社区工作的时间长,认识了解比较深,另一方面我对工作用心,身上肩负着责任和压力,也是群众对我的一种爱称吧。社区书记要做一名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走出来能做的复合型人才,能说会干才是真把式。”田象霞说。
面对千头万绪的社区工作,田象霞始终聚焦社区居民所需所想,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常态化掌握群众诉求和社情民意,让群众“话有地说、难有人帮”。“社区大小事,居民说了算”,群众的声音就是社区工作的方向。有居民提出想学诵读,她就立即“招兵买马”,成立了诵读队;有居民想磨刀,她就去买电砂轮、淘换长条凳,成立了磨刀队;有居民提出想学吹葫芦丝,她就想办法请来老师,成立了“葫芦丝班”……在她的带动下,社区居民自发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合唱队等20余支各类群众文艺队伍,经常组织开展红歌会、朗诵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体育活动,发展独具特色的“三节一会”(社区文化艺术节、社区邻里节、社区电影节和邻里一家亲运动会);建立邻里守望协会、朝乐磨刀队、花剪子理发队等50余家以群众力量为主的社会组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居民“为社区建设出力、为服务他人尽心”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居民在社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田象霞看来,服务群众,才能凝聚群众,走进民心,才能赢得民心。“社区工作就是婆婆妈妈,琐碎具体,因为老百姓的需求是多样的。咱不是在工厂工作,和机器打交道,社区工作就在老百姓当中,和老百姓零距离,老百姓有多少诉求、多元化的需求,社区就得结合自身实际,结合工作要求,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的这些需求。实实在在给群众做出样子,远比讲多少大道理都强。”田象霞说,社区工作难做的事情不少,但社区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在社区这个特殊的工作岗位上,每一天都是自己在锻炼成长的一个过程,既能学到很多东西,也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我觉得社区工作挺锻炼人。忍受委屈的肚量,善于总结的本领,勇于创新的睿智,都是在社区岗位上锻炼出来的。”从事社区工作30多年来,她把深刻的体会总结成一句话:“踏踏实实做好社区每一天每一件琐碎的小事,就是为整个社区的和谐做好每一件大事,我觉得应该是这样。”
社区工作就在老百姓当中
2013年上半年,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区社区在长期的社区工作实践中,围绕加强和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探索提炼出一套以“三靠三用四到位”为主要内容的“象霞社区群众工作方法”,并在西区社区召开了全区的现场会进行推广学习。当时,田象霞以社区党总支书记的身份,对工作方法做了详细的解读。2013年11月,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区社区党委成立,这是天桥区第一个由党总支升格为党委的社区,也标志着天桥区有了第一个城区社区党委。西区社区党委成立大会上提出,要把学习推广“象霞社区群众工作方法”活动引向深入,教育引导广大社区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以优良作风凝聚民心、集聚民力。
以田象霞名字命名的工作方法从天桥区开始推广,随后在济南市多地社区及山东省各地进行分享,2018年年底,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区社区工作法入选全国100个优秀社区工作法。2020年,天桥区委成立“象霞工作室”,是济南市成立不多的以社区书记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之一,发挥了典型引领社区治理效应。在田象霞看来,工作方法的推广力度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这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因为工作方法的内涵。“我觉得是因为这期间赶上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社区工作密切相关,做社区书记面对的群体就是群众,依靠的主体也是群众,最终惠及的更是群众,所以工作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更适合做群众工作。”
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是社区党组织的重要职责,“象霞社区群众工作方法”立足基层特点,从“为了谁、依靠谁”的视角出发,将社区工作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对于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群众性、增强社区管理服务时效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工作方法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三靠三用四到位”:社区工作靠群众、群众参与靠发动、发动效果靠活动,使社区工作在组织与引导中获得共识;用个人的品格感召群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群众、用创新的思路凝聚群众,使社区群众在尊重和激励中凝聚力量;静下心来“听”到位、敞开大门“议”到位、扑下身子“干”到位、好差群众“评”到位,使为民服务在阳光与公开中赢得群众满意。西区社区运用“象霞社区群众工作方法”,以群众参与为基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实现了党群共治、和谐共享。
做社区书记所付出的,跟拿到手的工资并不成正比,但田象霞却说社区工作“只赚不赔”。“老百姓不是光听谁说的好,还注重谁能干,谁带领大家干得好。社区工作和别的工作不一样,不能单纯用金钱来衡量。你在服务群众时,你为群众办了一件好事时,你给群众解决了一件实事时,他内心所发出的声音是感谢党、感谢政府。咱给老百姓办了低保了,他见了你就说,书记谢谢你,感谢党、感谢政府,以后咱社区有什么事,你给我打电话,我随叫随到!所以我说社区工作‘只赚不赔’,投入的资本最少,收获的情感最多,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认识。”
田象霞认为,社区干部既是社区工作者,又是行政管理者,扮演着双重角色,同时还实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居民解困,架起了党委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桥梁。参加工作多年,田象霞说自己的初心从未变过,“把根扎在社区里,把心放在民生上,和社区居民坐在一条板凳上,同甘共苦,为了他们的幸福,忙并快乐着。”有人问她的愿望是什么,她说:“把我的社区不仅打造成居民生活的家园,更要把我的社区建成我的居民喜欢的、热爱的精神家园,这就是我最‘终极’的目标。为居民的幸福指数创造更多的条件,这是我的‘终极’梦想。”
始终把根牢牢地扎在社区
社区居民沃桂芳一家,原本经营着一个卖烟酒冰糕的小商摊,家庭生活还不错。多年前的一天,沃桂芳的丈夫突遭车祸,高位截瘫,失去意识,沃桂芳本身没有工作,孩子又小,家里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婆婆,家庭生活面临困境。当时,田象霞刚从其他社区调过来,知道了她家的情况后,多次到医院看望,给她及时办理了低保,解决了她家的基本生活需求,帮助一家人渡过难关。“只要是社区能办到的,只要是社区条件内能允许的,只要是能争取来的政策,我们都向她倾斜,给予她坚定的鼓励和温暖前行的力量,让她家的生活有了向上向善的改变和好转。沃桂芳是一个很阳光的人,她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学会了按摩,她的丈夫现在也能坐在椅子上、能正常和人交流了,可以说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回忆往事,田象霞感慨万千。后来,沃桂芳的丈夫到了退休年龄,孩子也工作了,家庭担子轻了一些。沃桂芳的丈夫经常跟她说,咱们这个家能走到今天,要感谢党、感谢社区,所以沃桂芳就有了一个愿望,发自内心地想要加入党组织,用自己的努力回馈党组织和党委政府的关怀,做更多工作来服务身边的群众。
写了入党申请书之后,沃桂芳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清理小广告、参加巡逻、当志愿者……对社区的服务更加积极主动,谁找她帮忙从来没说一个不字,表现很优秀。在发展沃桂芳入党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她虽然在社区住了几十年,但因为户口不在社区,属于异地发展党员。异地入党需要到户籍地公示,田象霞跟她讲了会遇到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之后,沃桂芳回到家跟丈夫商量。老伴说:“我坚决支持你,如果是入党需要的话,你把户口迁到咱们社区来,每月800块钱的生活费咱不要了,我现在有退休金,我能养活你。”原来,沃桂芳的户口在娘家,属于城乡结合部村,每个月给60岁以上的村民800元退休金,作为生活费。
“她来跟我汇报的时候,我觉得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沃桂芳现在60多岁,当时申请入党的时候才50多岁,放弃一年将近一万元的退休金,她义无反顾地要把户口迁到社区来,就为了加入党组织,他们两口子的举动特别让我感动。”田象霞回忆道,经过多次多方协商和向组织汇报,最终沃桂芳户籍所在地同意社区培养发展她,所以后来户口没有迁到社区来,但是之前她充分做好了要把户口迁过来的准备,“我觉得她的入党动机非常纯粹,对党就是从一种感激延伸到了爱党敬党这样一种朴素的情感。她觉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党委政府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一直想着她、拽着她往前跑,帮她渡过了难关。现在她的日子过好了,就想出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来回馈党组织,也实现她为党服务到终身的梦想。”
沃桂芳的故事比较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退休以后加入党组织的社区居民当中,每个人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今年70多岁的入党积极分子,还有用了34年时间写了16份入党申请书,最终加入党组织的……“我觉得一方面是党组织有凝聚力,党建引领社区各项工作得到了党员群众认可,另一方面就是群众看到了社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就是党委政府领导得好,给老年人创造了幸福,他们获得感强,所以发自内心地要加入党组织。”
从50岁退休返聘,到今年年底60岁,田象霞已经退休近10年,她说自己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年轻人,让社区岗位上的年轻人仍然能在社区发挥作用。“从社区这个岗位上退下来,肯定有舍不得的感觉,因为从1983年到今年39年了,可以说我最美好的年华都在社区度过,社区的每一点进步我都是见证者,也都是亲历者。如果真从社区岗位上退下来,我会回到社会当中去,去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从一名市民,一名普通党员的角度,再在社会上其他领域里继续发光发热。比如志愿服务领域、为老服务领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为社会服务,尽自己的社会责任,也不辜负党组织的培养。今年,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我想继续发挥好百姓宣讲团的作用,讲好二十大精神,贯彻好二十大精神,让党员群众都能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心里时时刻刻想着老百姓、挂念着老百姓,带着咱们老百姓更好地去实现自己的中国梦。这就是我下半年的期许。”
撰文/姚瑶
供图/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