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总队队长、厦门市思明区蓝天救援队队长陈素珍,从事救援事业十四载,地震、洪水、泥石流、暴雨……她身经百战,攀岩、潜水、破拆、急救样样精通。她率队参加了几十场特大灾害救援,在与灾害的搏击中不畏风险拯救生命,为受灾受困群众撑起生命的蓝天。她曾获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
投身救援,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陈素珍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从事救援前她是一名商人,也是一位生活无忧的女性:有房、有车,经营着一家生意在高峰期有着上百名员工的公司,生活悠闲惬意。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后,看到电视里因地震造成的房屋坍塌、满目疮痍,正在休假旅游的陈素珍满脑子想的都是能为灾区同胞做些什么。那时她当机立断,决定去灾区做志愿者。一个月间,她带着自费筹来的救援物资两次进川,辗转万里参与救援,在灾区救援的经历在她心里埋下了公益救援的种子。
2009年4月,她放下了蒸蒸日上的生意,召集十几位朋友建立了厦门民间第一支救援队—蓝天救援队,从此踏上漫漫救援公益之路。他们在厦门的山上贴上醒目的路标,并附上救援电话。不少登山爱好者拨打电话加入队伍。陈素珍经常带队义务在海滩巡逻、搭救溺水者,一批体校游泳专业的学生及游泳爱好者也报名加入。就这样,加入志愿救助的人越来越多,救援队初步组建。队部设在她经营的净水器店,20多平方米的店面摆满了救援设备。
这时的陈素珍终于寻到了自己最想做的事:救助生命!她把公益当成事业。陈素珍开始创办救援队时,她的生意顺风顺水,由于救援太忙,她的生意逐渐关停,然而置办设备、请培训老师、承担路费、给队员提供伙食等处处都需要钱。蓝天救援队成立的前6年,她几乎掏光了家底。救援队成立初期,从服装到装备,都需要自费购买,第一批救援物资是她拿自己做生意攒下的钱买的。一开始,救援队办公地点就设在她自己的店里,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人员和装备已经容纳不下了,只能租场地,一个月光租金就要5000多元,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救援,需要的费用更多,如果几十人出省救援,一趟下来一般需要花费五六万元。那几年里,是救援队最困难的时期,资金、场地都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她为了生计和救援队卖掉了一套房产,公司原有的两辆车也被用于救援,一直被开到报废,她身上还背负了10余万元的债务。有一次店租合约到期,救援物资不得已搬到环岛路的一个铁皮仓库,又遇大暴雨,她半夜开车赶到仓库,为装备挪位,好不容易买来的装备保住了没有泡水,人却被几乎“泡散了”。让陈素珍欣慰的是,母亲和儿子非常支持她。
冲锋在前的女队长
陈素珍是蓝天救援队最早的女队长,她多次参加救援行动,每一次救援任务,她都带头冲在最前面,队员休息了,她依然绷着神经,随时等待呼叫救援的电话;她心中始终装着生命和群众,像揣着一团火,随时准备奔赴下一场救援行动。
生命救援的过程是一个经常要进入危险环境拯救受困的过程。14年的救援经历,将陈素珍练成了像一架24小时待命、随时动的机器,推动她前往各类生死现场。在灾情面前,她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带头冲锋在最前线,多次经历生死考验。在队伍成立初期,2009年11月13日,当接到福建光泽“驴友”失踪已5日的讯息后,陈素珍便立即带着5名队员从厦门连夜赶赴光泽,冒着山雨和寒冷进山搜索。在通过充满瘴气的深山老林时,她不慎被藤蔓绊倒,两颗门牙当场摔折。但她没有吭声,忍着剧痛,用嘴咬着毛巾,直到救援结束才去医院诊治。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陈素珍带领厦门蓝天救援队马上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召集队员开会,并联系灾区分析灾情,做好救援方案和分工,当天下午5点就飞往西宁再转往玉树。进入玉树的时候,所有队员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但他们没有任何迟疑,没有任何停顿,立即进入灾区,第一时间开始挖掘救人。那天在一所女子学校的废墟下面,她配合武警官兵成功挖出12名学生,她们都活着!在那次救援中,一个女孩失去了她的妈妈和弟弟,每天救援回去陈素珍都陪她讲话、做心理辅导,后来孩子家人来接她的时候,女孩抱着陈素珍说:“阿姨,谢谢你,我一定会很坚强地活下去,虽然妈妈弟弟不在了,但是我会照顾好爸爸。”
2012年3月初,甘孜雪灾,陈素珍带领队员到达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时,那里已经连续下大雪148小时。因大雪覆盖,整个草原寸草不生。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她带着救援队及厦门民间筹集的善款,为石渠县俄多玛乡和德荣玛乡的雪灾灾民送去羽绒服、羽绒被等价值103249元的御寒物资。2016年,福建泰宁发生山体滑坡,她带领救援队当晚就赶到现场,暴雨中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灾害核心区,面对随时可能塌方的残垣断壁,经过连续9小时彻夜未眠的挖掘,他们成功救助26人。2016年7月,在福建永泰洪灾救援后,她又立即带队进入闽清,开展为期21天的救援救助,成为闽清特大洪灾中第一时间第一支到达、最后一支撤离的救援队伍。在多次的救援中,她屡次身处生死边缘。那是杏林湾的一次水上救援,船只被大浪打翻,所有人跌落海中,对讲机、手机浸水无法呼救,只能紧抓船只,等待其他船只返回时被发现。而这一切,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都过去了。”
“说不恐惧是假的,每一次救援都是一场生死考验。但比恐惧更大的力量,就是责任。我面前的遇险者和背后的队友,他们都是我肩上的责任,也是动力。”陈素珍说,她觉得,在救援的过程中,她在救援,也在自愈。救援队已经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无法割舍。每当她半夜接到救援电话,她就会立马起身投身到救援工作中去。
救助生命,传递温暖
2015年,陈素珍创办了蓝天巾帼救助队,帮助孤寡弱残群体,开展关爱活动75场,实施心理救助数百起。她积极感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一起为“爱”行动起来,组织到福建偏远山区村庄开展帮扶救助,在一个个贫困、孤寡、残疾、生病家庭中点亮了希望的灯火,也点燃了爱的夜空。2020年10月,她带领蓝天救援队开展“爱在蓝天下,情暖大凉山” 救助第75站活动,为四川大凉山里的老人、孩子们及麻风病村的贫寒病痛人家送去大米、棉被冬衣等过冬物资和慰问金。
2018年8月,广东汕头再发洪灾。陈素珍带领队员在凌晨到达重灾区汕头司马村,第一天就转移上千名受灾群众。在间隔5年的两次汕头水灾中,她在同一个地方救助了同一位老人。在洪水中背负老人转移时,伏在肩上的老人突然开口说:“我认识你,你是救援队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陈素珍第一时间组建特殊服务小组。她将蓝天救援队仓库里清点出来的近30万个口罩等医疗急需物资全部无偿捐赠给福建各地的蓝天救援队伍、武汉医院、福清医院、厦门中山医院、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卫生院、敬老院、部分企事业单位及周边群众。她带领队员为疫情防控出勤测量体温,出勤消杀,对81个点进行消毒,志愿服务一个月。
2021年7月,河南多地突降特大暴雨引发灾情,陈素珍带领4个梯队90名队员,携带了多种水域救援装备第一时间驰援河南。大家来不及扎营就在暴雨中展开救援,一直忙到凌晨4点才安顿下来。刚刚睡了一个小时,又投入下一场救援。每只冲锋舟能救十余人,每天来回十几趟不间断。陈素珍和队员们与时间赛跑,以最快的速度转移受灾群众,仅26日一天就救了1000余人。有位孕妇即将临盆,救援队及时赶到,把她送去医院。不少群众断水断粮,陈素珍用长竹竿挑起装满食品的塑料袋挨个发放,收到的人感动不已。随后12天,救援队员们带着50多件重型装备和大量物资,奔赴郑州、新乡、巩义等受灾地区,开展救援。累到极限快撑不下去的时候,温良淳朴的百姓们和并肩作战的志愿者们会给陈素珍无穷动力。只要有冲锋舟靠近而过,不论是否相识,大家都竖起大拇指相互打气。每次运送一船的人到达安全地带,泡在水中接应的官兵、志愿者和救援队员都会像迎接英雄凯旋一样欢呼鼓劲。
多年来,不论是台风来袭、洪水肆虐,还是疫情紧急……陈素珍和她的蓝天救援队总是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在很多日常灾害和特大灾害的救灾一线都能看到陈素珍的身影。云南昭通彝良地震、甘肃定西岷县地震、四川庐山雅安和九寨沟地震、云南盈江地震、江西抚州洪灾……她都第一时间带队奔赴。陈素珍和队员们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成为守护百姓的一面旗帜。救援队在陈素珍的带领下,也百炼成钢,一步步走上正轨。
2013年,厦门蓝天救援队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是福建省较早的民间救援公益机构。2015年,思明区政府为救援队提供了200多平米的场地,还提供了价值50余万元的崭新设备。如今,陈素珍已经是福建省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的总队长,全省登记在册的成员有2000多人,志愿者约5000余人,成为一支包含山地救援、海上救援、城市救援和心理救援等多项目的专业队伍。成员中有医生、律师、建筑师、教师、大学生等,大家义务参与救援。此外,中心还聘请了13名专职救援队员。目前,蓝天救援队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捐赠等,救援从不收费。为保证队伍正常运转,陈素珍重启生意,注册商标卖起了茶叶,用收益补贴救援队。陈素珍更得到了“娘家人”的支持和关爱,并当选厦门市妇联执委。此前到汕头救灾,厦门市妇联帮她对接好当地妇联,提供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她还通过巾帼讲堂等各种活动,为妇女和家庭普及救援知识,吸收她们加入救援队伍。陈素珍说,救援十四载,“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是她的初心和动力,“走过的路和救过的人,让我对生命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生命赴使命,是我作为救援队长的奋斗目标。”
“生命的赞歌在蓝天回荡,生命的乐章在碧海奏响,我们是光荣的蓝天队员,搏击海浪,我愿是一缕阳光,用生命照亮生命,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我们蓝天队员……”陈素珍带领她的救援队伍,用爱的力量扬起生命的风帆,为人民群众守望安全的蓝天。
撰文/张佳敏
供图/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