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春蕾计划’,我可能不会成为一名医生。”在获得“春蕾计划”资助前,桑琳玉曾有过一段困难的经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脆弱,相反,性格开朗的她一直是积极向上的。
|
桑琳玉在工作岗位上。 |
今年10月,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桑琳玉的时候,她正在青海省格尔木市的一家宾馆隔离,作为一名医生,她已经在战“疫”一线坚守了2个多月的时间。
窘困家境绊住求学脚步
桑琳玉在青海省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卫生院工作,这个镇也是她的老家,她的童年、少年时代都在这里度过。“我的小学、初中都是在村里的学校上的。学校离家有两公里,记忆最深的是村里的土路,一下雨路上都是泥……”桑琳玉说。
桑琳玉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因为家里孩子多,经济来源又少,她幼时的生活条件很艰苦。桑琳玉回忆,小时候,姐弟四人很少能有新衣服穿,更不敢奢望有属于自己的玩具和爱吃的零食。“那时候我们家就只种了点地和养了两头奶牛,妈妈每天会把挤好的牛奶送到格尔木市去卖,地里的收成和卖牛奶的收入就是我们家所有的经济来源。”
桑琳玉的两个姐姐和她相差两三岁,她记得儿时每天上学,自己就跟在姐姐身后。尽管桑琳玉姐妹的学习成绩都不错,但勉强维持生计的困窘家境成了她们求学路上的绊脚石。
“春蕾计划”改变命运
桑琳玉很幸运。2006年,随着“春蕾计划”在青海省的实施,家境困难的桑琳玉被列入了资助对象。这一年,她刚上高中,她也是考到格尔木上学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之一。
“‘春蕾计划’的帮助对我来说太及时了,让我不再为可能辍学而担忧!”回想起当初,桑琳玉十分感慨。
在格尔木求学期间,因为学校不能寄宿,桑琳玉只能独自在外面租房子住,当时十五六岁的桑琳玉除了学习外,还要独立面对生活的难题,每个月为生活费、房租、学费等开销犯愁。
格尔木的冬天特别冷,出租房里必须生炉子。有时候中午放学回到出租屋,炉子已经灭了,重新生火做饭往往来不及,到外面吃饭又得增加开销,她只能就点水吃点从家里带来的大饼。格尔木的风大,有时夜间刮大风,呜呜的风声吓得桑琳玉不敢睡觉。
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桑琳玉还能咬咬牙努力克服,但从农村前往城市求学,学习上增加的难度,真正让她压力倍增。
桑琳玉回忆道,农村的学生一般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她也不例外。尽管上课时自己拼命地记、努力地听,她还是感觉学起来有些吃力。“那时候年龄太小,又要独立安排好生活,学习压力又特别大,有时真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
尽管很难,但桑琳玉从未向父母叫过一声苦或表现出丝毫的抱怨。“父母亲都要各自忙家里的事,说了也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他们更烦恼。”
桑琳玉说,每当自己出现畏难情绪,父母的期盼,“春蕾计划”对她无私的帮助和支持,总会在关键时刻成为鼓励她振作起来的动力,“我就告诉自己要努力,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
转变身份爱心接力
2009年,桑琳玉顺利考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她选择了在中医专业学习,在她看来,医生治病救人,传递的是人间大爱,这与她期望能够发挥个人力量为社会作贡献十分契合。
大学时,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表现良好,桑琳玉得以继续受到“春蕾计划”的资助,加上助学贷款,她的大学生活中再也不用为钱的事烦恼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大学里她只管认真学习,生活上没有太大负担,大学时光她过得充实又快乐。
毕业后,桑琳玉选择回到家乡,来到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的卫生院工作。她脚踏实地、稳扎稳打,虚心向院里的医生学习,如今的她,已经是一名颇有经验的专业中医医生。
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不断积累临床经验的同时,她也经常参加健康知识宣讲和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希望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乡亲,回报社会。
因为自己求学阶段的那段独立生活的经历,桑琳玉特别关注儿童成长中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我当医生之后,也接触了许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觉得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需要被重视,心理指导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十分重要,我也希望能在这方面做点什么。”桑琳玉说。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春蕾计划’的帮助让我发现并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让我觉得我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将爱心传递下去!”桑琳玉说。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