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甘肃省漳县新寺镇,永利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 作社的蔬菜基地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串串翠绿 的豆角、辣椒饱满鲜嫩,到处弥漫着泥土与瓜果蔬菜的 馨香。合作社的理事长就是当地巾帼创业“带头人” 、 村民增收“领头雁”王育芳。
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妇联在推动全县高质 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 结带领广大妇女不忘初心跟党走,奋力建功新时代。在 这个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致富带头人,身为“90 后”的王育芳就是其中一名,她在青春路上演绎着“巾 帼逐梦芳华”的动人故事。
王育芳,今年 30 岁,回乡创业 3 年多来,她坚持钻研蔬菜种植技术,建成蔬菜基地 300 多亩、菌草基地 100 多亩,带领 180 多名村民发展大棚蔬菜和高原夏 菜,走上了共同致富的路。
让撂荒的土地“活”起来
王育芳大学毕业后,怀揣回报桑梓的情怀回到家 乡新寺镇晋坪村。看着近年来因为青年农民外出务工 而逐渐撂荒的土地,王育芳急在心里。当地土地肥沃, 气候湿润,发展蔬菜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王 育芳开始钻研蔬菜种植技术,并走村串户,动员村民们 种植高原夏菜。
王育芳清楚地知道,产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她一边买书自学,一边向 县农技人员虚心请教,同时,积极参加县上组织的各 类农业技术培训。经过大胆实践、精心管理,她建成 蔬菜基地 300 多亩、标准日光大棚 35 个,2018 年喜 获丰收。
高原夏菜种植成功以后,王育芳又瞄准了绿色新 产业——菌草种植。她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 势,努力致力于牧草种植技术的提升。她为群众传授菌 草种植技术,接待技术咨询,扶持农户 100 多户。
让蔬菜变作“金饭碗”

在当地镇政府和乡亲们的支持下,2019 年年初,王育芳牵头成立了漳县新寺永利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 作社。合作社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 展理念,拓展蔬菜种植基地,带领农户共同发展蔬菜 产业,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式进行生产 和管理,创新种植技术模式,促进农户增收。依托“合 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模式,运用最新农业技术、肥 水管理措施、病虫害预防措施及修剪回缩、疏花疏果 示范推广技术,推动有机蔬菜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 品牌化方向发展。
王育芳还成立了新寺晋坪村电商服务中心,在网 上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 致富,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她帮助农户销售苹果 50 万斤,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全镇共有 50 多户农民开始种植苹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 200 亩增加到 500 余亩,每年每户农民可增加收入 2 万 多元。
永利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 3 年多来,注 重塑造品牌,申请了“源优”商标,向消费者提供高品 质的生态农产品,成为了一家集果蔬、牧草种植、收购、 采摘、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型合作社。“今后将以高 原夏菜为重点,着力优化品种结构及栽培模式,科学实 施化肥及化学农药减量,推进品牌创建及产业链发展。 力争让‘源优’蔬菜品牌叫响全国,使蔬菜成为群众致 富的‘金饭碗’。”王育芳说。
用爱温暖人心

2021 年 7 月,河南发生暴洪灾害,给当地的人 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天灾无情人有情。王育芳 从电视上看到灾情后,立即组织合作社会员采摘蔬 菜,通过蔬菜协会,将种植的 5 吨蔬菜捐给了河南受 灾地区。2021 年 10 月,甘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 王育芳捐赠了 6400 斤辣椒和 5110 斤大白菜,助力 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工作。装载着 5.75 吨蔬菜的大 卡车,连夜从漳县出发,将爱心传递到疫情防控的 一线。
王育芳的付出,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2021 年 11 月,她光荣地当选为漳县人大代表。王育芳说,这 样的身份是对她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认可和肯定, 更意味着一份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将继续奋勇 争先,带领村民把合作社办得更红火。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妇联
供图:受访者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