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党的二十大代表、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深入基层,认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与漳州各高校、职校、城乡中小学的师生亲切座谈中,她鼓励教育工作者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不辍实践,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她还勉励师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时代需求中,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联系起来,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担当者、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兰臻代表的系列宣讲引发热烈反响。教育战线上的奋斗者们纷纷表示,要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着眼新目标、力求新作为,携手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兰臻是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高级教师。她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深入基层,为提升乡村教育而奔走。为了重振乡村教育,培育更多优秀的乡村教师,她成立了 “兰臻名师工作室”,实施了“乡村种子教师培训计划”,惠及上万名师生。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并光荣地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从教34载、入党23年,兰臻始终将目光聚焦乡村教育,她要力所能及地为改变乡村教育尽绵薄之力。
乡村教育“追光者”
出生于畲族山乡的兰臻,对乡村有着别样的情愫。兰臻的母亲是一位乡村民办教师。儿时的兰臻耳濡目染,对教师职业有着深刻的认同,“那时和母亲一起上街,总会听到身边的村民或孩童亲切地唤声‘老师好’,这让年幼的我明白,教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成为一名老师也成了她儿时的理想。
1988年,17岁的兰臻怀着“做一名好老师”的梦想从师范学校毕业,以优异的成绩入职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任教,成为该学校当时最年轻的教师。入校第一年,她成为学生眼里的“姐姐老师”,授课解惑的同时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与学生们共同成长。兰臻所带的班级里曾有一名男生总是把字写到字格之外。经过观察,兰臻觉得他有些异样,便跟家长一起带孩子去看医生,结果发现孩子患有先天性白内障,通过及时手术,孩子恢复了视力和原本的状态。这件事,让孩子家长至今对她感念不已。兰臻凭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与执着,在老教师们的帮助下,工作第三年,她获得全省小学作文指导课电视大赛一等奖,成为当时全省参赛年纪最轻、获奖等次最高的选手。不久后,她执教的《盲人摸象的启示》再度获得全省一等奖,两节课都被选送参加全国卫星展播。
以前一直在城区学校任教的兰臻,跟基层乡村教师接触少。在她印象中,在县级公开课、县级教研这些场合,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师很少见。兰臻对他们的印象主要来自每次送教下乡临别时,他们那依依不舍的挽留和感谢。从教多年的兰臻,在为我国乡村教育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次乡村送教活动中,她发现,许多教育资源对于城市孩子来说稀松平常、触手可及,可对于乡村孩子来说却是梦寐以求、遥不可及。兰臻觉得自己身为教师,应该为乡村孩子们多做一些事。
还有一幕也让兰臻深有感触:一次音乐公开课上,一位乡村教师默默流泪。“你怎么了?”课后,细心的兰臻跟她进行了深入交流,“她告诉我,太羡慕学校的资源了,有这么多的乐器,孩子们能上这么好的音乐课。”原来,她所在的学校没有音乐专任教师,她只能每周末骑自行车到县城学手风琴,再回来教给孩子们。通过这件事,兰臻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要让乡村教师有力量,乡村的孩子们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在一次下乡送教活动中,兰臻发现,虽然只有短暂的一两节课时间,但学生在课上表现活跃、充满好奇,课后还会依依不舍地问:“老师,您明天还能再给我们上课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让兰臻反复思考:“除了一两节课外,我还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呢?”她明白,自己并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所有需求,但帮助更多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就能真正为乡村孩子的梦想保驾护航。多年的工作也使她慢慢认识到,“送教下乡”的确可以助力乡村教育,但优质的乡村教育,最终还是要落在乡村教师肩上。
为弄清乡村小学结构性缺编问题,兰臻向来自全市各乡村学校的学员发放调查问卷。经统计,26所乡村学校中,一半以上学校未配齐配足专任教师,部分教师一个人要承担4门以上的学科教学。同时,部分乡村学校还存在专业素质有待提升、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教师结构老龄化等问题。
培育乡村教育的火种
乡村教育,寄托着乡村孩子对自己成长和未来的期盼。“培育一批优秀的乡村教师,或许是补充乡村教育资源的一种途径。”几经交流、探讨,“乡村种子教师培训计划”逐渐在兰臻心中成形。2013年,为帮助更多乡村教师成长,她成立“兰臻名师工作室”,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作室获批“乡村种子教师培训计划”。工作室成立后,兰臻积极参与教育扶贫和送教下乡等活动,为乡村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助力。这是一项全新的教育耕耘与尝试,必须探索一套适合乡村教师的培训体系。从一开始,工作室就对培训对象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学员必须是乡村小学的教师,采用精细化、小班化、个性化培训,每期培训不超过35人,真正把培训效果落实到每一位学员身上。在日常调研中,兰臻发现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关键就在于师资队伍建设。从城市到农村,兰臻凝聚了一批乡村种子教师。“培训班除了技能传授,更是在唤醒乡村教师的生命力,让他们有前进的方向,去带领更多的人。”兰臻说。
以往的培训,基层教师很难走出县城。而“乡村种子教师培训计划”不仅带领教员走出了县城,还让他们感受了厦门市的先进教育。“这是一个开眼界、找差距的过程。”兰臻说。为了让培训真正做到来自学校、回归学校、用在学校,切切实实为乡村教师解决问题,工作室导师们除了培训,还在教学现实场景中给予乡村教师最有力最及时的支援,与学员通过网络、邮件、电话和下校指导等形式持续沟通交流。“我们的成员教师也好,学员教师也好,无论是名师还是教学新星,大家都很乐意奉献。他们都有这样一颗初心:让乡村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兰臻骄傲地说,她身边集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优秀教师。2017年,漳州市实验小学也因此被授予“漳州市乡村教师培训实践基地校”。2018年以来,该工作室先后被省教育厅、省总工会授予“福建省兰臻名师工作室”“福建省兰臻劳模工作室”称号。
“兰臻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深入各市区县偏远山区,开展调研、送培送教。9年来,工作室培训的近900名乡村教师成为当地小学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成为乡村教育的星星之火。兰臻希望通过“乡村种子教师培训计划”能够引领更多乡村教师“薪火相传”,让社会对办好优质乡村教育有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做新时代好老师
从教30年来,兰臻在三尺讲台上播撒着智慧和正能量,也很庆幸自己能够陪伴这些孩子们走过人生的一小段路。她在醉心于小学教改实践的同时,也对教育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使命感。不论课余时间还是寒暑假,兰臻总是在为乡村教育鼓与呼,她把为乡村教育奔走发声,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为了全面摸清基层教育状况,兰臻的足迹遍布福建漳州市多个区县,组织发放调查问卷、与师生座谈、现场观摩教学,尽可能多地掌握和了解一线最真实的声音,这些经历,成为她为基层教育发声的底气和动力。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至今,兰臻的每个议案都与乡村教育有关,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到振兴乡村义务教育,从多渠道提升乡村教育软实力到探索教育公平新模式,她不断为乡村教育发展建言献策,将目光聚焦到更广阔的教育视野。目前,兰臻已在教育均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未成年人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数十条建议。其中,关于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投入的建议被国家有关部委采纳。在兰臻看来,每一份建议的酝酿和提出,就像培育一个孩子,必须倾注心血和感情,全力以赴。兰臻说,她所做的都是身为人民教师力所能及的事。
看着乡村教育水平渐渐提升,兰臻的心里充满了欣慰。她说:“要点燃区县教师的职业激情,我们需要不断思考怎样应对新的挑战。”在送教下乡时,兰臻发现乡村孩 子的阅读量远远不足,就算收到书也不知道怎么读,而乡村教师的指导阅读的力量相当薄弱。针对乡村孩子的阅读问题,兰臻一边下乡送书,手把手陪伴孩子阅读书籍,一边撰写课题《让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在乡村“软着陆”》,探索乡村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去年,在“双减”背景下,兰臻领衔编制校本教材《悦读整本书—快乐读书吧》集教材、导读课课件、教学视频于一册,能够系统地指导基层教师教学,让师生共同参与“整本书阅读”。
送教下乡之余,兰臻还举办座谈会以传递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政策。“以前就想着为乡村教育多做事、做好事,当有了全国人大代表、党代表身份后,当我有了为乡村教育发声的机会时,我更多地关注、收集基层声音,多为基层教育代言,点燃乡村教育的星星之火,让更多乡村师生圆梦。”她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更多政策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乡村教师队伍,让他们留得住、教得好。她说:“乡村教师有力量,乡村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长。”
从教34载,兰臻见证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去年,兰臻被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她说:“教育担着光荣的育人使命,教师这个岗位责任重大,我愿意为此付出毕生的努力。为了教育的希望,为了孩子的梦想,我将继续用爱付出,努力奔跑!”
党的十八大代表、十九大列席代表、二十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教师……“这对于一个基层小学教师来说,是莫大的荣光,彰显了国家对于教师群体、对于基础教育事业的关注与重视。”她说,“这些身份和荣誉在给我‘镀金’的同时,也促使我去做更多的事情,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基层调研、学习思考、审议报告、建言献策……通过每一次认真履职的过程,兰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视野,提升专业素养。而她对基层教育事业也有了更深切的认识、更坚定的信心。她说:“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新时代‘名师’队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撰文/张佳敏
图片及资料提供/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