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芙蓉花仙》到《死水微澜》,她在众多川剧剧目中担纲主演,且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从四川省旦角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到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她在川剧艺术道路上不断求索,突破自我。如今,她在党的二十大“党代表通道”上接受媒体记者采访,介绍作为文化瑰宝的川剧。她就是四川省川剧院一级演员张燕。
艺术青春蓬勃生长
张燕 1975 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县。张燕的奶奶喜欢看戏,经常带着小孙女去戏场,这让张燕从幼年时就对锣鼓喧天、绚丽多彩的戏台充满了憧憬。转眼间,爱唱爱跳的张燕上学了,她不但学习成绩好,还是学校的文艺骨干。
1984 年,原新都县川剧团开办川剧娃娃班,邻居女孩要去考试,8 岁的张燕带着好奇一同前往,顺便也给自己报了个名。对于那时的张燕来说,川剧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过,年幼的她对舞台充满了向往。考试那天,不会唱戏的张燕就唱了一首《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幸运的是,招考老师从张燕的声音中看到了她的潜质,觉得她是棵“好苗子”,便录取了她。后来张燕才知道,当时共有1000 多人报考,只录取了 60 人。
“也许是奶奶对艺术的喜爱,对我产生了影响吧。其实最初我连川剧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是希望未来自己能从事艺术表演,然而,这次的选择却带我走上了职业的道路。”
一进校门,老师就跟孩子们说学川剧很苦,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年幼的张燕兴奋地说 :“我不怕吃苦,我喜欢表演。”开学后,每日早早起床,重复压腿等训练,枯燥的日子击碎了张燕先前的美好想象,难熬的时候,她哭着跑回家。张燕的妈妈说 :“去学戏是你自己做出的决定,坚持走下去,把这个坎迈过就好了。”她只好硬着头皮回去继续参加训练。
回忆起那段懵懂的岁月,张燕说 :“我那时候太小了,有一次跟着大家练习跑步,大概是还没有睡醒,跑着跑着一只脚踏进了窨井里,而其他人都避开了,幸好我没有受伤。就是这样,我慢慢地成长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当初录取的 60 人中有 40 人留了下来。
张燕 9 岁开始和小伙伴们一边训练一边参加演出,出演“小花仙”“小兔子”等角色。高强度的训练和演出,让张燕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1988 年,张燕考入四川省川剧学院川剧表演专业,主攻旦角。功夫不负有心人,日复一日的训练让张燕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她逐渐走到了舞台中央。16 岁时,张燕第一次担任主角,在川剧《芙蓉花仙》中饰演芙蓉花仙。演出在清脆的川戏锣鼓声中拉开序幕,演员身着华丽飘逸的戏服出场,恢弘的场面、美轮美奂的舞台、演员细腻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张燕说,在之后演出的很多戏里,她印象最深、演出最多的也是《芙蓉花仙》,不少戏迷都喊她“芙蓉花仙”。
1994 年毕业后,张燕来到新都芙蓉花川剧团当演员,在《白蛇传》 《铁笼山》 《荷珠配》等川剧中担纲主演。她的表演戏路宽、行当跨度大,尤其善于用眼睛传递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演出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成果丰硕 :她出演的《人间好》荣获了四川省川剧学校第三届“桃李杯”比赛二等奖 ;《赵一曼》 《六月雪》荣获了四川省旦角比赛一等奖 ;《冷泉山》荣获了青年川剧比赛一等奖 ;《铁龙山》荣获了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百家“推优工程”优秀原创文艺作品奖。她领衔主演的川剧电视剧《芙蓉花仙》,荣获了中国电视戏曲展播一等奖,同时,《芙蓉花仙》和她主演的《新乔老爷奇遇》都荣获了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那些年,在很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之下,我的艺术青春蓬勃生长。我的感受是学习川剧要静得下心,在舞台上要竭尽所能、完美地演绎 ;在舞台下,要花更多的精力去锤炼,才能真正使自己扮演的人物角色得到升华。”张燕说。
正当张燕大展拳脚时,变故猝不及防。2003 年,她所在的新都芙蓉花川剧团改制了。曾有一段时间,张燕对自己、对职业产生了疑问 :我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我有多少选择的空间?
自我质疑、苦苦思考之后,张燕决定要迈着更坚定的步伐继续在川剧艺术的道路上探索。2008 年,四川省川剧院向张燕递出了橄榄枝,让她回到了梦想的舞台。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中国戏剧梅花奖取意“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中国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中青年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发展戏剧事业为宗旨的艺术大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
2014 年,张燕决定竞逐“梅花奖”,参赛作品是饰演《白蛇传》里的白娘子,但她没能获奖。2018 年,张燕再次竞逐“梅花奖”,表演的是非常考验演员功底的“折子戏专场”。这次,张燕做了更加精心的准备,但最终还是没能获奖。
张燕说 :“再次竞逐失利,我非常难受,这也说明我还不够成熟,还需要不断地磨砺自己。这个时候,很多前辈、同事都安慰我,我心里特别温暖,并暗下决心,绝不放弃。”
2021 年,张燕第三次竞逐“梅花奖”,这一次,她选择的是川西平原的风情史诗《死水微澜》。《死水微澜》讲述了清末川西平原上的农家女邓幺姑,不甘忍受命运摆布,奋起追求个人幸福的曲折故事。这部剧 1996 年出品,川剧演员田蔓莎出演邓幺姑,作品推出后广受欢迎。田蔓莎是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戏曲导演,她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国戏剧与世界文化对话的更多可能。2020 年,四川省川剧院邀请田蔓莎担任导演复排《死水微澜》,张燕担纲主演。
张燕说 :“第一次观看田蔓莎老师主演《死水微澜》时,我还很年轻,我太爱这部戏了,它对女性的刻画很深刻,很了不起。20 多年之后,主演自己最喜欢的剧目,我的压力非常大。”她说,在川剧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剧目和表演艺术家。传承好川剧既要练就如老一辈川剧艺术家雄厚的功底本领,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发展思维。
在排练过程中,张燕对人物角色的创作和刻画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她又一次意识到,只有把唱、念、做、打的技艺和自己的情感融会贯通,才能捕捉到角色灵魂深处的东西。只有这样,演员才能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传递给观众。张燕对人物深度挖掘,在表演上追求精确表达,把自己沉浸在角色中,并以情动人。她演绎的邓幺姑既有川妹子的泼辣,又有天府之国女性的温婉漂亮,更有人性中的善良。
2021 年 5 月,第 30 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17 名优秀的戏剧演员倾情演绎了 17 台精品好戏,名家名剧竞逐“梅花”。最终,张燕凭借在《死水微澜》中的出色表演,荣获了第 30 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这个奖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党和国家对川剧的关爱和鼓励。”张燕说,“获奖不是我艺术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传统戏曲讲究唱、念、做、打,今后我将会尽全力‘唱’好每一出戏,‘念’好人民文艺这篇文章,在传承创新中‘做’出表率,与同事们携手为传统戏曲在新时代‘打’出一片新天地。”
川剧是文化瑰宝
张燕曾到一些国家表演川剧,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她曾赴朝鲜参加平壤“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并荣获“团体金奖”;赴新加坡出演《兰花仙子赞狮城》,受到热烈欢迎,新加坡《新都报》等媒体以“川剧艺术轰动狮城”为题做了报道 ;曾应邀到法国演出川剧《刘氏四娘》,受到盛赞 ;曾赴美国参加第 25 届儿童艺术节演出,表演的川剧《火焰山》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
“在国际舞台上,川剧受到了广泛欢迎,国外的观众认识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张燕说。
登台演出的同时,张燕也将川剧的传承任务扛在肩上。张燕说 :“川剧有百年历史,世代相传,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传统戏曲如何重新赢得观众?新的机遇就在眼前。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应当让更多人认识和喜欢川剧,助力川剧振兴,并迈上更高的平台。”她说,近年来,四川省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先后获得多种国家级文艺奖项。精品佳作捷报频传的背后,是一支有能力、能打胜仗的文艺队伍。这些都增加了川剧人的信心和底气,只要主动作为,就会破解难题,并赢得收获。
2022 年,有着 20 多年党龄的张燕前往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踏上了新征程观锦绣,千红万紫满神州。”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张燕录制了一段短视频,改编自川剧片段《人间好》,以表达对未来的期许。
2022 年 10 月 22 日,在“党代表通道”上,张燕向媒体记者介绍川剧 :“一说到川剧,大家都会想到变脸,但实际上川剧是包括了五种声腔艺术的一套丰富表演体系,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张燕说,一段时期以来,传统戏曲都面临着如何发展振兴、重新赢得观众的难题。对这个问题,党和国家一直很重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走下“党代表通道”,张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在资金、人才、政策扶持下,四川省创办了许多名人、名家工作室,不断推出精品剧目、创新传播手段,通过送戏进校园、建立川剧传习普及基地等举措,让七八岁的小孩也能穿上戏服、画上脸谱,像模像样地学唱川剧。
从北京回到四川,走上熟悉的舞台,张燕感慨地说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工作,想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角色,脚踏实地地为大家带去更多好戏,也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分享给大家。”张燕把自己参会的笔记和思考,做成“精神干货”打印出来,里面摘录了党的二十大报告金句,也附上了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四川省川剧院开展送戏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希望让更多年轻人欣赏到川剧艺术。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加入其中。
辞旧迎新之际,一台台别具一格的川剧精品剧目集中呈现,成为一座城市辉煌而感动的华章。舞台上有老一辈名家的风采,也有戏曲晚辈的初露芳华,台上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在四川省第二届“剧美天府”优秀剧目展演季上,经典川剧《死水微澜》在四川省川剧院倾情上演,并在“云尚川剧”栏目线上同步直播。田蔓莎担任传承导师和复排导演,张燕领衔主演,多名演员联袂出演。观众评论说 :“成都本地戏迷能有现场版看,好爽 ;我们这些省外的戏迷线上观看直播,同爽。感谢四川省川剧院。”
在“2023 川渝春节联欢晚会”上,川江号子首次和热血说唱融为一体,人们感受到了“川渝人”的韧劲与不屈不挠。张燕和演员谭继琼用川剧创新演绎航天奇遇。“嫦娥抱玉兔,逐梦广寒宫。”她们表演的《玉兔报春》演绎的是中国人飞天揽月的浪漫故事,更是华夏儿女勇攀科技高峰的探月精神。观众在欣赏穿云裂帛的高腔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2023 年的春节,张燕和同事们参加了多场演出,为新老戏迷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表演。他们用川剧的艺术语言,共同唱响了“时代的行腔”与新征程的恢弘气象,也把美满团圆之意、喜庆祥和之情带给了千家万户。
文/解琳
图/四川省川剧院 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