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寅是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搜救教员机长,也是我国第一代女搜救机长,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获得者。
宋寅和飞行队队员们长期扎根救助一线、坚守东海海疆,在一次次起飞出海救援中,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15年来,她穿梭于云海、救人于危难之中,累计安全飞行3395小时,执行救助任务318起,参与救援飞行1085小时,在惊涛骇浪中成功救助225名遇险人员,为保障海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被称为“中国最帅女机长”。
心向碧海蓝天
宋寅生长于上海,是一名“85后”,从小就有驰骋碧海蓝天的梦想。2004年,宋寅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学,并在商船学院航海系就读。在大学里,身材高挑的宋寅加入了学校篮球队。她一直怀揣着飞行梦想,当时港剧《随时候命》正在热播,也让宋寅正式认识到海上救援的职业。恰好2007年年底,交通运输部来到学校挑选学生,有意招收新的女救助飞行员。得知讯息之后,宋寅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在经历了一系列严苛的考试与测验,并经过了层层筛选之后,宋寅最终脱颖而出。她被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录取,这让宋寅重拾了儿时的梦想。之后,宋寅与同时录取的另一位女同学万秋雯一同前往澳大利亚阿德莱德飞行学院接受专业训练。这次训练为期15个月,然而,在飞行考试中,平时表现还不错的宋寅却发挥不利,为了能补齐短板,宋寅每天都在飞行模拟室里反复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宋寅顺利通过了考试并且拿到了专业飞行驾照,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代女救助直升机飞行员。
据了解,在非航空载舰上起降直升机,飞行员面临的危险概率约为航天员的5倍,是喷气式轰炸机飞行员的10倍,是民航飞行员的54倍……开飞机很酷,但开好救援飞机却很难。海上救援工作是非常危险的,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等待救援的人,还有海上多变的天气和复杂的气候因素,考验的不仅是救援人员的专业能力,更多的是耐性和毅力。面对这样的困难,宋寅并不退缩,她认为:将那些需要援助的人从海中救回来,是在挽救一个个家庭。“这么危险,女性能胜任得了吗?”面对质疑,宋寅幽默回应:“开飞机靠的是脑子,不是体力。”成为女飞行员是宋寅最骄傲的事,因此,在飞行队工作时,宋寅极其认真负责。
团队的“定海神针”
救援工作必须“冲得上去、救得下来”。入队意味着新的开始,各种磨难更是接踵而来。此前,宋寅只是在模拟训练,而真正要实控操作,难度会更高,这也意味着宋寅需要花费更多心思去适应和掌握。2010年11月,宋寅第一次接受任务出海营救,当地渔民在海上工作时不慎折断了小腿骨,宋寅便与队友前去实施营救,因为天气恶劣,渔船在海面上摇晃不定,难以受控。宋寅稳住心态,在迅速核验相关数据的同时,密切留意海上的状况,最终与同事齐心协力救出受伤渔民,仅用了10分钟就出色地完成了救援任务。
2012年年底,宋寅执行了一次艰险的任务,东海一艘渔船失去动力,漂在海上。当时天气不好,空中飘着雪花,飞机到达现场时,船上19名船员已经被困11个小时,海水温度接近零摄氏度,许多船员已经体力不支。船的横摆幅度非常大,甲板上下落差也有七八米,甲板上又湿又滑,救援工作面临非常大的挑战。谁知在实施营救的过程中,绞车又出现了卡阻,而挂钩一旦被某个巨形障碍物缠住,飞机就可能被拽下去。情急之下,宋寅选择重设了绞车电源,绞车恢复了正常,19名船员最终全部获救。救援结束,宋寅发了条微博:“这是上海入冬后最冷的一天,也是最温暖的一天。”但没人知道,温暖的背后经历了怎样的惊心动魄。
2015年,宋寅以娴熟的飞行技术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升任为机长。之前做副驾驶,肩章是三道杠;而身为机长的宋寅,肩章上有四道杠。她明白,这多出来的一道杠意味着责任更大。上任不久,她就迎来了一次考验。2015年11月一艘渔船遇险并翻扣于海中,身为值班机长的宋寅接到东海救助局救助指挥中心发来的消息,船只下仍有幸存者,需要通过救援直升机将潜水员和潜水装备运到现场,她立刻决断进行救援。宋寅还记得,“那次救援我们出动了三个机组连续5个架次接力飞行,最后,潜水员在翻扣的船舱内成功救起了1名被困36小时的遇险人员,那声微弱的呼救得到了回应。”
令宋寅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救援任务发生在2016年12月,那是她担任机长以来,救人人数最多也是最难的一次。那天,有一艘渔船起火,船上有10人被困。当宋寅带队执行任务时却收到新消息:因海浪过大,着火渔船的新位置与任务书上的坐标差了20多海里。宋寅看了看飞机油量,调整航向后果断决定:继续飞!由于直升机所载油量有限,这意味着现场救援时间将大大缩短。但当靠近搜救目标时,恶劣的海上气象条件和着火船的烟雾又使救援难度再次增大。为了避免着火船舶的烟雾对飞机发动机造成影响,救援机只能选择一个比常规更高的高度悬停。大风中的救生员像秋千一样越荡越高,随时会因触碰到着火渔船上的障碍物而导致生命危险。在争分夺秒的救助行动中,宋寅和团队默契配合,不断选择合适的作业位置,短短半小时,两架直升机紧密配合,最终10名遇险渔民安全登机,成功脱险。2021年,宋寅创新工作室成立,同年11月“浙岱渔04864”轮上一名船员在作业时双眼受伤。考虑到该船员伤势较重,为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宋寅驾驶救助直升机将该船员直接转运至上海瑞金医院救治,前后仅仅历时半个多小时,成功打通了海上救助直送医院“最后一公里”。
“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宋寅所在的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和整个交通救捞一直秉持的救捞精神,也是深深刻在她心里的一句话。虽然每一次海上应急救援都万分惊险,但宋寅却从未退缩,“在每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我都会保持高度的冷静和专注,顾不上害怕。我不觉得这是勇敢,这是一种专业素质的体现,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十几年来,凭借着对救助飞行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宋寅带领机组人员穿梭海空、迎风战浪,无论面对多么艰难险阻的情况,海上救助飞行队员都会跨越惊涛、穿越云雾,全力救助处于险境的生命。
穿云破雾,随时待命
宋寅在成为机长后的十余年里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永远都是排除万难,全力以赴,为他人带去生的希望。救援机内条件艰苦,冬冷夏热,夏天内部温度高达40度,在严寒酷暑的环境下,宋寅的皮肤也变得不再光滑,但是在大家眼中,她却是最美的女神。在海上搜救工作注定会遇到一些很难接受的残酷场面。对此,宋寅努力地克服心中的恐惧,以保证工作顺利完成。为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宋寅培养了很多兴趣。虽然这份工作经常面对危险,但是她的脸上永远挂着阳光的笑容。生活中的宋寅,风趣幽默,平时酷好跑步、攀岩、摄影、打球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阳光的形象,让她成了很多年轻人心目中“最帅女机长”。在微博、在B站,宋寅也会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救捞精神,传播救助正能量。和家人、朋友谈起这份职业的时候,宋寅会说做救援队飞行员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不论何时,救人永远是她的初心。
时常有人会疑惑,作为女性,为什么愿意从事这么危险且辛苦的职业?“这个问题在我从业这十多年里,不断被问及。”宋寅总是坚定地回答:“对我来说,救助飞行没有男女差别,只有行与不行。从始至终,女性身份既不是障碍,更不是特权。在传统观念里,女性相对柔弱,更适合藏在风险之后,被保护起来。50多年前,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有三位非常优秀的黑人女性,面对不公与质疑,从未放弃,靠过硬的专业能力为美国航天事业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后来她们的故事被拍成电影,叫《隐藏人物》。渺小如我们,却比她们幸运,我们所处的时代更开明,面对的环境更公平。”宋寅认为自己赶上了好时代,能从事这份工作很幸运,“我特别感谢我们的团队,是他们的支持,让我能够成为我们这个队伍的一个代表。”去年9月,团队救助了一名受伤外籍船员,之后,船东过来送锦旗,聊到其他船只也曾在其他国家的海上发生险情,但从未得到过如此及时、高效的援助。相比之下,这个救助更加彰显了当今中国的中国速度、大国担当。
从白天飞行到夜间飞行,宋寅反复磨砺着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对生命有了更深的体悟。“我不希望一命换一命,而是希望一命救一命,用专业的技术传递希望与安全感。”在飞行业务方面,宋寅勇于挑战救援极限,积极参与低能见仪表、夜航搜救、船载机等高难度训练。除此之外,她还曾代表中国赴爱尔兰参加欧洲搜救大会并进行演讲,她多次走进高校,并在互联网社交平台分享救援经历,让更多人了解搜救飞行背后的故事,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带动更多青年投身搜救飞行事业中。
翱翔海天,筑起海上生命线。每一次成功救援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是年复一年的坚守担当,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每一次风平浪静之后,等待的是下一次的生死较量,但即便前方危险重重,她依旧坚定地回答“比起救人,所有的艰难都不值一提!”2020年推出的电影《紧急救援》中的女机长,就是以宋寅为原型的,为观众重现了一个干练、帅气的机长形象。“救助飞行,从飞机离开基地的那一刻起就是挑战的开始,我们的时间精确到了每一次秒针的跳动。”宋寅说,对于飞行救助队的成员来说,每一次任务都是与时间赛跑的大战,“让救助行动更加高效、安全是我们始终坚持的目标。”为此,宋寅带领团队在更新救助飞行技术的道路上持续探索、不断前进。
部分文字资料、图片来源: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
摄影:杨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