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时间的长河按时生长并不难,难的是选择如何长大。在这个人人都把梦想放在城市和远方的时代,难得有年轻人回归大山。
今天的主人公,就是一对刚毕业就毅然选择回乡、以非遗手工艺创业的同村姐妹。她们放弃了城市里的光鲜未来,让青春和梦想,在大山里落了地、开了花。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施秉县六合村,位于传统苗族聚居区。村里的女性自幼学习苗绣手艺,拥有至少600余名掌握刺绣技能的绣娘,更有部分女性以刺绣作为收入主要来源,有着过硬的刺绣功底。
谈起潘阿香、潘施妹,村里人常会皱起眉头、摆摆头,称这姐妹俩为“怪人”— 好不容易考到城市里、学了本领,年纪轻轻的,到头来还是回到大山里舞针弄线,十分不理解。
对此她们总是笑言,年轻人就一定要留在大城市吗?她们坦言,走出大山看到五彩缤纷的大城市时,起初的确被这些灯红酒绿吸引,但也越来越感到现代社会充斥着的浮躁情绪,怀念起家乡阿妈浆洗农忙的日常。
回村以后,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平静的生活节奏,能感受到脚踏实地做事的安心,能感受到绣娘们一针一线绘出锦绣河山的难能可贵。
人就像鸟,无论飞多远都要回归哺育自己的山林。她们是大山的孩子,作为留在村里仅有的两位大学生,相比外面的世界,村子更需要她们,守护这些现代社会可遇不可求的宝贵财富和可贵精神。
对于土生土长的苗家姑娘潘阿香、潘施妹来说,纹样千姿百态、蕴含着独特民族精神的苗绣,是带着阿妈温度的美好记忆,有着无与伦比的魔力和魅力。
她们从小在阿妈的指导下学刺绣;她们说,在飞针走线的过程中,能使人快乐、忘记烦恼。
然而,现在的市场变得太快了,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冲击,手工刺绣面对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费时费力收益不高,几乎快只剩下情怀,无法吸引年轻人加入,六合村如是。
“她们虽然在技艺上有较高造诣,但多数是年纪较大、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弱的群体,我们年轻、有精力,帮助她们守护靠双手生存的那一点点机会,是成立公司的初衷。”潘阿香说道,“她们离外面的世界那么远,都没有人知道她们绣花可以这么美,太可惜了。”
为了更好地发展村里的苗绣产业,2022年,在村里书记的带领下,潘阿香、潘施妹牵头成立了公司,分别负责整体规划和市场销售,另外还请到了村里的绣娘能人刘水友作为技术担当,三人分工协作、齐头并进,组成了“黄金铁三角”。
她们希望,加入团队的绣娘们,从此能有依靠、有出路、有希望。
创业从来没有一帆风顺,更何况还是两个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小姑娘:第一次在抖音接到订单,但因为没有生意经验,导致最终没有收到货款;第一次为绣娘们分配利润,被质疑不公平、不合理;第一次被人质疑是否能分辨绣片好坏、小辈凭什么来指导长辈……
但人就是在挫折中长大的,一些解决不了的事、一些要上的“社会课”,慢慢教会了她们接纳和勇敢。
“就刻板印象吧,觉得我们年龄太小,不太信任。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大家意识到我们无论在工作分配、费用分配还是创办企业的初衷方面,都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最终获得了大部分绣娘的认可。订单顺利完成,绣娘们也劳有所获,大家对我们的刻板印象也有所改观。”潘阿香说道。
“以前大家都是零零散散的接些散活儿,或者周天赶集时拿到市场上卖,有一茬没一茬的挣点,现在由公司统一接订单,还会统一培训,提升她们的技艺。”潘施妹说道,“在爱心企业新华保险的支持下,今年梦想工坊也建立起来了,会有更多的资源和帮助,还和贵州商学院合作,帮助我们设计了很多新产品,绣娘们都干得很起劲!”
好的产品,是传播的核心。六合村独创的数线织锦技术,是基于织布手法严格要求织线对称和股数,来实现色彩均匀分布。
基于此,在产品研发上,潘阿香、潘施妹集合大家的智慧,开发了一部分诸如蓝布衣、饰品等原创产品,同时还计划借助外部资源深度开发。今年8月,公司就与贵州商学院设计老师共同合作参加了“2023多彩贵州旅游商品暨文创设计、非遗旅游商品定制设计大赛”,同时也形成了公司未来的主力商品。
在宣传上,潘阿香、潘施妹也积极利用抖音等时下热门的社交平台,通过直播、拍摄制作短视频来宣传六合村的苗绣。
“现在能够来六合村的人太有限了,视频和直播都不受地域的限制,如果直播效果好,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六合苗绣以及我们的六合绣娘!”潘阿香说道。
面对未来,潘阿香、潘施妹没有过多担忧,只是一心放在当前刺绣事业的发展上。才起步的她们或许现在还走得很慢,但她们坚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终归能实现梦想中的畅快与自由。
或许,这就是属于年轻人的蓬勃生命力吧。又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常驻着一个少年,永远相信意气风发的力量。
回想起潘潘姐妹将人作鸟的比喻。的确,无论你决定向哪里漂泊,起点总是一处。
风乍起,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奋意此生!
Q:怎么规划未来的产业发展?
潘阿香:以我们六合村而言,现在的年轻人身上背负的东西比我们的父辈多很多,不但要养家糊口、还要让下一代拥有更好的平台,因此大家也更愿意留在大城市。所以我们更要以年轻人的方式发展产业,以创新为核心,让大家能赚到钱,也让更多年轻人愿意留下来。
我们计划按三个阶段逐步推进:1、培育阶段(2021~2023年),培训绣娘,创建刺绣公司、培养县级非遗传承人不少于10名(2022年六合村成功申请县级非遗传承人25人);2、发展阶段(2023~2025年),公司化发展步入正轨,具备生产手工绣品、机绣成熟产品能力,“六合绣娘”品牌有一定影响力,公司可实现收支平衡,略有微利;3、成熟阶段(2025~2030年),具备独立的设计、生产、营销、品牌文化构建能力,广泛带动六合绣娘参与刺绣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过程,六合刺绣产业化目标全面实现,助力六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Q:你如何看待非遗传承事业?
潘施妹:正如前面所说的,我和我的小伙伴最想守护的就是家乡人平静的生活节奏和脚踏实地做事的可贵精神。我们“六合绣娘”,有着非常坚实的非遗手工艺基础,600多位成熟绣娘,每一位都是技艺精湛,她们每一次的穿针引线,都是带着对生活的感悟、对祖先的崇敬,那种独有的“温度”是机绣所不能比拟的。她们中或许很少有人走出过大山,但却绣出了城市缤纷无法匹敌的美丽。如果不能分享给更多人看到,实在是太可惜了。
同时,苗绣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村里绣娘们增收的希望。从我们六合村,走出去了很多知名绣娘,比如同为天才妈妈、创办“古苗疆”的刘英,为我们的非遗传承事业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非遗是祖祖辈辈代代相传的手艺不应灭绝,也是六合绣娘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技艺,我们作为土生土长的苗家人,理应守护这份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