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蕊雪,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师从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万蕊雪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身份在《科学》《细胞》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为解析剪接体三维结构、揭示RNA(核糖核酸)剪接过程中的分子机理作出了重要贡献,相关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妇女十三大是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入也不断加强,尤其是对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大。譬如我所在的西湖大学是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建立6年来,院校获得了来自党和国家、浙江省、杭州市的重点支持,实现了飞速发展。身处新时代,像我这样从事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一线研究人员,都感到无比幸运。”去年10月,万蕊雪作为来自浙江省的代表,亲历中国妇女十三大盛会。这位出生在199 0年的青年女科学家,大会期间与浙江团代表们分享了她从开始攻读博士研究生到进入科学研究领域这10年来的感悟。
跑赢自己的科研“马拉松”
万蕊雪喜欢一头扎进实验室里做科研,面对生命科学领域许许多多的未知,在迷茫中不断探索求真,把未知转化为生命医学的基础知识。她曾把做科研比作跑马拉松,“不仅要有耐心,更要有热情,跑到最后才知道,对手其实是自己。”她深知基础研究“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将科研征途一路跑下去,拥抱出彩的未来。
万蕊雪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时开始研究“剪接体的三维结构与分子机理”,该课题在结构生物学领域是一项世界级的难题。在她读博士二年级的时候,冷冻电镜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结构生物学领域迎来重大机遇。在导师施一公的建议下,她开始利用冷冻电镜向这一难题发起挑战。
“真核生物细胞生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剪接体要经过复杂的化学组分及结构构象的变化来保证其正确组装和激活,从而通过剪接反应让基因中不存储蛋白质序列信息的部分在RNA层面上删除掉,以保证基因信息正确转化为执行生命的蛋白质。”万蕊雪说,她的研究领域听起来晦涩难懂,但其实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这项研究有助于理解细胞内生命现象的本质,在应用价值层面,能够深入了解疾病机理,对未来临床医学中拟定某些顽疾的根本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拥抱出彩新征程
作为一名女性科研人员,万蕊雪在科技创新中充分发挥思维细腻、做事认真、坚韧不拔的优势。从学生时代起,她仰望一代又一代中国科研巾帼为国家、社会、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受到鼓舞的她在基因表达分子机理研究中不断前行。通过在世界上首次解析真核生物超大分子机器 RN A剪接体的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在原子水平上揭示了剪接体工作的全过程,这一研究成果被认为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对世界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万蕊雪因此获得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奖。
2020年4月,万蕊雪加入西湖大学。随着博士期间工作的深入,她发现更高等的生物中还存在另一条非经典RN A剪接通路,也就是次要剪接体催化的U12型RNA剪接。在她看来,这类剪接体就好比生命的“剪辑师”,她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就是要搞清楚它到底是谁、由什么构成,它具体在做什么、是怎么做到的,以及它如何和主要剪接体实现协作等一系列问题。
2021年,万蕊雪和团队小伙伴第一次实现了次要剪接体的体外组装和纯化,观测到了工作中的次要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实现了该领域多年来的最新突破。
万蕊雪说,中国梦是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努力向前、接续奋斗来实现的。如今在担任研究员的同时,她也是一名大学老师,她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青少年投身科技创新。“祖国需要更多的人投身科研,我们需要大力宣传科技工作者,也需要开展广大青少年感兴趣的科普教育。”她经常撰写科普文章,参加科普活动。特别是在北京参加中国妇女十三大以后,她将大会精神带回杭州,与同事们分享所思所感,发动她们一起投身科普事业,帮助下一代树立科研梦想。
万蕊雪时常对科研领域的女学生说,要鼓起勇气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她表示,年轻的女科学家在科研人员整体中的声音依旧小于男性,这使得很多女性在研究生、博士后等科研起步阶段,会在潜意识里限制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她希望更多的女学生能够抛开固有观念,发挥优势和特长,在科研领域发光发热。“我的一个学生曾经对我说,她希望像我一样成为一名女科学家。听了她的话,我感到特别欣慰。我觉得,能够对她们产生影响有时候比自己做出重要的研究成果,更能让我切身体会到幸福。”万蕊雪开心地说。
文:叶珊
图:受访者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