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我们家扩种了5亩甘蔗,加上原先的地一共种了15亩。今年雨水挺足,年底丰收问题不大。”站在村委会办公楼远眺青翠蔗林,霍佳丽憧憬着半年后能有一个好收成。
霍佳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大许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还是一名女蔗农。帮助更多村民通过蔗糖产业增收致富,助力大许村振兴,是她的奋斗目标。
机械化种蔗不辛苦
“现在种甘蔗比以前轻松多了。”说起15亩甘蔗的种植,霍佳丽感慨万千,“以前种植、施肥都要人工,现在耕、种、收、运都用上了机器,种甘蔗轻松多了!”应用农机、整合地块、统一管理、选用良种……霍佳丽细数着甘蔗种植的种种变化,这些变化为蔗农们带来了越来越高的产量,也带来了越来越“甜”的日子。
“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去年的亲切祝愿,霍佳丽站在茁壮成长的甘蔗田中露出了笑容。
2023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考察。
“当时我是蔗农代表,向总书记汇报了我家种植甘蔗的情况。”说起与总书记的见面,霍佳丽记忆犹新。
“总书记听得十分仔细,还询问我种植甘蔗是不是很辛苦,除了甘蔗还有没有其他收入。”霍佳丽向总书记汇报,甘蔗种植和收割已经实现机械化,平日打理时间很短,并不辛苦,还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务工,“我和爱人农闲时在家附近的木板厂打工,一年能干10个月,每月能挣7000多元。”
“这么算下来,一年能有10多万了。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习近平总书记欣慰地说。
“要积极培育和推广良种、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园。”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霍佳丽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未来我们将聚焦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村中有利资源,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把乡村建设得越来越好。”
家家户户种甘蔗
进入6月雨季,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的万亩蔗林,愈加长势喜人。霍佳丽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由广西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桂糖42号、桂糖49号、桂糖55号等良种糖料蔗,因中大茎、抗旱、抗倒伏等优点在这里得到广泛推广种植。
“双高”基地,即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辐射带动了凤凰镇的周边村屯实现连片种植。“我们的脱毒种苗国家每亩补贴600元,健康种苗每亩补贴330元,今年我家15亩地种的是桂糖49号、桂糖55号,最高可以长到3米高呢。”霍佳丽说,村民们心里的账本算得清楚,果树的投资非常大,如果价格不稳定,就会血本无归,而糖料蔗有着政策保护和补贴,甘蔗收获后,糖厂还会统一收购,不仅不用担心销路,价格还很稳定,种下去踏实、放心。
“村民通过‘甜蜜事业’增收致富,做大甘蔗产业的干劲更足了。”霍佳丽笑着说。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作为大许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一肩挑”,霍佳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好基层工作。
2021年,霍佳丽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改变大许村脏乱差的环境。“之前没有保洁员,村里的公共场所、道路没人打扫,污水横流。”她与村小组和党员商议后,决定设立公益岗位聘请保洁员维护村容村貌。同时,每户人家每年收取100元垃圾处理费以维持项目运转。平均下来每个月8元钱,就能换来舒心的环境,村民们纷纷支持该项环境清洁行动。
夏日雨后初晴,村民李环喜欢骑着电动自行车四处走走,路过自家的3亩稻田,看着绿油油的禾苗,她满是欢喜,“多亏村里把水渠修到了田边。”
过去因为缺水,李环家的3亩水稻一年收获的稻谷都不够一家人吃,而大许村有900多亩农田都面临着相似的境况。2023年,“桂中治旱”工程正式引进大许村,修好了2000多米的农田水利设施,一举改变靠天吃饭的历史。
民生无小事,近年来,大许村重点推进了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建设,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提升村庄整体风貌和农民生活品质。大许村距离这一要求还有差距,我们未来要接续奋斗。”霍佳丽说。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致敬每一位奋斗者!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峰
【责任编辑: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