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生产一线15年
致力于钒合金生产技术研究
成功开发了腐蚀性气体高效排出
高氮钒氮合金生产等技术
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
授权发明专利6项
实用新型专利8项
先后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四川省三八红旗手
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她就是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攀枝花钒制品分公司
钒合金作业区副作业长
王乖宁
扎根生产一线十余载 炼好金属材料“调味料”
7月1日上午8点,王乖宁来到单位,便换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走进生产车间。十多年来,她一直坚持每日第一项工作——检查生产线,跟踪掌握生产细节和设备运行情况。
王乖宁负责的作业区有三条生产线,分别生产钒氮合金、钒铁合金、钒铝合金。“这些产品就像是金属材料的‘调味料’,它们的加入让钢铁、钛合金等的用途千变万化。”王乖宁举例说:“钒氮合金添加于钢铁中能改变其强度、韧性、延展性及抗热疲劳性等,生产出不同性能的钢铁,应用于房屋建筑、桥梁道路、铁路轨道等不同领域。”
攻关“卡脖子”难题 填补领域内技术空白
曾经的钒氮合金产业存在装备水平低、生产效率低等行业共性技术难题。2009年,王乖宁从兰州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毕业,来到向往已久的“钢铁之城”“钒钛之都”攀枝花工作。她回忆说:“那时候单位正在进行钒氮合金生产工艺的革新。推板窑是钒氮合金生产的主体设备,推板窑的作业率直接影响钒氮合金的产量和质量,通过攻关我们将单推板窑发展到双推板窑,大大提高了钒氮合金的生产效率。”
而双推板窑的第一次试生产结果,却给王乖宁浇了一盆冷水。“双推板窑试用14天后,窑内的耐火材料就出现腐蚀,需要停产更换,而更换一次耐火材料需要2个月时间。”
挫折并没有打倒王乖宁,她分析原因发现,是由于窑内空间跨度变大,导致一方面窑盖板易断裂塌陷,另一方面让窑内气体不易排出,与耐火材料发生反应后,使耐火材料腐蚀严重。“为此我们将窑顶从平板式改为了拱顶式,又改进了窑内的气路分布,科学设置了5个排烟口。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改进,目前我们双推板窑内的耐火材料已经能安全使用560天以上。”
15年间,扎根一线、勇于创新,让王乖宁成为钒氮合金领域的技术骨干,通过攻关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形成了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国际领先的钒氮合金产业化生产技术及装备,填补了高氮钒氮合金领域内的技术空白。
做好技术“传帮带” 用“匠心”感染年轻人
细心严谨的王乖宁,不仅在工作上是“排头兵”,还努力做好技术“传帮带”,她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技术积累,影响和推动青年技术人才快速成长。她目前累计带徒9人,其中2人已申请专利2项,正逐步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27岁的李世芳便是王乖宁指导的“学徒”之一,她告诉记者:“王老师经常随身携带一把手电筒,生产线上出现问题,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现场去检查和解决,她那颗坚守一线的‘匠心’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王乖宁表示,下一步将着力于钒铝合金稳定性和杂质含量控制的研究。“钒铝合金作为钛合金的添加剂,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希望我们能用更多的创新成果,继续为‘中国制造’强筋壮骨贡献力量。”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致敬每一位奋斗者!
来源:四川幸福女性 川观新闻
【责任编辑:滕歌】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