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屏南县古村落乡亲们的心中,周芬芳是一个让人倍感温暖和亲切的名字。正是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屏南县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创意产业振兴乡村的新路子,在保护传统村落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个个原本走向衰败的古村落,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了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周芬芳是屏南县政协原主席、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古村守护人、福建省传统村落保护大使,领导并组织屏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二十余年,主编出版了《乡土屏南》等著作20多部、撰写学术论文10多篇。她曾担任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指挥部第一副总指挥长等职务,引进国内外艺术家驻村,成功打造屏南文创品牌,推动龙潭等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和文创扶贫、文创旅游、乡村振兴。
古韵乡村赋予艺术生长的土壤
艺术唤醒乡土,文创激活古村,这在2015年之前的屏南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2015年以来,周芬芳和团队先后引进多个文创专家团队,以及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南京先锋书店、宁德千乘文创等企业实体入驻屏南。2020年,引进我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团队,成立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院址设立在熙岭乡四坪村。
从曾经的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到荣膺“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县”称号,从“重保护”到“谋发展”,屏南县探索形成乡村振兴的“屏南模式”,呈现“人来、村活、业兴、文盛”之势,激活了乡村资源和乡村活力。
“文化创意”不仅提升了古村的文化品位,还进一步实现了“文化创收”,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增强了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周芬芳说:“屏南县打造了‘党委政府+能人(艺术家)+古村+村民+互联网’模式,不断推进文创产业深入发展。”
在当地政府的倾力支持下,地处鹫峰山脉中段的屏南县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东风,摆脱了以往物理空间上的不便,实现了与外界零距离的交流。村民的画作得以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出资购买村民画作,而屏南乡村的古朴之美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观赏、体验艺术创作。在古屋改造而成的咖啡馆、书吧、酒吧、民宿里,在村道上、溪流边,人们惬意地感受着文艺的气息。古韵乡村给予了艺术生长的土壤,而艺术又反哺了乡村的发展。
激活屏南的每一寸土地
周芬芳介绍,屏南县古村保护工作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对村庄风貌、整体机理、水系环境、田园的保护;二是非常注重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打造了很多文化品牌,如廊桥、戏曲、民俗、药膳、红曲、黄酒、本草养生,以及名人、红色文化等文化遗产全部承载在村庄里;三是创新推行“三引三创”机制,活态保护村庄。其中,“三引”是指“引进高人、引来新人、引回亲人”的人才政策。“三创”是指创新古民居租赁模式,创设古厝流转机制,全面推行“老屋认租15年”机制;创新古村修缮模式,将古屋转化为艺术空间、共享空间、文化空间等,并创设古厝修缮“工料法”管理模式,提高村民参与度,使传统工艺得到有效传承;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在福建省率先为外来长期定居的“新村民”发放居住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周芬芳强调,屏南县在古村保护活化上不搞同质化,要让各个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创加上农创,把屏南的每一寸土地都激活起来。“每个村的做法都不一样,合作方式也不一样。比如漈下村是‘无中生有’,用艺术唤醒乡土,用文创激活古村;双溪村是‘艺’想天开,创建了一个像发动机似的艺术城;龙潭片区则是兴起文创新风潮等。”
总结屏南成功经验,周芬芳认为,屏南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在探索中前进,利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契机,重新定义古村的价值。她说,“‘弱鸟先飞’,更要‘敢飞’。在工业文明时代屏南确实是一只‘弱鸟’,但是在生态文明时代,我们秉持滴水穿石的精神,敢试敢为,成为一只‘靓鸟’,证明了一个小县城也可以有大作为”。
在2020年9月举行的首届世界乡村复兴大会上,周芬芳被评选为中国古村守护人,这正是对她心系“三农”情怀的一种褒奖。传统村落“焕新颜”,为乡村振兴“注活力”,作为一路走来的策划者、实践者、推动者和见证者,周芬芳在屏南大地上书写着自己的芬芳故事。
文:王莎莎
图:受访者
【责任编辑:滕歌】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