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港珠澳大桥客流超63万人次,人车畅旺的港珠澳大桥成为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粤港澳“双向奔赴”成为常态。港珠澳大桥如同一条坚实的纽带,连接起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三地人民的连心桥和重要通道。
“作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我的心中满是自豪与欣慰。”曾担任港珠澳大桥沉管预制厂试验主任、带领团队为港珠澳大桥预制沉管设计出高抗裂混凝土、获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的张宝兰近日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感慨:“看到自己曾经为之付出巨大努力的工程发挥着如此重大的作用,深感所有的汗水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带领科研团队扎根孤岛7年
“回首扎根孤岛7年的岁月,历经1000多次试验攻克世界难题的历程,最难忘的是那份坚持与执着,以及收获整个团队的喜悦。”张宝兰告诉记者,面对重重困难,她从未想过放弃,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尝试,最终成功设计出高抗裂的混凝土。对于张宝兰来说,这段经历不仅是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更是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港珠澳大桥拥有全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长达6.7公里,由33节每节重达8万吨的沉管对接而成,是迄今世界上埋入海底最深、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是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港珠澳大桥能否成功建成,关键就在海底沉管隧道,而沉管隧道要保证120年的安全使用寿命,沉管混凝土不开裂不渗漏是重中之重。研究了混凝土20多年的张宝兰,2011年5月被委以重任,派往远离陆地的牛头岛负责港珠澳大桥沉管预制厂试验室工作,承担海底隧道沉管预制混凝土方面的研究、设计、材料检测、生产质量控制及实体检测评估等重任。
张宝兰告诉记者,2011年的牛头岛一片荒芜,没水、没电、没有网络信号,试验室还处在规划中,房屋没有、仪器设备没有、人员也没有,她必须在4个月内建成与世界最大的沉管预制厂相匹配的试验室,“压力沉甸甸”。工作一开始,张宝兰就奔波于各个项目部门,确定试验室前期筹建规划、组建筹建试验室小组。整个筹建过程中的困难让人难以想象,但4个月后,荒芜的牛头岛上建成了“整体形象良好、设备一流、人员一流、管理一流”的试验室,被誉为“桂山岛上的一颗明珠”。
历经1000多次试验攻克世界难题
“我前半生所有的学习、科研、工作经历,仿佛都是为了这个工程项目在做准备。”采访中,张宝兰向记者感慨道。张宝兰1987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位于广州的中国交建第四航务工程局科学研究所工作。当时的她也许没有料到,一进到材料所从此便与混凝土结下渊源。
20年刻苦研究积累,一辈子玩泥巴(混凝土),张宝兰的专业技术成果获奖无数,而这些基础性应用科研工作,最终在港珠澳大桥项目上厚积薄发。“我非常幸运,不仅能把研究的东西转化为实际应用,而且是应用到这么重要的世纪工程中。”
业内人士深知,大体积混凝土防止开裂是世界性的难题。要保证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经受住时间和海水的考验,张宝兰就得带领团队攻克世界性难题,设计配比出不开裂的混凝土。张宝兰说:“混凝土配合比不仅是计算出来的,还是靠一次次试验试出来的。”她凭借多年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在耗时近一年、历经1000多次试验、用坏了5个搅拌机进行了海量的试验后,终于研究配制出不开裂混凝土的“超级配方”。
一个沉管管节混凝土近3400方重达约65000吨,必须一次性连续浇筑在模板中完成,首次浇筑耗时51个小时,张宝兰作为试验室主任总是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全程紧盯。33节沉管浇筑,耗时近五年,在浇筑工艺不断优化和改进后,每次浇筑稳定在31个小时左右,浇筑时需要连轴转。在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与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的一次对话节目里,林鸣特别提到张宝兰,感谢她多年的付出,称她是响当当的“建设功臣”。
“从科技人员的角度来看,梦想成真、人生价值得到实现的感受无比美妙。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如此重大的项目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深感荣幸和自豪。这种成就感激励着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也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只要有梦想、有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人生的价值就一定能够实现。”
继续在行业领域发光发热
结束在牛头岛的工作后,张宝兰带领团队在本专业领域继续攻坚克难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新的收获。如,大连湾海底隧道、深中通道等的建设,在混凝土技术方面都直接借鉴和应用了港珠澳大桥的成功经验。她还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材料,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同时,她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首次提出的混凝土是一个“系统工程”,得到行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同,为推动行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张宝兰还积极参与走进校园、走近科技人员、走近女性群体的活动,分享自己的奋斗经历和故事。她告诉记者:“通过这些活动,我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和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困难,努力拼搏。同时,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为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宝兰也时常回到港珠澳大桥走走看看。“每次踏上大桥,心中都感慨万千,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建设大桥的点点滴滴、那些艰苦的岁月和难忘的瞬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次次不眠的夜晚、岛上灯火通明的工作场景都浮现在眼前。”她告诉记者,未来希望能够继续在行业领域发光发热,为行业的建设和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推动行业进步。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致敬每一位奋斗者!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林志文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