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黄金玉米带,是全国产粮大县。“80后”新农人韩凤香是该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15年前,她放弃城市里的发展机会,返乡带领乡亲们科学种田。在她的努力下,合作社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积极延伸农村产业链,以“梨树模式”开创了传统农业的新局面。韩凤香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全国百优保供先锋”“吉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情系黑土,返乡创办合作社
韩凤香出生于1982年,她的祖辈、父辈都是梨树县农民,她对家乡的黑土地有一种特别的依恋。2008年大学毕业后,韩凤香留在城里工作。一次,她回老家郭家店镇青堆子村探望父母时,发现村里务农群体主要是家庭妇女和老人,过于分散的经营和耕作方式使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无法运作,先进的农业技术也因农户分散经营而不能推广。韩凤香迫切地想要改变现状,经过一番考察后,韩凤香决定用集约化生产模式打开新局面,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
2010年3月,韩凤香用家中积蓄和借贷的资金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30多台,创办了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5名村民报名加入。但韩凤香没有灰心,挨家挨户向村民讲解合作社的“双保全统”计划:村民加入合作社,将由合作社统一供种供肥、播种植保、收割销售,确保粮食产量不低于周边区域、生产资料价格不高于周边区域。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村民签署了入社协议,合作社初具规模。
扎根黑土,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长久以来,乡亲们习惯于“靠天吃饭”,缺乏养地常识而导致一些黑土区出现“破皮黄”现象:黑土层变得稀薄,甚至露出满是沙子、石头的黄土层。这样的田地农作物产量低,农机具作业损耗也大。如何让家乡的土地“退黄还黑”?韩凤香向农技专家求教,学习“秸秆覆盖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方法。乡亲们普遍认为,收完玉米后不铲茬、不趟地,将秸秆留在地里是“懒”的表现。韩凤香耐心纠正:秸秆还田相当于给田地盖上被子,能更好地凝聚水分,防止黑土层被水冲走或被风刮跑;来年不耕地直接播种,能减少耕作对土壤中水肥的扰动。为了消除乡亲们的顾虑,韩凤香还把自家田地当成秸秆还田的试验田。
春天到来,韩凤香的试验田里齐刷刷长出玉米苗,种苗粗壮又抗倒伏;待秋天测产,试验田比传统方法种植田的玉米产量高出三成。此后,“秸秆覆盖还田”的耕作方法顺利推广开来。几年以后,韩凤香和乡亲们欣喜地看到,家乡的田地“黑”起来了,粮食产量多起来了。
农业生产有废弃物产生,韩凤香又着手发展畜牧业使其“变废为宝”。她的合作社养殖了160头肉牛,部分未还田秸秆收割后喂牛,牛的粪便堆沤制成有机肥还田。借助这种“绿色种养循环”模式,每公顷田地可以减少100斤左右的化肥用量,农畜产量同步增加,节本增效的成果十分明显。
如今,合作社已涵盖周边2个乡镇的9个村,拥有大型农机具73台(套),入社人数158人,集约经营土地近1000公顷。韩凤香还挑选4500亩相邻田地打造相对独立的现代农业生产单元,探索以“秸秆科学离田、粪肥堆沤还田”等先进耕作技术为主导的“梨树模式”。因为有成效、有口碑,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吉林省农民合作社“百强示范社”、吉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实训基地等,吸引了省内外的种粮大户、农业专家和高校学生参观取经。
不断发展壮大的合作社,为乡亲们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致富途径和就业岗位。现在,合作社在本村吸收农工72名,培养农业技术骨干25名。对于因各种原因没有入社的村民,韩凤香为他们提供相对自由的“零工岗”,保证他们工作、顾家两不误。为了帮助社里的脱贫户增收,韩凤香购买50只羊进行分配,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自行饲养,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认领到的羊由合作社帮忙饲养。一只母羊每年繁殖3至4只羔羊,所产生的养殖收益全部归脱贫户。此外,韩凤香热心社会公益,依托“秋收助农”活动,合作社每年免费帮扶10多户老弱病残家庭收割庄稼和打包秸秆10余公顷,还适时为贫困户和敬老院支出善款。
逐梦乡村,发展“智慧农业”
为了更好地经营合作社,韩凤香不断学习农学知识,给自己充电。2015年以来,韩凤香先后参加了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学习班、青年农场主学习班、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外办组织的赴法国学习,还报考了东北农业大学的函授课程。凭借优异的成绩,韩凤香通过相关资格考试,被吉林省人社部门评为高级农技师。每年进入农忙季节,连村里种了几十年地的种田老把式也经常来跟她取经。
2023年,合作社被纳入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数字种田”的概念提上发展日程。气象综合监测站占地不到半平方米,却能够实时监测30余项气象信息,有效避免传统农业生产面对非常规天气时的手足无措;利用田间智能化配套设施,能对田地环境、土壤质量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预警,轻松掌握周边百亩田地的情况……此外,合作社还引进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免耕播种机、无人植保机等设备,帮助乡亲们实现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的转变。
除了持续推进粮食规模化种植,合作社还聚焦“三大板块”延伸农产业链。第一板块是引进新品种,合理种植,提升单产。例如,当地通常一年只种一季庄稼,韩凤香创新性地主张在小冰麦收割后再试种一茬早黄豆。第二板块是米豆兼作,即在玉米收割后采用条旋免耕的方式续种大豆,在不减少玉米株数的基础上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实现保粮增豆。第三板块是种好经济作物,培育“一村一品”。近几年,合作社先后种植10公顷酿酒用高粱和2公顷小金粒玉米,产量与收益颇为可观。直接销售初级农产品以外,合作社还生产小麦粉、苞米面、苞米碴、笨榨豆油、野生桑葚酒等系列农产品,注册品牌商标“韩小丫”,不断拓宽“种养加销”模式。合作社被命名为2022年度“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202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韩凤香深感责任重大。她几乎走遍了梨树县大大小小的农民合作社,与农户们面对面深入交谈,开展了更细致更广泛的调研。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会议时,韩凤香先后提出加大对农业大县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农机补贴力度以及增加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投入等建议。其中,关于解决农田排水沟渠淤堵、减低洪涝灾害损失的建议,得到农业农村部的回应。当地相关部门整合资金,在全县范围内推进排水沟渠的修复和建设。
2024年5月,全国人大青年代表团对俄罗斯进行友好访问。韩凤香是代表团的一员,她向俄方朋友讲述了吉林农业发展成果与自己立足梨树县的创业故事,希望家乡的农产品有机会向国外市场拓展。
韩凤香说,下一步,她计划带领合作社打通线上、线下电商融合销售渠道,开设网上直播间,让乡亲们走到镜头前为家乡的农产品代言。在韩凤香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了回乡,在田间挥洒汗水,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智慧,共同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文:雷晶晶
图:吉林省四平市妇联 受访者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