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得北京冬奥会冠军后的三年以来,隋文静不断探索与拓宽自己的边界,以“斜杠青年”的身份活跃于多个领域,开启逐梦之旅的新篇章。她不仅在学术上追求深造,通过访学进一步提升自我,还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此外,隋文静还尝试涉足编导领域,其作品在国际大赛上屡获佳绩。2025年2月,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即将在隋文静的家乡哈尔滨举办,她被组委会聘为“志愿服务公益形象大使”,还担任亚冬会火炬手与开闭幕式导演组成员。讲述冰城故事,传递冰雪热情,隋文静为这场冰雪体育盛会贡献着青春力量。
不设限的人生
2022年2月19日,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中,隋文静和韩聪以一套近乎完美的《忧愁河上的金桥》为中国队摘得第九金,实现了他们职业生涯的全满贯,成为世界花样滑冰史上第一个双人滑的全满贯组合。
早在2020年,隋文静便做好未来十年的自我规划:“如果拿到奥运冠军该怎么走,没拿到又该怎么走,设想了很多。”这些年来,她循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花滑全满贯”的“后冬奥”时代异彩纷呈。
冬奥会闭幕半年后,隋文静决定当自己的讲述者。不管是对过去、今天和未来的思考,还是内心最深的触动,这些思绪迫切需要一个出口,《不止文静》就这样诞生。这本个人自传出版于2023年1月,她在自序中谈到,书名的“不止”寓意丰富,既代表着夺得冠军不止靠个人的努力,也昭示着自己不会止步于此。“今后的人生,还有无限的可能待我挖掘。”
隋文静坚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全力输出。这段时间,她不断精进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实践,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着新的力量。2023年4月,她成功通过中国花样滑冰协会考核,获得国家级技术专家资格认证。2024年1月,她当选中国奥委会委员。此外,她还在北京体育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24年夏天,她带着实验设备辗转冰场,收集自己与其他花样滑冰训练者的众多数据,她的研究成果将体现在研究生论文中。9月,她成为长江商学院MBA项目2024级新生,从另一个角度探索人生。
在无比熟悉的冰面上,她曾交出一份名为“梦想”的答卷:“汗水、努力、伤病、坚持,都是答卷必不可少的……我想用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更多人。”2022年以来,她进行公益演讲20余场,足迹遍及新疆、安徽、甘肃等地,为孩子们带去冰雪运动的魅力与激情。她将《不止文静》的全部版税捐给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还担任“春蕾计划”志愿者老师与高考领航员、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木兰好眠女性睡眠健康关爱计划”项目宣传大使等。2024年4月,她来到甘肃积石山支教,带领当地民族中学的学生排练体育舞蹈节目。晴空万里,绿草如茵,孩子们手挽着手,编成一个巨大的圆圈,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跑跳笑闹。隋文静举起手示意“缩圈”,孩子们便从四周奔来,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将她紧紧包围在中间,她也笑得无比灿烂。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幸福的,她忆起在冰场当教练的那段日子:“刚开始,一两个小朋友像小腰带一样,抱着我不松手,最后一天,我收获了一群‘小腰带’。”
舞蹈编导—这是隋文静早早在心底埋下的一颗种子。花样滑冰被誉为“冰上芭蕾”,编舞通过音乐和舞蹈动作的精心编排,使花样滑冰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艺术的表达。这个领域在国内尚处在萌芽阶段,她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编导专业进行了一年的访问学习,希望帮助我国选手在艺术感染力上更上一层楼。2023年春节期间,她受教练栾波的邀请,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7对双人滑选手编舞,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她花了大概10天完成了10套节目的编排。2023年8月,她的编舞作品首登国际赛场。一年后的2024-2025赛季国际滑联花样滑冰青年大奖赛捷报频传,由隋文静担任编舞师的双人滑组合张嘉轩/黄一航、张轩绮/丰闻强分别在拉脱维亚站、捷克站获得分站冠军,张黄组合更是获得大奖赛总决赛冠军。国际滑冰联盟在社交媒体上与隋文静互动,这位“隋编导”十分欣喜:“咱也是国际滑联盖戳认可的编舞师了,收获了一波国际同行和选手的点赞。”
中国花滑讲述中国故事
隋文静是个资深汉服迷。她回忆起十年前第一次穿上汉服时的震撼:“对着镜子都移不开眼睛。”入门后,她开始研究汉服的制式、门道和布料,尝试了晋制、唐制、宋制等多种不同形制的汉服。国际花样滑冰大赛的最后一天通常设有晚宴,隋文静经常穿着汉服、戴着相配的假发和传统配饰赴宴。外国朋友们反应热烈,纷纷夸她的衣服很美。也有人不解中国的汉服和旗袍是什么关系,她便详细地为他们科普。“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底蕴让我既痴迷又骄傲,”隋文静说,“希望尽自己所能去传播我热爱的传统文化和汉服文化。”
“花样滑冰是力量与艺术的结合,非常适合作为载体来呈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早在2019年,隋文静就曾尝试身着飘逸的汉服滑冰,并做出燕式平衡、联合旋转等高难度动作,这段表演视频一经上网便惊艳四方,有的观众还因此想到《洛神赋》中“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的形容。2023年的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闭幕式表演滑环节,由她参与编舞、演出的《泰山之巅》震撼全场,演员们身着水墨风服装,结合中国太极元素和舞蹈元素,展现处于泰山之巅的磅礴心境。在近两年中国杯的表演滑环节,陈虹伊等中国选手更是一口气贡献了近10套中国风节目。
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选手将中国风节目带上国际赛场,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男子单人滑选手金博洋的《卧虎藏龙》、双人滑组合彭程/金杨的《夜宴》。花滑与中国风结合仍旧存在诸多挑战,具体体现为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提高这一融合形式的话语权。一辈又一辈的花滑人不仅要精进技艺,还要考虑节目的完整性以及技术衔接等种种细节,方能将中国故事讲好讲透。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花滑人无畏逐梦,砥砺前行。
2023年8月,隋文静为双人滑小将编舞的短节目《China》在国际大赛亮相。此选曲将电子音乐与云南佤族的民间音乐以及竹笛旋律相结合,小选手身着佤族风格的演出服在冰面伴着音乐默契律动。佤族舞充满力量、自由、豪放,展现出鲜活蓬勃的生命力。藏在手部动作中的小巧思构成整套节目的亮点,冰迷们更是被这种酣畅淋漓的风格所震撼,高呼“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
自得知家乡哈尔滨成功获得第九届亚冬会举办权后,隋文静便十分激动。她还录制了短视频《带你尔滨逛吃逛吃》,介绍了“道里菜市场—圣·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这条4小时城市漫步路线,一路热闹欢腾、烟火气十足。
作为家乡培养的冰雪人才,她希望能起到好的带领作用,为亚冬会增光添彩。亚冬会筹备期间,隋文静多次参加公益活动,与志愿者们一起为亚冬会的成功举办贡献力量。亚冬会倒计时300天主题活动上,隋文静等冠军选手联合12位亚洲国家的留学生共同演唱《同心同梦》。“冰雪同梦 志愿同行”第九届亚冬会志愿者出征暨“12·5”国际志愿者日主场活动中,隋文静与韩聪被聘为第九届亚冬会志愿服务公益形象大使,两人与童声合唱团共同演唱了志愿服务主题歌曲《温暖照亮》。2月3日,亚冬会火炬传递活动正式启动,隋文静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从栾波手中接过火炬,并挽着“栾妈妈”摆出优美的花滑动作。随后,她到达位于“音乐长廊”广场的收火仪式舞台,高举火炬展示,并点燃火种台。“火炬是一种希望和力量的象征,希望我们把亚冬会‘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的力量传递给大家,一起祝福本届亚冬会圆满成功。”
此外,她作为本次亚冬会开闭幕式导演组成员之一,将全程参与开闭幕式的创排工作。在紧张的排练中,她作为导演,不断为演出的小朋友和大朋友助力,希望大家带着最好的状态,将精彩的节目呈现给八方来客。
“时间在消逝,我们的故事不会停止,过去被铭记,未来也在慢慢地开始。”正如隋文静在夺冠一周年时所说,在世界花样滑冰的历史长卷上,她已留下了浓墨重彩、不可磨灭的一笔,而未来的画卷也在缓缓铺展,蓄势待发。她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翻开自己人生旅程中的璀璨新篇章。“隋”心而动,聚能前行,她愿继续做那个照亮自己,温暖大家的小太阳。
文:裴昭月
图:受访者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