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梦黎是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小有名气的新农人,她坚持“机器换人”,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她创立了绍兴市沃宝农庄有限公司,在建设家庭农场的同时,还为周边农户提供多种农事服务,并优先雇用周边农村妇女等闲置劳动力。作为浙江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越城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副会长,她勇担使命,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着青春力量。
一条游回家乡的鲤鱼
朱梦黎是个地道的农二代,家里种了20多年的水稻,从小她就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劳作,对稻谷的香气和泥土的味道有着深厚的感情。大学毕业后,她一开始进入一家外贸公司当业务员。她渐渐觉得这样的生活不太美妙,城市的喧嚣让她无所适从,逼仄的环境更是令人压抑,“办公室里就那么一平米地方,我坚持了773天,终于坚持不住了”。于是,她决定逃离格子间,回到广袤的田野。村里的老人年龄越来越大,而种田的年轻人又太少,家乡的现状更坚定了她的想法。听闻女儿要回乡创业,朱梦黎的父母十分高兴。父亲朱兴华表示,相信年轻人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朱梦黎打趣道:“父母送我上大学是期望我‘跳龙门’的,没想到我这条‘鲤鱼’又游回来了。”
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到“身边方寸即世界”,2018年,朱梦黎开启了向往的新生活。回乡后,她走访了地方各级农办,了解相关政策,也跟经验丰富的老农民打听行情年景。得益于政府对大学生的创业支持,她创办了绍兴市沃宝农庄有限公司,正式成为了一名职业农民。“不仅有资金支持,还会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创业培训、法律咨询等帮助,很大程度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沉浸式”的田园生活令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可以喜欢悠闲,但不能怕吃苦”,暴晒、暴雨、狂风、鸟兽……种地更是一个和老天爷斗智斗勇的过程。“我坚持了下来,现在看我的肤色就知道,我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了。”沃宝农庄寄托着朱梦黎对农业的情怀与希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稻浪翻涌,稻谷飘香之时,那种喜悦十分奇妙,是成就感带来的充实与安心。朱梦黎有些羞赧地笑道:“我感觉我还是有点种田的天分在身上的。”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她的农场规模已经从300多亩扩张到1600多亩,每年向储备粮库销售粮食260余万斤。
机器换人,活用科技
“我和父亲种稻很不一样。”朱梦黎回忆道,过去每到农忙时,父亲总是到处找人帮忙,人工成本相对较高。而从她创办农场开始,就将科技引入农业生产,坚持以机械代替人工,实现了育种、播种、插秧、耕地、打药、施肥、收割、烘干全流程机械化。“我的目标是把所有种田的人力都能换成机器。”朱梦黎说。
朱梦黎引入无人机进行施肥,驾龄满五年的她操纵起机器来行云流水。她灵活地推动摇杆,无人机随之腾空而起,平稳地飞过碧绿的田野,精准地将肥料撒向农田。在她的影响下,周围农户也纷纷购买、学用起这种方便省力的机器。她还多次组织村民前来观摩学习,普及先进农业科技知识,并为周边农户提供无人机飞防、谷物烘干、拖拉机、育种育苗等农事服务。有时机器发生了故障,村民就会送到她这里修理调试,她成了附近知名的“机器人医生”。
插秧机是朱梦黎种地时最好的伙伴,“几天上千亩就能播好种子,成就感满满”。她不仅能够自如地驾驭插秧机进行高效作业,还当起了“教练”,耐心地教起了母亲。“油门踩得大点!……田埂那边回正,回正!”面对这台插秧机,母亲这位插秧老手却是个十足十的新手,不多时,插秧机陷在了水田里,母女二人无奈地相视一笑,连忙招呼附近的农工帮忙牵引脱陷,然后女儿鼓励着母亲继续出发。
除了“机器换人”外,朱梦黎还致力于开发“试验田”。创业之初,她选择先试种老一辈绍兴人比较爱吃的传统粳米品种——南粳46,“这种米是粳米中的优质品种,除了香糯,还有一定的颗粒感”。当年,3万多斤大米销售一空。朱梦黎还在农场实践一种种养双赢、立体循环的农业新型发展模式——“稻虾共生”,可以有效实现“一水两用、一田两收、稳粮增收、粮虾双赢”的种养效益,还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2022年她获得《一种水产养殖设备》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并在2023年申请《一种稻虾养殖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作为新农人,朱梦黎认为自己不仅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需要不断学习新知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2021年,她加入绍兴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并担任副会长,期间,她与农创客互相学习,不断地完善知识技能,共同探索新的农业技术和模式。同年,她联合其他几位农创客成功申请了“皋埠老农粳”商标。
使命在肩助共富
朱梦黎深知自己的使命不仅在于个人的进步,更在于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共同富裕。她在越城区委组织部的指导及越城区妇联、皋埠街道党工委的共同支持下,创办了巾帼共富越工坊,雇用当地的农村妇女闲置劳动力,这不仅解决了当地妇女的就业问题,还提高了她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2022年,朱梦黎当选浙江省人大代表,她积极为农创客发声,提的第一个建议是《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农创客培养扶持力度的建议》。朱梦黎说,这几年在经营自家农场过程中,与不少志同道合的农创客相识,大家交流经验,提出困惑,共商对策,“我有责任为这个群体发声”。2023年4月,越城区人大在越城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她成为站长,和其他代表们一起,积极参加各类主题活动,听取民声集民意,提出了许多关于农田承包等一系列问题的意见建议。
七年的农业生涯让她深刻体会到农业生产的变革,“一些老黄历翻不得了”。她认为吸引年轻人加入种粮大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而培养一支具备现代农业理念、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善于市场运作的农业创新人才队伍也是题中之义。近年来,绍兴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依托产教结合的方式,将农业技术知识带入学校,开展“农业技术科普入校园”系列活动。朱梦黎积极助力,邀请学生们到她的沃宝农庄水稻种植基地参观学习,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农业,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在一次农创客擂台赛上,她以“筑梦稻花香里”为题讲述了她数字种稻的农创故事。“我种的米是一粒有梦想的米,我的梦想就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在农闲的时候,她也会刷刷视频网站,与那些同样怀揣田园梦想的青年积极互动,解答创业方面的困惑,鼓励他们勇敢逐梦,“希望大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田园’”。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一名基层农业工作者,朱梦黎表示将时刻牢记党给予的厚望、赋予的使命,立足岗位,做好农业创新,团结农民群众的工作,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同时,也让自己的青春在“为党育农、为国育农”的奋斗征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裴昭月
图:受访者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