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影,浙江省科技馆科技辅导员、副研究馆员,全国金牌科技辅导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守正创新,让科普有趣又有意义
她是教育活动课上亲切的小叶子老师,是科学表演秀中欢脱的小豆芽姐姐,被观众们亲切地称为“科学翻译官”。自大学毕业后,叶影便进入科技馆工作,至今已在展教一线从事科普教育相关工作近16年。作为核心主创成员,她策划、组织并执行了菠萝科学奖、科学+系列活动、同上一堂科学课、科技馆小达人、科学有观系列活动、科普资源包开发、天宫课堂、科学漫游日、科普微视频录制、趣味实验秀等超过100场科普活动。
浙江省科技馆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及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为满足孩子们的学习和娱乐需求,省科技馆在寒假期间推出了丰富多彩、主题多样的青少年科普活动,通过策划推出一个个公益性的新春特别节目等,带领公众科普过大年。除科普活动外,冬令营和春季班作为省科技馆的常规教育活动,课程集教育性、科学性、互动性、实践性为一体,经常成为家长和孩子在假期期间的首选活动之一,特别受欢迎。因此,在春节和寒假期间,叶影和同事们都是“忙碌并快乐着”,时刻准备在一线“奋战”,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科普服务。
“科普活动和科普展览一样,对于科技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面向社会公众策划和组织实施科普活动,也是我们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科普活动通常更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互动,如科学实验、科学沙龙、手工制作等,这些活动能够让观众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学生群体是我们的重点服务对象,通过科普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储备人才。科技馆也正在通过多元化的科普手段,助力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叶影认为,有效的科普活动应当紧密结合当下的科技热点和百姓的关注点,具备科学性、互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以多种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策划活动时,要注意增强观众的体验感和交互感,利用故事、案例和情境来呈现科学知识,使抽象的科学概念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2024年12月,浙江省科技馆为浙江省科协对口帮扶开化县大溪边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专门策划了一场“科学有观·星光计划”公益专场活动。省科技馆金牌科普辅导员团队带来的科学实验秀《隐形的力量》,用生动有趣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孩子们亲眼见证了两个黄铜半球在形成真空后,即便用力拉扯也难以分开的情景;神奇的“如来神掌”同样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大气压的神秘力量。这种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出发、贴近生活的科普方式,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启发了孩子们从身边的小事物、小现象中发现科学的大道理,不仅传播了科学知识,更点燃了孩子们心中探索未知的热情。
科学有观是浙江省科技馆近两年打造的全新科普品牌,通过邀请科学家讲述科研背后的故事,传承科学家精神,赋能新时代发展。作为主创成员之一,叶影和同事们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创新,探索开发出多种能够启迪好奇心、培育想象力、激发创造力的科普活动,把“有意义”与“有意思”紧密结合,努力做到“让科学家精神见人见物见事,让科学家故事可亲可感可学”。
“我们从事的科普工作更像是一位校外的科学老师,用更加生动、趣味、活泼的方式,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这也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如何做好科普工作呢?叶影认为,科普工作者需要练好内功,既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知道“说什么”,也要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懂得“怎么说”。因此科普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讲科普故事的技巧和能力,为不同需求的观众提供个性化的科普服务。“科学实验表演、科普剧展演、互动体验展览、科学讲座、科学工作坊、科学课程等,都是目前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的科普活动形式。我们鼓励公众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和制作过程,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保持好奇,和科学一起披荆斩棘
2010年,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受邀做客浙江省科协、钱江晚报和浙江在线联合举办的“科学会客厅”活动。当时初出“象牙塔”的叶影,幸运地被选为活动的主持人。作为一名科普新兵,叶影第一次主持如此“大场面”,也是第一次与著名科学家进行面对面访谈。
“这场科普活动讲述的是我们中国人的探月梦,欧阳老先生特别用心地根据观众的兴趣点和社会热点,设计了演示文件和讲稿,将专业领域的内容转化成普通公众也能听懂的知识。活动中,他从中国古代的嫦娥传说讲到文学作品中关于月亮的描写,从世界各地月神的美丽传说讲到月球的基本知识,从我国的探月旅程讲到世界探月技术的进展。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丰富多样的图片为广大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普盛宴,让我至今难忘。”这次印象深刻的科普活动主持经历,让叶影直观地看到并学习到科学的故事以及这背后的科学家精神,也让她深刻感受到科普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虽然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可内心还是难免忐忑紧张。在与欧阳老先生对流程、核讲稿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平易近人,毫无架子,对科普活动尤为配合和支持。整个活动推进得非常顺利,他给了我莫大的自信和鼓舞,他的敬业、务实、无私和执着都让我由衷敬佩。”
同样给予过叶影启发的,还有多年前她听过的一次讲座。当时,世界科普领域最高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获得者,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原中国科技馆馆长李象益教授的科学分享深深地打动了她,更加坚定了她投身科普事业、不断探索与奉献的决心和信念。“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技辅导员,‘秘诀’在于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大胆创新、坚持学习,和科学一起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只有深深扎根科普沃土,才能培育出更多更美的科学种子。”
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科普论文,开发科普教案,参加科普辅导相关培训项目,担任职业技能竞赛评委……为了将理论知识付诸科普实践,叶影多向发力,做好科普文章,讲好科学故事,书写科普篇章,展现了新时代基层科普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她说:“科普工作让我积累了经验、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更收获了很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支持和喜爱。这份工作虽然平凡,但却充满意义且十分充实。我会继续深耕下去,充分发挥女性在科普领域的特色和优势,不断探索新的科普形式和方法,让科普活动更加多元化、细腻化和生动化,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讲好科普的故事,让科学流行起来。
文:姚瑶
图:受访者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