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我们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我继续投身航空航天的伟大事业。我将和团队一起苦练本领,参与完成好后续的深空探测重大工程任务,为人类深空探索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近日,在安徽合肥高新区的“巾帼星火AI创梦计划”发布仪式上,深空探测实验室系统研究院月球探测研究室主任任筱强向与会嘉宾分享亲耳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感受和筑梦苍穹、追光逐月的心路历程。
2000年大学毕业从事航天工作,进入中国载人航天核心团队,2023年入职深空探测实验室,今年已经是任筱强从事航天工作的第二十五个年头。
采访中,任筱强鲜少说到自己,总是将成绩归功于团队。她满怀对空间探索的激情说:“这是我热爱的事业,身处这样优秀的团队,能够把自己的热爱变成现实,这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
“她力量”闪耀苍穹
热爱,源自儿时的梦想。
“我小时候就对未知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天文篇,我看了无数遍,成为一名天文学家一直是我的人生理想。”童年时的任筱强已对未知的苍穹心向往之。
高考那年,听从内心的声音,任筱强报考了航空航天专业院校,走上了“赴九天,探苍穹”的人生之路。
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近三十年发展的恢宏画卷,也给了校园里的任筱强探秘浩瀚宇宙最强的动力。
“我很幸运,从参加工作起就进入了中国载人航天核心团队。”25年来,任筱强和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航天人一起夜以继日地奋斗。“大家以一个个科研计划为时间节点,没有节假日和周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枯燥的数据、产品、试验打交道,集智攻关。我们实现了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北斗导航、天问探火、羲和逐日。”
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研发领域内,任筱强也见证了数以万计和自己一样的女性科研工作者的杰出贡献。“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用‘太空课堂’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的王亚平,北斗卫星系统的总设计师、总指挥杨慧,某型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容易,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嫦娥七号任务副总设计师唐玉华……”说起这些名字的时候,任筱强的眼眸里闪烁着光芒。
“此外,在探测器研制一线,众多女性工程师参与嫦娥探月、北斗导航系统研发,用代码编织‘中国星座’;在地面指挥中心,从轨道计算到数据传输,她们用精准的专业能力保障每一次任务成功;在尖端技术领域,材料科学、精密制造等领域的女性专家突破技术瓶颈,助力火箭发动机、航天器涂层等关键部件国产化;在科普教育一线,女科学家们走进校园、社区,播撒‘航天梦’的种子。”任筱强对女性在航天领域的贡献如数家珍。
似乎从未困囿于性别,奋战在航天事业一线的任筱强一直记得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说过的那句话:我们这些“摘星星的女人”用行动证明:性别从不是衡量价值的标尺,唯有热爱、唯有坚持、唯有创新才能书写不凡人生。
追星逐月筑梦深空
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是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围绕深空探测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的新型科技研发机构。
2023年入职深空探测实验室后,任筱强一直在北京和合肥两地奔波,与团队一起在实验室和探月中心的指导下,开展月球探测后续任务的规划和论证工作。
“2023年10月,国家航天局成立了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论证专家组,我很荣幸参与其中,与国内各相关领域专家一起,提出首个由我国牵头发起的国际大科学工程的建设方案。”两年来,作为国际月球科研站论证组的核心成员,她穿梭于各大研讨会场,那些反复修改的文件里,“藏”着她为人类共赴星辰许下的愿景。
作为在安徽合肥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科技工作者,她对合肥近年来在深空探测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感到自豪:“在探月工程中,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中科大等单位参与研制了月球车‘玉兔’、月壤分析仪、水冰分析器等核心设备。‘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为深空探测提供超安全通信保障。”
眼下,合肥正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深空探测科创高地”。“深空探测实验室的成立,展现了安徽省和合肥市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使命担当。”任筱强说。
时隔半年,任筱强仍清晰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时的殷殷嘱托:“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探索太空永无止境。希望航天战线同志们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精心开展月球样品科学研究,接续实施好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再立新功。”
“我将和团队一起,沿着最初的梦想之路,肩负探索浩瀚宇宙的职责使命,秉持‘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科研报国,追光而行。”任筱强温柔语调中的力量感,让人感受到独属于航天人的坚韧不拔与卓越睿智。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