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南滩街道南山西社区,居民们常常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老旧楼院之间。她就是南山西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甘振华。作为一名80后社区干部,甘振华扎根基层14年,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成长为社区居民口中的“小巷总理”。她用脚步丈量社区,用真心温暖居民,成为了群众心中最信赖的“娘家人”。
“我喜欢和居民群众打交道”
“谢谢你,小甘书记!”居民李阿姨拉着甘振华的手,感激地说道。“没事,李阿姨,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甘振华笑着回应。这样的对话在南山西社区几乎每天都会出现。甘振华性格开朗,为人热情大方,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喜欢和居民群众打交道!”
2010年,刚大学毕业的甘振华来到社区工作。尽管基层工作琐碎繁杂,但她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她深知,社区干部不仅要政治坚定,还要有较高的个人修养,能够与群众打成一片。为此,她不断学习,通过在职教育拿到本科学历,并取得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14年来,她注重向实践学习,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取长补短,将所学知识融入到社区日常工作中,有效提升了工作质效。
“社区书记不能只是‘一键转发’文件”
“作为社区书记,我不能只是‘一键转发’各种文件。”甘振华直言,“社区治理,关键在于倾听居民的声音,做好群众的‘娘家人’。”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刚任职南山西社区副书记时,甘振华用脚步丈量辖区每一寸土地。她的随身记录册上详细记录着38个楼院、132家沿街商铺、6个辖区单位、4个宗教活动场所的基础资料,记录了每一处垃圾死角、易滑坡塌陷地段和防汛防火重点区域等。她对辖区情况了然于胸,如数家珍。
2024年,辖区阳光小区的李女士到社区大厅询问问题,但支支吾吾半天说不清楚。她戴着墨镜、捂着口罩,引起了甘振华的注意。甘振华将其带到书记接待室单独询问情况,李女士这才卸下防备,抱着甘振华嚎啕大哭,说自己被家暴了。取下墨镜和口罩,李女士脸上有3处不同程度的淤青。
看到这一情况,甘振华一边拉着李女士的手说:“李姐姐,你别担心,社区就是你的娘家,我们都是你的娘家人。”一边叫上社区3名男性工作人员陪同李女士一起到家中调解纠纷。经过一周多的冷静和调解,男方主动到社区认错,承诺不再犯这样的错误。甘振华每个月都定期回访“李姐姐”,询问家庭情况,做动态回馈。
后来,她还组织工作人员和辖区热心居民成立“护花使者”联盟,专门发现和解决辖区婚姻家庭方面的矛盾纠纷,做到矛盾不出社区。
“党建是基层治理的‘根’与‘魂’”
南山西社区楼院大多是90年代建设的老小区,楼房管网线路老化,院内基础设施较差,小区管理主体复杂,甚至个别老旧楼院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甘振华深知,党建是基层治理的“根”与“魂”。她带领社区党委一班人研究分析辖区实际,反复商议解决办法,坚持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深化基层治理的切入点。她充分延伸党组织触角,以“红色议事会”“四方联席会议”“移动办公桌”“全科网格”等制度,充分了解居民意愿,在老旧楼院的管理上形成“党员中心户+居民代表+业委会+小区物业+居委会”五方联动的“楼院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
南山路21号院老年人多,离社区办事大厅较远,有些老人出门不方便。接到这个问题的反映没多久,甘振华就在小区内召集了“红色议事会”,征求大家的意见,最后商议社区派人每月按时到院子办理、宣传相关业务政策。
在南山西社区,有一个特殊的驿站——“邻距离”便民合伙人服务驿站。这个驿站由甘振华首创,为社区治理开辟了一条“新路”,也成为了市内各社区观摩学习的“热门地”。2024年1月,甘振华带领社区党委班子成员在凤凰山路路口谋划、创办了“邻距离”便民合伙人服务驿站。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驿站在同年6月成功开放使用,充分发挥其一站多用、一站多联的多元化功能。
如今,“邻距离”便民合伙人服务驿站在创业就业方面,是帮助辖区居民再就业、再创业的“强心剂”,帮助辖区5个小微企业实现创业梦想,帮助6名家庭妇女实现再就业。在基层治理方面,是收集居民问题的“情报站”,驿站投入使用以来共收到居民问题131件。在活动开展方面,是提供场所的“总后方”,依托合伙人阵地,社区党委开展主题党日、我们的节日等活动10余次;开展为老年人上门送餐、驿站打餐,寒假暑假学习托管等青少年活动7次。
“居民群众就是我的知心朋友”
“想把基层治理好,还是得依靠群众、依靠居民,只有把群众力量发挥好,基层治理工作才能事半功倍。”14年的基层一线工作经历,让甘振华有了自己的“基层治理秘诀”。
本着这个理念出发,她在38个楼院进行长期走访交谈,光运动鞋就穿坏了好几双,膝盖因为长期下楼院徒步损伤了半月板。在她的持续努力下,辖区88名楼院热心居民、230名党员、68位小区门卫、清扫员、10余名物业公司工作人员、80余家店铺老板成为了她的知心朋友。
在“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中,她的这些知心朋友发挥了重要作用。凤凰山路249号院的党员李女士反映院后有一处滑坡隐患非常危险,甘振华收到消息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查看,并将问题上报给相关部门,在2024年10月底该处隐患已被治理完成。
南山路21号院的马大姐不仅是院内业委会主任,也是院内和周围邻里的百事通。甘振华常常感叹:“有了马阿姨,社区轻松了很多。”像这样的知心朋友甘振华还有很多,正是这些“朋友”的帮忙,甘振华才能在第一时间将楼院小区存在的潜在风险及时扼杀在摇篮里,杜绝各类舆情、信访事件的发生。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马伟)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