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弱病残有人管,生活困难有人帮,社区发展这么好,多亏有位好书记。”居民王艳凤口中的好书记,就是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山南街道福康社区党委书记马凤侠。
福康社区是鞍山市最大的集群式社区,这里曾经是全市脏乱差出了名的“水泡区”,如今,在马凤侠的带领下,社区已然成了环境优美、服务周到的幸福家园。
让党的声音走进千家万户
居民许军显是这里的老“坐地户”,见证了福康社区从昔日的“水泡区”成为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高标准社区的全过程。
“你看现在这个社区多好,像花园一样。”几年来,福康社区在党委书记马凤侠的带领下,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做实网格党建,真正把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王家禹是一名军队转业干部,在马凤侠的动员号召下,他加入网格党组织建设中。从此,社区里的“家长里短”、百姓的“急难愁盼”也成了他的一份责任。近年来,马凤侠坚持在网格党组织中选能人、配强人,为党组织建设出谋划策。正如马凤侠所说,要把群众的每一件“芝麻小事”都当成社区的大事来办。只有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去办,他们才会和你真正成为一家人。
送学上门、送书上门、结对帮学……针对部分党员年龄偏大、集中组织难等实际情况,马凤侠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让流动党员、高龄党员、行动不便的党员参与到学习教育中来。她将重要学习内容录制成音频,在辖区人员聚集地由小喇叭播放,用话家常的方式向居民传递,“社区作为基层党组织,我们要坚持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不断增强百姓跟党走的信念,增加党组织的向心力。”马凤侠说。
汇聚志愿力量服务邻里百姓
“前两天,家里突然跳闸停电,把我急坏了。我到社区找马书记,她马上就找来志愿者帮忙,不仅把电闸换了,还将家里的电线重新布线。”提起社区服务,居民黄宝利深有感触地说,“住在福康社区真有福,全社区7000多户,马书记没有一家不惦记的。”
担任福康社区书记11年来,马凤侠始终把社区当成自己家来建,把居民当成亲人看。她以网格党建全力推动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为居民提供接送孩子、照顾孤寡老人、义务保洁等志愿服务,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每月5日,福康社区的志愿服务大集都会准时“开集”,有特长的志愿者们在社区一楼大厅“摆摊”,义务给居民提供理发、修脚、磨刀等服务。针对行动不便的居民,服务队还上门提供服务,每年有上万人受益。在马凤侠的推动下,福康社区现在已打造出“义务维修小分队”“老奶奶义务清洁队”“关心下一代小分队”等15支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者服务团队。
为了不让社区的独居老人为一日三餐发愁,马凤侠还带头搭建了“阳光社区食堂”,平均每天有二三百人用餐。“只需10元,就能吃到一荤两素。下楼就能吃饭,一日三餐不重样。”74岁的居民贾启海得知社区食堂开张,赶紧前来品尝,味道好、价格优,贾启海连连点赞。
近年来,马凤侠还通过鞍山市阳光公益行动协会等社会组织,不断拓展社区的服务功能,增设了老年人家庭照护、卫生保洁、月嫂看护、育婴师护理等专业服务项目。
用心更用情架起群众“连心桥”
认识马凤侠的人都说她是个风风火火,做事雷厉风行的女强人,但在福康社区居民眼中,她是位和风细雨、热情和蔼的贴心人。在福康社区,马凤侠书记有很多“亲戚”,很多孤寡老人把她当女儿,而她也把居民当作家里人,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真心和实干感动了居民,赢得了信任。
社区里有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单亲妈妈,带着一对双胞胎儿女生活,马凤侠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事无巨细照顾她的生活,帮助她办了低保,自费帮她租了房子,照顾娘仨的生活起居。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马凤侠又资助孩子上学。
社区孤儿小明哲考上大学后为学费而苦恼,马凤侠承担起了“家长”的身份,帮助他完成了大学学业。这样的事不胜枚举,每一件都倾注着她十多年如一日的真情付出。
“把社区党建工作当成事业干,把社区当成家来建,把居民当成亲人看。”马凤侠说,感谢党对我的培养,我将一如既往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社区建成居民和谐幸福的家园。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