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特别关注 巾帼追梦人 最美我的家 女性社会组织 我们在行动 专题
巾帼网 > 巾帼追梦人 > 任萍萍:用AI点亮教育未来
  • 任萍萍:用AI点亮教育未来

    2025-07-07 16:30    来源:《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
  •   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教育行业同样深受影响。作为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裁,任萍萍一直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她不断探索创新,为儿童教育筑梦未来。

      从梦想启航到技术突破

      自2006年加入至今,任萍萍已经在科大讯飞度过了20年的时光。她深知,教育是国之大计,而人工智能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力量,有望为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带着这样的憧憬,任萍萍带领团队开始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之旅。通过“大模型+教育”的深度融合,针对传统教育中的个性化教学不足、减负增效困难等核心问题,科大讯飞构建了全流程解决方案。

      面向教师,他们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发布中小学科学教育智能导师,利用AI技术吸收优秀教师教学经验数据,生成“教学思维链-问题链”模式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场景,基于多要素OCR识别,精准推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结合AI多模态生成技术,动态展示立体图形或物理实验等抽象的空间、原理,让知识理解更直观。在教学反思场景,通过课堂实录,进行师生行为分析、教学环境分析等,帮助教师高效回顾课堂,优化教学设计。面向学生,他们基于日常作业数据、随堂测验、考试数据等过程性学情数据,智能识别学生最近发展区及个性化需求,并提供动态学习路径规划和适切资源。

      在科学教育方面,他们依托“科普中国”优质内容资源打造科普科学大模型,并结合虚拟人技术,构建新型科学教育课堂。孩子们可以与虚拟人进行互动,探索科学奥秘。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除了学科教育外,他们还非常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40多万篇期刊文献、100多万个脱敏心理对话案例等数据进行训练,研发出了AI心理伙伴。它具备多模态情感识别、共情表达、寻因式提问及个性化心理辅导能力,集筛查与轻度干预于一体,可以有效增强孩子的心理韧性。

      数字经纬缝合教育鸿沟

      技术的突破只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AI技术普及到每一个有需求的地方。为此,任萍萍带领团队联合共青团中央发起了 “AI教育公益计划”,旨在借助技术力量缩小教育资源差距。

      自2017年起,“AI教育公益计划”陆续走进了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四川、广西等近20个省、自治区,为1100余所学校提供了人工智能教学解决方案。

      2024年,“AI教育公益计划”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走进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向当地两所小学捐赠AI学习机,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在一次公益活动中,任萍萍来到了一所偏远山区的小学。当看到孩子们第一次接触AI技术时那种兴奋和好奇的眼神时,她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那一刻,她更加坚定了推动AI教育普及的决心。她希望利用科技突破地域和环境界限,让更多孩子能够借助人工智能,享受数字教育带来的便利。

      作为女性科技工作者,同时也是妇女十三大代表、安徽省妇联执委,任萍萍认为,妇联组织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儿童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她说:“妇联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新教育模式,为儿童教育注入科技动能,尤其在缩小数字鸿沟、培养未来科技人才方面成效显著,充分体现了妇联组织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桥梁作用。

      AI教育的星辰大海

      展望未来,任萍萍对“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充满了无限期待。她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将为儿童成长与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而科大讯飞也将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可控的发展道路,基于“机器思维链”的深厚基础,研发出以“教学思维链”为驱动的教育深度推理大模型。同时,将持续创新大模型的关键算法,紧密围绕教学、学习、考试、评价、管理、研究等核心教育场景,构建起一个科学、适切且数据安全无忧的教育大模型体系。

      秉持“应用为王”的核心理念,科大讯飞还将系统性地部署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化教育创新应用,着力打造智能备课、个性化学习、精准测评、教学质量评估以及教育管理优化等一系列标杆性场景方案,并积极拓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构建起“技术创新-场景验证-规模应用”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任萍萍说:“‘人工智能+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多方联动的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美好未来。所以,我期待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为教育注入更强劲的科技动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AI的陪伴下开心学习、快乐成长。”

      

      文:滕歌

      图:受访者

      【责任编辑:滕歌】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

    关于我们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版权所有 2025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3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2号  京ICP备10020604号-6

    投诉举报电话:010-65103955,6510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