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浙江省乡村经营武林大会上,安吉绿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文文当选2025浙江乡村运营“十大教头”之一。作为浙江安吉返乡代表,她是一位“看过世界的归乡青年”。回到家乡后,丁文文担任乡村CEO,为安吉余村打造“青年理想集结地”新标签。从2022年提出“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到2023年成功搭建“青来集”创业平台,再到2024年成立余村全球青年发展学院,一个以余村为原点、辐射1镇2乡24个村的“大余村”人才社区逐渐成型,为年轻人入乡创业提供了全新典范。
“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招募点燃乡村希望的“孙悟空”
2021年,因参与创建浙江省乡村版未来社区,丁文文开启余村服务工作。当时,余村以党政研学为核心,带动景区、原乡人民宿、农家乐发展。然而,若要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最难的便是寻找一群有能量、敢作为的“孙悟空”。余村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授予的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依托这一“金字招牌”,余村发出了“余村全球合伙人”的邀约。
“我们惊喜地发现,‘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一经发布,就收到了三四百人的咨询,可见年轻人对乡村有热爱、有好奇、有期待。”丁文文说,这几年,她带领团队系统性落地实施该计划。同时,当地政府的大格局与大谋划,也让创业者们敢于畅想、勇于实践。
“孙悟空”还能“以伙引伙”。截至目前,余村已有30多个合伙人项目落地,带动近400人入乡就业;截至去年底,不算税收的项目分红及赞助总金额达123.5万元。合伙人助力开发了46件在地原创文创产品,促成32个合作和100多个资源链接,共同组织了486场公益活动。
政府和丁文文团队共同落地了从长期驻村的“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到短期驻留的“数字游民”和“青年共创行动”,再到灵活参与的“余村云村民计划”……丁文文说:”这就是‘渐进式入乡’,总有一款适合你。”
12项“乡村女子力”助推余村发展
2022年,丁文文和团队提出“乡村女子力”品牌,其具体内涵包括女子行动力、生命力、传播力、幸福力、守护力、洞察力、审美力、创意力、影响力、匠心力、自由力、治愈力。
“比如审美力,在视觉价值主导的消费时代,‘好看’本身就是竞争力。女性爱美,如果做出的东西富有美感,也更容易受欢迎。”丁文文举例说,余村的OKKA乡野骑行社吸引了众多骑行爱好者前来打卡体验,其蓝房子外观亮眼、室内装饰精致,正是女性审美与创意的表达。爱骑行的年轻人来了又来,逐渐形成社群与俱乐部,这里也成为网红打卡点。
团队一方面挖掘“原乡人”(本地人)的创造潜力,另一方面激发“新乡人”(合伙人)的内容潜力,通过搭建桥梁,打破地域隔阂与年龄代沟,建立情感联结,实现共同成长。“我们的合伙人自带流量,比如其中有一位做自媒体的姑娘,她主动教村里的姐姐们拍视频、引流量、做推广;姐姐们则教合伙人制作当地手工艺品,反哺她们对乡村的认知。大家取长补短,互动十分融洽。”丁文文说。
曾在杭州从事新媒体工作的鲍靖文,为寻求更多灵感与创造力来到余村。她帮助当地新农人孵化IP、开展传播,为当地人开设培训课程传授技能,同时协助宣传推广。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用祖传秘方酿制的青梅酒深受大家的喜爱,便将青梅酒制作项目落地余村,发展起了副业。
“原乡人”与“新乡人”的双向奔赴
原乡人是乡村运营的基石,余村“原乡计划”探索出了一条新老村民共生共荣的可行路径,核心在于“双向融合”—既帮助原乡人接纳新乡人,建立情感联结,又借助新乡人的资源与能力,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刚开始,每月举办3场“余你有约”邻里活动,选择村民喜爱的手工类、节日类、体育类等活动,并以“后门计划”走进村民家,以家常对话拉近距离,促进彼此交流互动。逐渐引入技能交换活动,新乡人教村民做咖啡、练瑜伽、玩转新媒体,还策划“余村英语角”,原乡人则传授传统手艺,如包青团、护竹林,形成互学共进、一起成长的风气。在“余村夜话”等共创活动中,新老村民共同探讨如何建设乡村未来。
现在,在余村客流量最大的地方创立了“共益窗口”,为非余村主干道村民提供免费的产品/服务展售空间,帮助本地商家引流累计5000余人次,增收超2万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发展小生意。同时,在小红书平台为30多家本地宝藏小店做免费宣传,“余村探店”话题累计浏览量超6.4万,有效助力本地商家曝光引流。大量游客通过线上内容引导直接转化为线下消费,部分村民主动寻求合作推广,最终实现内容赋能带动商家增收与区域经济提升的良性循环。
“原乡计划”的成功,关键在于“递进式融合”—先建立信任关系,再激发共创意识,最终形成利益共同体。新乡人带来了新思维、新业态,原乡人则贡献了在地智慧和传统资源,二者相互成就,使余村不仅留住了乡愁,更焕发了新生。
安吉绿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员工张凯航表示:“余村在乡村振兴方面走在前列,无论是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还是企业,都愿意帮助年轻人把想法落地。”
丁文文说:“我们已开展十几期共创行动,累计有700多人参与。他们提出提案、推动落地,激活了乡村空间。只要热爱乡村、想在乡村干事,我们都欢迎。”目前,余村已打造“青来集”创业园区,吸引30家企业入驻,迎来800余名年轻人。“共情很重要,只有懂青年、懂政府、懂村民,清楚各方需求,才能做好桥梁、推动融合。我们在这里沉淀的品牌资产,是别人拿不走的,永远属于这里。”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丁文文在余村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丁文文说:“我希望像我这样的人能有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我们要共同赋能全国更多乡村。不是所有乡村都需要年轻人,也不是所有年轻人都需要乡村,但总会有一部分年轻人与乡村双向奔赴,他们可以在乡村实现理想。”
文:戴睿
图:受访者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