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豆豆(学名葫芦巴)是一种生长于雁门关以北的草本植物。就是这样一株不起眼的苦豆豆,被当地人制成香包,并在卫红宇的带领下逐步发展形成集种植、编织、直播销售、电商和小程序于一体的产业化合作社。“要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滋润,精神上得到文化滋养,居住环境舒心。农文旅深度融合,就是通过开发农业、文化、旅游三大资源,实现农民的期盼。”带着这样的信念,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众福缘农副产品手工加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卫红宇,带领村民在家乡的土地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苦豆豆香包织就致富路
2007年,卫红宇一家从偏远山区搬迁至新大滩村。这是山西省山阴县的一个移民新村,全村有两千多人口,却没有一亩土地、一家企业,发展种植和养殖业的条件受到限制。2011年,卫红宇当选村主任和妇联主席,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目光投向了手工编织产业。2012年,卫红宇带领村里62名姐妹,创办了众福缘合作社,开启了以手工编织为主导产业的发展之路。
起初,合作社制作的手工编织品多为丝带绣、丝网花、玉米皮编织等工艺品,几乎都是模仿南方地区的产品,缺乏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而苦豆豆香包在当地流传已久,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佩戴,这不仅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民俗文化,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福与向往,并兼具驱虫、安神、助眠等实用功能。“苦豆香草属于豆科植物,耐寒耐旱,喜凉爽气候,我们塞上绿洲,尤其是山区,正好具备这样的气候条件。“嗅到商机后,卫红宇便将手工编织和香包工艺相结合,带动村民实现居家就业与稳定增收。
2019年下半年,凝聚着卫红宇和姐妹们无数心血的苦豆豆香包正式上市。为了打开销路,卫红宇亲自带着产品走访各大旅游景区进行推销。同时,她还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签订销售合同,并且勇敢地尝试自行直播带货。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苦豆豆香包的销路越来越广,随着香包加工基地的成立,“互联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渐成型,为村民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我们制作苦豆豆香料需要三种香草,其中苦豆香草每年种植一百多亩,其他如地椒和香茅草则依靠野外采摘。”目前,合作社已打造了220多人的手工制作团队,年产值达1000万元,年销售额约300万元。
让姐妹们把日子过得好一些
在卫红宇的团队中,有一群特殊的成员,她们是残疾妇女。怀着一颗关爱之心,卫红宇决定为这些残疾姐妹们做点实事。她主动走访残疾妇女家庭,邀她们加入合作社。卫红宇说:“我们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是‘先培训、后取料、验收合格再统一销售’。这种模式满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宝妈以及残疾人等多样人群的就业需求。”
村民胡翠花没有读过书,家里有三个孩子正在上学,全靠丈夫打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困难。加入合作社后,她凭借心灵手巧不仅脱贫致富,还成长为市级工美大师,经常外出授课。对于就业最困难的群体,比如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合作社会上门提供技术、发放原材料并回收产品。“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些年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靠的就是一份初心:让姐妹们不出家门就能挣到钱,把日子过得好一些。”卫红宇说。
目前,合作社已培养出7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其中3名为残疾妇女)、2名成为香道师、1名获评省级乡村工匠,另有12名成长为手工技能老师。多年来,卫红宇始终致力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获得了第七届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她坦言:“荣誉越多,责任越重。我既怕辜负组织的信任,又担心产品创新跟不上市场步伐,更忧虑难以满足残疾人的就业需求。因此,我唯有不断学习,深耕苦豆豆香文化,持续推动产品创新。”
非遗+乡村文旅+IP融合愿景
“每到清明节后,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会在房前屋后种植苦豆豆。端午时节,人们拔下苦豆豆,再采来野生的地椒和香茅草,将三种香草混合蒸晒后缝进绌绌香包、公鸡香包里,配上扫灾刷子,用五色线串起来给孩子戴在身上,保佑孩子无病无灾、平安健康。苦豆豆香气是我们当地人几代人共同拥有的记忆。”卫红宇说。
正是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卫红宇在乡村振兴中看到了“非遗+文旅“的融合价值。她提出,将苦豆豆香包打造为端午节IP产品,推动苦豆豆香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不仅前景广阔,还能带动大批就业。
在卫红宇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关注苦豆豆香包,产品的销量也在不断增加。在她看来,农文旅深度融合,正是从农业、文化、旅游三大资源的协同发展入手,为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实现这些的根本,在于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苦豆豆香非遗民俗文化有上千年的传承根基,种植香草、炮制香料、制作香包这一系列民俗活动,完全可以与旅游体验结合起来。”
为了积累经验、沉淀文化,卫红宇和合作社团队积极组织各类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苦豆豆香文化。自2021年起,卫红宇以“卫大姐讲故事”为名在快手平台开展文化传播活动,通过直播形式系统展示山阴县苦豆豆香包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她将香包制作与当地民俗传说、地理特色相结合,向大众传播山阴县丰富的人文故事,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与支持。在她的努力推动下,苦豆豆香文化获得了更广泛的社会认同。随着苦豆豆香文化产业影响力的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积极参与到这一产业中来。
卫红宇对未来满怀憧憬,心中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与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美好蓝图。现在新大滩村改为了社区,合作社正尝试和县里有旅游资源的村庄合作。“我们的愿景是依托端午节打造苦豆豆香文化产业园,与村里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借助端午节旅游旺季,在农业方面集中展示苦豆豆香草、艾草、葫芦、菖蒲等特色植物的种植技艺;在香料制作环节完整呈现古法蒸晒工艺流程;在香包产品线突出纯手工缝制的过程。在文化传播层面,讲好苦豆豆与王阁爷的故事、苦豆豆与丝路来客的传奇、梦里的苦豆豆香、广武夫妻树与苦豆豆香包的故事;广泛传播《苦豆豆谣》歌曲,展示残疾人排练的山西省首部话剧《苦豆豆情》。通过这些宣传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这不仅是一个村庄的事,更是全县联动的事,届时必将带动餐饮、快递物流、包装设计等产业的发展。”
卫红宇希望通过不懈努力,不仅能够让村民们在经济上实现富足,还能在精神上得到文化的滋养,拥有更加丰富的生活。
文:王尹
摄影:李卫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