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特别关注 巾帼追梦人 最美我的家 女性社会组织 我们在行动 专题
巾帼网 > 巾帼追梦人 > 杨晨:“行动派”博士生双语带货
  • 杨晨:“行动派”博士生双语带货

    2025-11-07 11:16    来源:《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
  •   “曾经的我,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过了外面远大美好的世界,现在的我,选择回乡创业真正投入到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26岁的在读艺术学博士生杨晨在课余时间回到家乡山东高青县黑里寨镇,用中英文双语直播讲好家乡特产故事,将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助力高青菠菜、苹果等优质农产品走出山东、走向更远的地方。

      “Our special product,Gaoqing spinach and Gaoqing apple……父老乡亲们,我现在是在我的家乡黑里寨镇……”杨晨在田间熟练地切换着两种语言介绍家乡特产。2024年10月,她创建“晨晨助农直播间”,通过短视频+直播形式,讲述每棵菠菜背后凝结的汗水,首场最高观看量达万人次。

      杨晨出生于高青县黑里寨镇的普通农村家庭,父母二十余载深耕蔬菜种植,2010年组建昊锟蔬菜水果专业合作社,虽然父亲从来不让杨晨跟着他下地干活,但看到父母早出晚归,一身泥泞的背影,杨晨从小便在心里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切。求学期间,她虽身处繁华都市,却始终心系家乡发展,目睹家乡优质农产品因销售渠道不畅而面临困境时,心中萌生利用所学知识助力家乡农产品走出去的想法。

      2024年5月,高青农产品物流集散交易中心在黑里寨镇正式启动运营,以该交易中心为圆点,高青县整合县域内及周边区域的瓜果蔬菜,在此向全国销售。这也给了一直想为家乡农产品出份力的杨晨一个大展拳脚的机会。回到家乡后,杨晨成为交易中心市场部的负责人,快速创建直播间,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家乡蔬菜的优势,她深入田间地头,亲自拍摄蔬菜的种植过程,详细介绍绿色、无污染的种植方式。

      “一开始也是遇到了些困难,比如有人说‘博士卖菜太屈才’,也有人质疑直播能带来多少收益……”杨晨回忆道。但父亲却始终支持着她的事业,成了她直播间的常客。“一开始我不忍心让她从事我的这个事业,但是听了她的一些新奇的想法之后,我逐渐改变了一些看法。”据父亲介绍,杨晨小时候有几次跟着他到大棚里面,总是问东问西,就感觉她对农作物的生长充满兴趣。如今看到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家里,还带动了整个村里的蔬菜销售,心里感到无比欣慰。为了提升直播效果,她不断学习直播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互动能力,积极与粉丝互动,解答他们的疑问,倾听他们的建议,逐渐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此外,她还拍了许多风光视频宣传她的家乡独特风土与自然之美。“我现在的位置在高青安澜湾,这里是黄河母亲塑造出来的中国最年轻的一片土地。几十年来,这片肥沃的土地孕育着高青人民……”话语中满是对家乡的赤诚与深切热爱。

      在杨晨的带领下,父亲也逐渐开始尝试新鲜事物,走出传统销售模式,加入到直播团队中来,与她一起直播。有了父亲的支持,她的直播间人气不断上升,订单越来越多,家乡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凭借优良品质和独特口感,赢得众多消费者认可与好评。

      2024年11月,杨晨创新推出“溯源直播”新模式,带领网友云参观种植基地和高青农产品物流集散交易中心场地,进一步提升产品信任度。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她还开始尝试推出昊锟农业系列文创包装,给农产品穿上“文创外衣”,进一步提升了高青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在助力销售的同时,杨晨还关注本土人才的培养,她开发了“新农人主播培训体系”,计划在未来培育10名本土主播,打造“三农·村播天团”,进一步扩大直播规模。她说:“我希望通过系统培训,让乡亲们掌握直播技能,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进来,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通过我的镜头,通过年轻人的视角,让更多人了解我的家乡,了解我家乡优质的农产品。”杨晨的网名是“行动派晨晨”,她觉得自己还处在“学农人”的阶段,在农业实践上还是一名“小学生”,既要沉下心来扎实学习农业知识,也通过新媒体这个工具赋能家乡农业,边学边做,努力成为合格的新农人。“知识不该只写在论文里,更该种在土地里,长在产业链上。我会继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原则,让家乡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山东,走向世界。”

      学业是为助农事业积蓄力量,而家乡的土地是最好的“实践课堂”。谈及未来,杨晨表示会先专注于完成学业,但这份“边学边做”沉淀下的初心,会一直伴随自己前行。知识无边界,她也期盼着有更多有志青年返乡,心怀热爱与责任,带着学识与创意扎根乡土,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

     

      文、图:孙乐乐

    【责任编辑:滕歌】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

    关于我们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版权所有 2025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3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2号  京ICP备10020604号-6

    投诉举报电话:010-65103955,6510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