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17时58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吉隆坡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如今,筹办工作已完美收官,美好蓝图化为现实,北京全面进入“冬奥时间”。6年多来,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女性,活跃在场馆建设、医疗保障、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助力添彩。
10个数字带你走近北京冬奥会
1. 北京冬奥会恰似高效催化剂,催生着中国冰雪运动的蜕变。为在几年时间里实现跨越,中国冰雪人奋力执行一个宏大的备战计划。“扩面、固点、精兵、冲刺”,一年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
2.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一亮相就吸粉无数,好评不断,这是一次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的精彩融合,是一次现代设计理念的传承与突破。吉祥物从征集评选到深化设计,浓缩了中国优秀设计师团队的精华,展示了集体智慧的结晶。
3. 2019年3月出台的《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推动冰雪运动向四季拓展,努力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4. 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以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生根发芽,京张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百姓生活日新月异。
5. 2020年,中国冬奥备战进入“精兵”之年,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提出重点突出“五精”:“打造精锐之师”“锻造精勇之士”“明确精准目标”“抓实精细训练”“强化精致保障”。
6. 北京赛区场馆实现了冬季、夏季项目场地转换功能,竞技比赛和群众体育双轮驱动的运行模式。五棵松体育馆能在6小时内完成冰球、篮球两种比赛模式的转换。2008年承担体操、蹦床、手球比赛的国家体育馆,变身冬奥冰球馆。
7. 最大化利用现有场馆和设施是冬奥筹办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在44个冬奥场馆和设施中,现有场馆和设施25个、临时场馆和设施6个、利用城市既定建设项目6个,以上共计37个,占总量的84%,其他结合本次冬奥筹办需要而建设的场馆和设施只有7个,占总数的16%。
8. 北京冬奥村向居住者传递健康生活理念,在8栋住宅楼的屋顶打造共计4620平方米的屋顶农场,为居住者提供绿色有机蔬菜;引导居住者在园区内开展多种健身活动,在多栋住宅的首层规划健身房,提供跑步机等健身设备,同时美化步行楼梯间环境,让居住者在更多的空间内“说练就练”。
9. 作为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要举办地,崇礼区着眼旅游业长远发展,把提升本地接待服务水平作为最重要的发展环节,计划到2022年,在全区建成四星级以上酒店21家,其中五星级酒店达9家。
10. 冬奥筹办工作紧锣密鼓,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目标: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当记者问如果满分10分,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可打多少分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脱口回答:“10分”。
那些年,我们的冰雪记忆
来源:人民画报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北方广泛开展滑冰、滑雪运动,从1992年叶乔波在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实现奖牌“零的突破”,到2002年在盐湖城冬奥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再到2022年举办冬奥会,中国的冰雪运动经历了一代代冰雪人的艰苦奋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
1992年,第十六届冬奥会在法国阿尔贝维尔举行。叶乔波先后在500米和1000米速滑比赛中获得银牌。 |
|
图为双人滑冰运动员正在练习技术动作。 |
|
乌鲁木齐市民纷纷走向户外,参与滑冰、滑雪运动,感受着冬季美景与运动的快乐。 |
|
滑冰运动员教孩子们认识冰鞋。 |
郭丹丹的“冰雪情缘”
郭丹丹是中国第一位滑雪世界冠军,与冰雪结缘30多年,她见证了祖国冰雪运动不断发展繁荣的历程。退役后,她一直从事冰雪运动推广工作,是北京冬奥会自由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裁判。过去几年,她自愿加入了“冬奥宣讲团”,在200多场讲座中分享了自己与冰雪的故事,为北京冬奥会助威。
年少成名,为国争光
“今天我特意带来了这块金牌,希望我的故事能带给同学们鼓励和力量,也希望大家能早日取得自己人生的‘金牌’。”在“冰雪进校园”活动中,郭丹丹正在为在校中学生带来冬奥文化宣讲,她用自己的传奇经历和励志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冰雪运动的魅力和奥林匹克精神。不论是谈起自己曾经受伤的经历,还是讲述在推广冰雪运动中受到的感动,郭丹丹永远都是激情四射、笑容满面。她说,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带给学生们一些启发: 当面对困难时一定要想办法迈过去,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郭丹丹1980年出生于辽宁,曾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1997年8月2日,是郭丹丹终生难忘的日子,17岁的她凭借当时女子最高难度动作夺得世界杯自由式滑雪系列赛澳大利亚站空中技巧金牌,那是中国滑雪史上的首个世界冠军。郭丹丹说:“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所有努力都值得。作为一名滑雪运动员,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1998年长野冬奥会前,18岁的郭丹丹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一个夺金热点。然而,她在赛前练习中严重摔伤,双脚一处骨折一处断筋。尽管这样,她仍坚持比赛,虽然仅获得第七名,但她顽强拼搏的精神赢得了赛场上所有人的敬仰,她用行动诠释了奥运精神。由于身体原因,郭丹丹在21岁宣布退役。退役后的两年多时间,她也尝试过各种工作,但最终还是决定投身冰雪运动推广工作,因为她心中始终放不下对冰雪运动的热爱。
坚守心中热爱,为冰雪运动“代言”
“崇礼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人生的新起点。”2002年冬天,在崇礼塞北滑雪场,郭丹丹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大众滑雪推广中。当时的滑雪场条件简陋,没有洗澡的地方,晚上睡觉时小木屋四面漏风。郭丹丹也曾打过退堂鼓,但一个个滑雪爱好者的学习热情和对她的高度信任,又让她难说再见。她逐渐体会到:“推广大众滑雪的成就感,和当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一样令人兴奋,却更长久。”
除在雪场进行教学外,郭丹丹还走进校园,给孩子们讲述冰雪运动的故事。虽然一开始免不了吃“闭门羹”,但现在已有不少学校抢着邀请她去宣讲。“我们的推广都是公益的,经常为了一个活动忙得几天都不能合眼。有时候也会怀疑自己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但我舍不得偷懒,因为孩子们都那么喜欢我,看到他们清澈的大眼睛,我就觉得一切都值了。”郭丹丹的笑容如孩子般灿烂。
在推广冰雪运动的路上,郭丹丹知道,一个人毕竟势单力薄,于是想到了同是冠军的同行们。2011年底,郭丹丹成立了体育明星冠军滑雪队。“没想到,我一发号召,他们立刻说:我们都支持你!并且陆续有八十多位加入。”之后,她又成立了滑雪学校、建滑雪场。她说,希望这样做能更快地推动冰雪产业的发展,让冰雪运动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2016~2017年,为了能与国际接轨,郭丹丹将现在最高端的VR模拟设备,运用到国际滑雪学校的滑雪培训教学中,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模拟现实教学大纲,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在校学生不外出就无法体验滑雪的教学空白。
郭丹丹在推广冰雪运动的道路上已经走了18年,她说这是她的使命和责任。“我希望大家记住的不是那个站在领奖台上的郭丹丹,而是始终参与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郭丹丹。”她感慨地说。
退役后的郭丹丹并没有因伤痛而沉寂,而是披荆斩棘地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的征途,在推广冰雪运动的新赛道上培育出一朵朵梦想之花。
如今,郭丹丹已经有了自己的滑雪俱乐部,并投身于越来越红火的冰雪产业大潮中,坚持推广冰雪运动,同时进行冰雪赛事运营、大型冰雪活动策划等一系列与自己的老本行相关的工作。
2020年,郭丹丹用全部积蓄在三河市投资建设了廊坊地区首个标准真冰场,并组建了廊坊市短道速滑队。在第二届和第三届廊坊市冰雪运动会上,这只队伍代表三河市取得了奖牌数和金牌数双第一的好成绩。
郭丹丹说,这18年来的冰雪运动推广工作,让她切身感受到中国冰雪事业的蓬勃力量。对在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郭丹丹充满了信心:“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中国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希望更多的冰雪运动爱好者能够在参与中学习知识、体验快乐。”
作为一名冬奥宣讲团成员,郭丹丹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用她自己的话说,“日子都是一天当三天用,每天不是在宣讲,就是在去宣讲的路上!”
她对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的发展满怀期待,“冬奥会的举办一定会燃起国人对冰雪运动的向往和热爱,以此为契机,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始于冰雪,勇于使命,未来的日子里,我依然会身体力行,让更多的人了解冰雪运动、热爱冰雪运动。”她的眼里闪着坚毅的光。
付妍:苦练3年,踏着滑雪板去从医
急诊医生踏上滑雪板
付妍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急诊科的医生,她从医多年,有着丰富的抢救经验。
为了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行,对受伤的运动员及时进行救援,2018年冬天,有关部门筹备成立了“中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十几家医院,共抽调72名临床医护人员,开始雪地救援和滑雪技能培训。平时就喜爱滑雪运动的付妍顺利入选。
北京延庆海陀山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是北京冬奥会的赛场,这里也是付妍和队友在赛道上的“手术室”。在冬奥高山滑雪的速降比赛中,运动员的最快速度可能超过每小时140公里,在这样高速的滑行中,稍有闪失,就可能发生致命的损伤。加上高山滑雪比赛场地的环境极为特殊,寒冷的天气、陡峭的雪道坡面、赛道上的冰状雪都会成为现场急救的障碍。因此,滑雪医生的配备至关重要。
付妍和队友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参赛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出现受伤的情况时提供医疗保障服务。按照国际雪联的标准,在运动员受伤4分钟之内必须到达现场,并为运动员诊治,然后迅速将其转移到山下的医疗救助站。
“在赛道上,一旦运动员发生危及生命的情况,我们就必须火速赶到运动员身边,并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付妍说,“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环境中,晚一秒都有可能给运动员带来生命威胁,医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快、更快。”
在一次训练中,教练让大家背着沉重的急救包,扛着雪板,手拿雪杖,从终点往山上爬。教练还告诉他们:“救援和滑雪不同,滑雪只需要想着用最合理的姿态往下滑,而救援则要考虑如何在保存体力的同时,快速到达伤员身边,这不仅需要负重滑,更需要负重爬。”
付妍好不容易练到“咬咬牙能跑起来”的程度,但加上急救包、AED等近15公斤的负重,一切又得重新适应,除了腿酸,更难掌握平衡,摔倒和受伤是家常便饭。“医疗队中有4名队员发生过严重外伤,分别是锁骨骨折、肋骨骨折、胸椎骨折和股骨颈骨折。”
训练中很多时候需要跪姿滑行,还要跪在雪地上进行诊治,对膝盖磨损非常严重,每一次培训完,付妍的膝盖都会有肿胀、淤青的情况。母亲看到后非常心疼,付妍却笑着说,“没事,大家都是这样!”
白衣天使炼成“特种兵”
付妍还记得,她在一次训练中被撞飞,摔出去5米远,经诊断,肩膀骨折,必须静养。作为医生,她当然知道自己的情况,但静养就意味着不能训练,不能训练就跟不上进度,就有可能被淘汰。当时家里人都不让付妍再滑了,付妍的爱人坐在那里半天没说话,他虽然非常心疼妻子,但他也知道付妍不服输的性格,最终还是对她表示了支持。
高山滑雪中心赛道险峻,医疗救援难度大,伤员转运困难。国际雪联要求赛时要有直升机救援和转运能力,以确保给予运动员最好的医疗保障和最快的转运条件。在训练中,意外情况总是难免的。
2019年9月的一天,一场全要素的直升机医疗救援演练的实战打响了。付妍和几名队友一同参加在海坨山举行的中国第一次高山滑雪直升机长绳救援演练,演练中由滑雪医生完成现场急救并呼叫直升机支援。
当时,山谷里突然出现了强烈乱流,现场周围插入雪地用于作为标志的旗子飘动的方向都乱了。由于风太大,救援直升机几进几出硬是无法到达急救地点,最后艰难悬停。就在将伤员吊起的一瞬间,由于重量增加和向下气流的影响,飞机发生了快速下坠,情况非常危机。
付妍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与大家一起准备冲过去保护伤员。只见头顶的飞机努力挣扎着,最终还是摆脱了乱流。从山上下来后,付妍才知道是机长的临危不乱,才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剧,所有人都说这是自己离死神最近的一次。
付妍说,从指定模拟“伤员”,到看到直升机带着“伤员”腾空而起,现在回想起来都记忆犹新。大家齐心协力成功打造了一条“空中救援通道”。而这次演练任务的顺利完成,也成为国内高山滑雪救援领域的一次突破。
骄傲!成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
集训期间,他们白天滑雪训练,晚上就鏖战到深夜讨论和制定“属于我们自己的救援方案”。“但没有经验借鉴也意味着发挥的空间很多。”付妍说,“每次推演,大家都争着发言。”队伍里不少医生已是权威专家,但常常就“救援人员站位”这样的细节争论不休,她说这算是“学医人的坏毛病”,即习惯做最坏的打算,“把最坏的情况处理了,后面发生比较小的问题就有信心应对了。”
经过两个冬季的日夜训练,无数次计时4分钟的惊心动魄,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付妍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滑雪医生!
2021年1月,作为首批高山滑雪医疗保障队队员,付妍团队正式坐镇海坨山,参加了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高山滑雪项目保障任务。在这期间,付妍和队友们每天天不亮就从驻地出发,早早到达赛场,在比赛期间始终守候在赛道旁待命。遇到运动员摔倒受伤,如果伤情较重,他们会将伤员第一时间包扎、固定,用雪橇船转运到竞技结束区运动员医疗站,跟医疗站的工作人员沟通,对于受伤严重者还需要再转运到指定医院。在此过程中,他们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实战经验。
从最开始的探讨摸索,到最后整个团队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医疗救助预案,付妍和队友们在不断提高练习水平的基础上,更有信心在北京冬奥会的转播镜头前,接受全世界的“检验”。
如今,经过三个冬季的严格训练,付妍和她的队友们个个成了身轻如燕的滑雪能手、身手敏捷的“医疗特种兵”。付妍说,她期待和队友们并肩站在赛道上驰骋,在北京冬奥会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的风采。
郭军华:冰雪追梦人
郭军华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国内技术官员、北京极地滑雪俱乐部联合创始人。她16岁学习滑雪,对滑雪充满热情。24 岁的她更是远赴日本学习滑雪技艺,并逐渐向专业滑雪教练转型。让人瞠目的是,学成归来的郭军华放弃了滑雪场的高薪职位,回乡当起了免费教练,开始了助力普及滑雪运动的道路。
百折不挠的滑雪爱好者
郭军华是北京延庆张山营镇的一个80后女孩儿,因为石京龙滑雪场就建在她家附近,16岁那年,郭军华就与冰雪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每天早上雪场一开门,她就扛着雪板上山,一滑就是一天,有时候甚至连午饭都不吃。没有条件请专业教练,她就自己揣摩别人的动作,一遍一遍地练习。雪场的人都称她是“拼命三郎”“雪疯子”。后来,郭军华正式进入“雪圈儿”,一待就是21年。从最初的滑雪爱好者到专业的滑雪教练,郭军华切身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冰雪运动。
2007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滑雪技能,24岁的郭军华远赴日本学习滑雪技艺,师从曾夺得滑雪世界杯第三名的意大利著名滑雪运动员玛缇娜。经过自己的努力,她考取了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5级和4级、瑞士国际双认证指导员证书初级和一级、高山滑雪国家一级裁判,并且多次参与并职裁各大滑雪赛事。
学成归来的郭军华逐渐向专业滑雪教练转型,先后在延庆、张家口、崇礼等地从事雪场管理和滑雪指导工作。让人瞠目的是,怀揣这么多“金字招牌”的她,却放弃了滑雪场的高薪职位,回乡当起了免费教练,开启了助力普及滑雪运动的道路。
2015年,北京申冬奥成功后,郭军华兴奋不已,她毅然从四川的雪场辞职,回到了延庆。为响应“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她成立了北京极地滑雪俱乐部,截止目前,共培养出滑雪小爱好者20000余人次,并积极宣传“小手拉大手”,带动家长参与到冰雪运动共计1500人次。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掌握滑雪技能,郭军华一直努力着,她也在心底根植下一颗“冬奥梦”的种子。
2018年,在张营镇政府的支持下,郭军华成立了延庆区首支公益性滑雪训练营“海坨之星”儿童公益滑雪训练营。俱乐部成立后,共招收17名小队员。在开办的一年时间里,17名小队员中,有两到三名被输送给延庆区青少年滑雪队作为滑雪种子重点培养。
作为指导员,郭军华每天都要在户外呆上六七个小时,寒冷加上长时间站立,腿经常水肿,但她对冰雪的热爱却丝毫没有消减。十几年来,郭军华先后在多个滑雪场培养了几千名滑雪爱好者,为普及冰雪运动、弘扬奥运精神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这期间她也受伤过、迷茫过、失落过,但每当看到她的学员熟练掌握滑雪技能、在冰雪上自由驰骋的时候,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从未放弃和后悔。
冬奥会上的女旗门裁判
“冰雪的世界里,雪是冷的,天气是冷的,但是我们的心是热的。这种热来源于每一位滑雪爱好者心中那份冰雪情,高高的雪道承载着每一位滑雪爱好者的冬奥梦!”郭军华说。
2021年春节期间,延庆举办了“相约北京”高山滑雪测试赛。当时,已入选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裁判的郭军华,作为延庆区唯一一名女性裁判,始终坚守在赛场上。在这11天中,为了站好每一班岗,郭军华经历了寒潮、大风、大雪、大雾降温等各种极端恶劣天气,直到测试赛结束,她与86人的服务团队共同完成了本该600人完成的工作量。
看似简单的旗门裁判工作,实则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旗门裁判是唯一参与到判罚的工作。一名专业的旗门裁判,不能脱板站在雪道上,不管多么陡的坡度,都要站在落点处不能动。比赛之前,郭军华要提前两个小时落点找到最安全、视野最好的位置观看运动员比赛,以做出公平公正的判罚。她和同事们顶着严寒,在落点处穿着雪板一站就是至少五小时,腰疼腿麻不说,还不敢喝水。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尽管旗门裁判的工作很艰苦,但郭军华从未想过退缩。郭军华说:“作为一名旗门裁判,为选手服好务,是我的责任,能为家乡、为冬奥做出贡献,是非常值得骄傲自豪的事儿,再苦再累都不怕。”
“生在延庆,长在延庆,我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一些项目能在延庆竞技,感到骄傲和自豪。2022年冬奥会即将到来,我已经准备好了。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感受它的魅力与力量,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助力加油!”郭军华说。
从事多年的滑雪教学工作,家人一直是郭军华坚强的后盾,郭军华家庭还先后荣获了延庆区最美家庭、首都最美家庭、延庆榜样等荣誉。“冬奥梦”一直根植在郭军华心中,现在这个梦想离她越来越近了,未来郭军华将会带着这份热忱,把专业的滑雪技能带给更多人。
邢源鑫:“冬奥志愿者来喽”
来源:《光明日报》记者 靳晓燕
齐心聚力,筑梦冬奥
邢源鑫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20级书法专业硕士、艺术与传媒学院2020级硕士第二党支部书记。2021年4月,她参与到国家速滑馆的“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当中,成为场馆管理业务领域通信中心的志愿者。
起初,在“冰丝带”的日子有那么一点点不知所措。她话语中的“冰丝带”就是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也是北京赛区唯一新建冰上场馆,它将承担冬奥期间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和训练。
“当时我们的工作小帮手‘固定台’还未到岗,我们就拿着手持无线电台对各业务领域进行点名。”邢源鑫说,头一天还不熟悉的小伙伴,短短的半小时,就已经并肩作战,形成了简单的默契。
“现在的我们和当时可完全不一样了,能熟练操作固定台和手持无线电台;熟练记忆各业务领域的英文简称;繁忙的时候,也能很快地整理出业务领域之间的对话信息并进行记录。这样准备充分的我们,相信在正式比赛的时候一定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齐心聚力,筑梦冬奥,这将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最好回报。”邢源鑫说。
这份自信与熟练源自一系列志愿者工作培训、志愿者心理素质提升等志愿者通用培训课程。在“场馆工程”培训课上,她们了解“冰丝带”建设过程中设计和施工团队遇到的技术难点与所研发的创新技术,如数字孪生系统、智能服务App等智慧场馆运行服务关键技术。
除了日常的培训课程,邢源鑫还要抓紧一切课后时间给自己“补习”:提高打字速度、学习简单的速记、练习英语。她知道,要为所说的每句话负责任。“我们既负责信息的传递,更肩负保存记录的责任,认真记下‘固定台’传出的一字一词。在需要的时候,将声音送到‘冰丝带’的各个角落,以保障场馆中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邢源鑫说,“之前有一位志愿者的手被热水烫伤了,我们就通过固定台了解到事情发生的经过,及时和医疗志愿者进行沟通,协助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021年10月,她们再次以志愿者身份来到速滑馆,参与到“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的志愿服务中。“回到熟悉的岗位,有种回家看看的感觉。速滑馆更好看了,特别是在晚上,‘冰丝带’外的夜景照明系统一打开,整个‘冰丝带’都舞动起来了。”
2021年9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专门召开了校内志愿者保障工作协调会,就230名学生志愿者在赛事服务期间的课业、食宿、物资、疫情防护等事项进行了讨论研究,让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同学们没有后顾之忧。“10月测试赛后几天,因为服务工作需要,大家下班回到志愿者驻地北师大昌平校区已经比较晚了,学校还为我们提供了爱吃的加餐,在忙碌了一天之后真的非常暖心。” 邢源鑫开心地说。
圆梦“冰丝带”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对于奥运会的最初印象来自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当时邢源鑫还在上小学,但她已在心中悄悄地种下了“奥运梦”。13年后,当她从老师那里知道,有机会成为冬奥志愿者,并在前期测试活动和测试赛就可以参与服务时,她踊跃地报名了。
“场馆管理业务领域的志愿者工作,和想象中的志愿者服务不太一样。但在这里,我们协调场馆各业务领域间的工作,及时将消息和通知传达到场馆各处,我有一种我们在共同建设速滑馆,让速滑馆变得更好,更好地助力冬奥的感觉,参与感更强。”邢源鑫说,“这是一个需要耐住寂寞的工作,每天坐在固定台前进行记录有时会觉得枯燥;岗位的特殊性决定我们不会接触运动员,也无法现场观看比赛。但我们都十分清楚,我们的工作也在保障着冬奥会顺利举办,是无可替代的。”
2021年11月,邢源鑫终于收到了赛会志愿者拟录用通知。这也意味着,她会以志愿者身份真正参与到北京冬奥会的服务中。
邢源鑫是幸运的: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活动中,担任“群众联欢”的志愿者,和大家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上为祖国庆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作为观众前往天安门广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参与国家的重要大型活动中,我也成为国家发展强大的亲历者、见证人。”
“冬奥志愿者来喽。”北京2022年冬奥会即将开幕,邢源鑫用小程序给自己设立了冬奥志愿者服务开始时间和冬奥会开始时间提醒。“这是第一次不能回家过年,但值得。”
巾帼迎冬奥,妇联组织带你舞动冰雪
来源:中国妇女报 各地妇联
为迎接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到来,各地妇联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迎冬奥活动,志愿服务、儿童绘画、唱响心声、文创传承……展现了广大妇女和家庭助力冬奥的精神风采。
北京 为进一步团结引领广大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冬奥、倾力奉献冬奥,北京市妇联启动“迎冬奥首都巾帼一起来”群众性宣传文化活动,动员包括“北京巧娘”在内的首都妇女开展“冬奥礼物”献冬奥活动。北京市妇联精选剪纸、皮影、唐娃娃、风筝、火绘葫芦等代表中国文化和北京特色的巧娘非遗作品,作为“冬奥礼物”送至北京冬奥村运动员公寓,展示首都城市风貌和妇女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冬奥的热情和良好精神面貌,将首都广大妇女群众对于冬奥的支持和热情传递给各国运动员。
上海 为迎接北京2022年冬奥会,进一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动冰雪知识进社区,让辖区内青少年感受奥运魅力,上海市鸿锦苑、马泾桥、沈巷村妇联共同开展以“燃情冬奥,文明有我”为主题的绘画展示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为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健将助力喝彩。孩子们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描绘了奥运盛景,从一笔一画中晕染出孩子们独特的心声,展现了他们眼中的奥林匹克之美,表达了对北京冬奥会最诚挚的祝福和期盼。
天津 2022年1月1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揭晓了颁奖花束方案,此次采用的是“永不凋零”的绒线花。来自天津市“巾帼家庭手工坊”的妇女姐妹承接了5000多只花束的加工任务。经过姐妹们近三个月夜以继日的奋战,让“独一无二”的冬奥花束有了“巾帼家庭手工坊”的天津芬芳。
新疆 新疆阿克苏地区各族群众创新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冬奥会助力加油。在乌什县泉域星空国际滑雪场,乌什县妇联组织全县妇女群众开展优秀刺绣作品展览活动。白雪皑皑的天山、满目金黄的胡杨林、漫山遍野的苹果、辛勤劳作的棉农……一幅幅刺绣作品尽显各族群众欢欣喜悦的生活图景,引来大批游客参观。
河北 河北省妇联在全省组织开展“快乐迎冬奥 巾帼一起来”互动宣传活动,展现广大妇女关注冬奥、助力冬奥的精神风采。省妇联号召广大妇女及家庭、非遗匠人、优秀设计师、画家等技艺人才积极开展手工创意创作,设计制作以冬奥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传承冬奥精神,镌刻独属于北京冬奥会的时代记忆。
延庆 为持续推广和普及冰雪运动,提升“最美冬奥城”城市影响力,延庆区妇联围绕服务保障冬奥会需求,以及后冬奥冰雪遗产传承需要,以“冬奥有我 文明有我 延庆有我”为主题,对区妇联巾帼滑雪队进行系统化、精准化、全方位的管理和培训。
港澳台侨 为积极响应北京市妇联“迎冬奥首都巾帼一起来”行动号召,北京港澳台侨妇女联谊会组织广大女性和家庭积极“动起来”,在北京奥森公园启动“迎冬奥,同心向未来—首都女子健康跑”系列活动。
策划、执行/张禄
撰文/张佳敏 王丽
供图/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