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许多孩子发现,“上学路变得有趣了。”
当地一些幼儿园及学校周边,10条黑白斑马线经过彩绘喷涂,成为首批儿童友好斑马线。交警部门介绍,儿童友好元素的加入,能提醒过往车辆注意避让儿童,更利于儿童安全出行。
让斑马线成为“儿童友好”的一部分,是一个温暖的细节,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明确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儿童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儿童优先”和“优化儿童发展环境”先后被写入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各地为了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出台了越来越多有温度的实际举措。
完善机制 巩固儿童发展支持体系
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让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如今,多个城市已经将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列入城市发展规划。
让许多儿童工作者感受深刻的是,将儿童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部门专项规划、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政府预算和民生实事项目的地方正越来越多。
与发展同步,保障儿童权益的政策体系也进一步健全。《“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保障儿童在内的全体公民享有公平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设立“提高妇幼健康水平”专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诸多方面与儿童纲要相互衔接,《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13—2020年)》提出依法坚决打击、有效遏制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十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坚持儿童优先,促进儿童发展始终是履职尽责的共识。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妇儿工委协调、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儿童工作机制不断得到巩固。
扩容阵地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不断升级
在厦门市湖里区,16岁的孩子因为误入歧途而涉嫌犯罪,孩子父母也随即收到区检察院发出的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区妇联很快派出专业服务老师主动对接。
他们起初并不理解:“犯事的是孩子,家长为什么要跟着受教育?”
通过普法宣教,父母消除了疑虑,开始接受面对面专业辅导。经过四次家庭教育指导后,他们不仅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明白自己承担着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整合资源,增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给,引导家长积极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亲情关爱。
从2015年起,武汉市东西湖区予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依托全区儿童之家,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儿童美育等活动及课程累计达2000余场。中心负责人潘兰说:“通过政府强力推动,大家积极参与,一个无缝衔接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正在形成。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儿童服务机构和工作者,正助力儿童服务迈向专业化。”
阵地在扩展,队伍在扩大。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社区服务中心(站)44.8万个,是2010年的近8倍;共有儿童之家(或儿童中心)32.1万个,是2012年的近7倍。
集结起来的力量,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奠定了基础。“能够将自己所学惠及更多人群,我感到特别荣幸。”上海交通大学特聘研究员邱吉青是家庭教育讲师团中的一员,多年来,她积极参与上海市家长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实践指导工作,不定期到全市中小学、街道社区、家长学校分站点,开展育儿分享活动。
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40.6万个,共培训5623.6万人次;“十三五”期间,全国共有家庭教育讲师团1.1万个,共计19.4万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志愿者232.1万人。
增加供给 更好满足儿童精神文化需求
“图书馆是我现在最喜欢去的地方,我经常和妈妈来这里看书、听书。”来自贵州安顺的丫丫(化名)说,正是因为爱看书,让她成了小伙伴中的“故事大王”。
多年来,安顺市图书馆整合儿童阅览室馆藏资源,以“全国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及“小桔灯亲子书屋”为活动平台,积极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提供亲子阅读指导,让阅读点亮孩子童年、拉近亲子关系。
如今,儿童纲要提出“为儿童提供丰富、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的目标,收获颇丰——
2020年,全国出版初中及以下少年儿童图书4.3万种、9亿册(张),出版初中及以下少年儿童期刊209种、3.3亿册。
2020年,全国3212个公共图书馆共有少儿文献1.5亿册,是2011年的4.9倍;全国县级以上少儿图书馆共147个,总藏量达6676.8万册。
去博物馆看展览、到图书馆看书、在科技馆探索科学奥秘,已成为许多孩子心中最热门的周末打卡方式。
十年来,中央财政支持全国约5万个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持续提升少年儿童社会教育服务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年儿童公共文化活动。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中形成的。儿童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朱永新指出,儿童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最突出的成绩,就是儿童图书出版和儿童阅读推广。
增加供给的同时,相关部门还持续进行严厉打击整治,只为了给孩子一个健康清朗的文化环境。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监管部门‘重拳’打击了涉未成年人的违法广告和信息,净化了网络空间,为未成年人撑起了保护伞,成绩显著。”
——多年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将“护苗”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网信办在“清朗”暑期网络环境专项行动中,排查整治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网络社交行为、低俗有害信息等问题,查处了一批App,分别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整改、全面下架等处罚措施。
——市场监管总局等印发通知,严厉查处发布恶搞、低俗以及含有色情、软色情内容等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广告。
……
中国儿童中心事业发展部负责人宗丽娜认为,营造适宜儿童成长的友好社会环境,就是要聚焦儿童日常生活、学习、娱乐、交往的各类场景,塑造健康、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
“这更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对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义重大。”她说。
(记者 富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