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相识在春风十里的三月,我跟你相处在草长莺飞的日子。从相识、相知到相爱,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这是一位来自非洲乌干达的女孩用中文写的诗歌,表达了她对中文的喜爱,对中国的向往。在全世界范围内,中文正不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它的美丽。
中文 连接着我们的未来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和西班牙政府正式通报,自2021年1月25日起,中文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方语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政府间国际旅游组织,总部设在西班牙马德里,西班牙为其存约国。
“骄傲了”“为中文点赞”……消息一出,网友纷纷评价。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这一举措“提升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完整性和权威性,提高了中文在国际组织的使用地位和使用比例,有利于我国在全球国际旅游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更好地分享中国旅游业发展经验和机遇。”
中文,意味着更多可能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的《2018旅游经济运行盘点系列报告:世界旅游发展与国际旅游合作》显示:自2012年起,中国一直是全球最主要的出境旅游消费国之一。2017年,中国共接待国际入境过夜游客6074万人,排名世界第4,仅次于法国、西班牙和美国,增长率达到2.5%。仅2018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游人次就达7131万,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5%。
相信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对世界旅游,乃至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进一步增大。众多的人民、庞大的旅游消费市场,掌握并使用中文必将带来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正如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微信公众号在“中文培优项目”介绍中所描述的:“中文对这些孩子而言不仅是每周8小时的课程,也是一次探索新文化的体验、一项可以与10多亿人沟通的技能,甚至可能是一次首次走出英国的机会。”可谓“学习中文,改变了这些孩子的一生”。
中文,打开中华文化宝藏的钥匙
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情感的桥梁。中文成为UNWTO官方语言,不仅有助于中文的国际化推广,更为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学习、使用中文,进一步了解中国,感受中华文化增加了助推器。
从字体结构到书法艺术、从音韵格律到朗读吟诵、从市井俚语到官样文章、从语录散文到诗词歌赋……意韵无穷尽,美意不胜收。中文背后蕴藏的是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14亿个友善、热情的中国朋友。通过学习和使用中文,能够更好地领略中国风情、读懂中国故事、感受中国魅力。
文明因多样而精彩,因互鉴而发展。中文成为UNWTO官方语言是一个新的让全世界感受中国魅力的起点。
汉语为桥 隔岸等你的是美好中国
“世界的汉语桥,要和全世界一起加油,携手微笑。”2021年10月22日,第20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上演了总决赛巅峰对决。疫情的原因,从2020年起,“汉语桥”采用了互联全球的“云赛场”模式。比赛现场温情唱响《世界的汉语桥》,开场更有500多位选手跨越时区同时在线组成“云上百人团”,这一“天涯共此时”的震撼画面是送给“汉语桥”20周岁生日最好的祝福。
20年来,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举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学生中文比赛和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有150多个国家的140余万名青年学生参加了“汉语桥”比赛。“汉语桥”比赛已成为世界各国中文学习者高度关注、积极参与的国际赛事,被誉为国际中文教育界的“奥林匹克”。
第20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发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承办。比赛与中国驻世界160个国家的大使馆、领事馆、孔子学院、大学等深度合作,打造了一场属于全球中文爱好者的顶级文化赛事,为全世界的青少年架起了沟通心灵、增进友谊的桥梁,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乘着歌声的翅膀 进入中文的世界
“学习中文歌曲不仅能提高中文水平,还能使我从中感受到语言和文化的魅力。”曾就读于德国伯乐高级文理中学的孔浩,通过参加该校的中文合唱团,对中文学习和音乐的关系获得了如上理解。
孔浩的感受正是对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发起的全球“唱歌学中文”主题文化活动的注解之一,活动旨在探索借助文化艺术开展中文教育的新模式。比赛期间,来自全球各地的中文学习者和中文歌曲爱好者展示了唱歌学中文的成果。
“想去远方的山川,想去海边看海鸥……”来自俄罗斯喀山183中学的5位女生组合带来的是一首《你笑起来真好看》。在组合成立之初,她们因想挑战号称“最难”的语言—中文,便在五年级选修了汉语课,在课堂上也学过《新年好》等中文歌、并在“中国文化日”表演过中文舞台剧。几个小姑娘的学习经验之一是通过学唱中文歌曲确实可以提升汉语水平—首先,认识的汉字更多了;其次,学会了新的汉语表达。
“在学习中文歌曲的过程中,我们听过老师讲解关于中国传统乐器二胡的知识,它的演奏又是非常独特的,这都激发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几个小姑娘说:“我们的梦想是到中国走走看看,近距离地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人是如何用汉语交流的。”
生活在约旦的崔颂廷的参赛作品是演唱《精忠报国》。崔颂廷喜欢唱历史类的歌曲,是与其学中文的经历分不开的。“我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观看了很多中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也由此爱上了中文,爱上了气势磅礴的历史歌曲。我之所以选择这首歌作为参赛曲目,是被岳飞为国尽忠的精神所感动。”
除了唱歌学中文,崔颂廷还将每个中文生词在脑海中对应一幅场景,以解决对他来说学习有难度的汉语声调和汉字书写。“练习发音时,我将每个字和词都想象成有山有谷的风景图,例如我把一声想象成山脉,把四声想象成山谷……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多练习。”崔颂廷说。
郑微来自泰国曼松德昭帕亚皇家师范大学中文系,她的参赛作品被许多观众评价为发音标准、音色独特。“其实,在参加挑战赛之前,我每天都会听、唱中文歌,因为唱中文歌不仅让我的中文水平得到迅速提升,而且让我的心情变好了。”郑微说。
说到唱中文歌,还得从郑微读高三时说起,那时她已经学了两年中文。“2017年,老师要选几个学生到另外一所学校参加唱中文歌比赛,我也参与了,选唱的是《老鼠爱大米》。当时我很少听中文歌曲,唱完之后,老师说没有唱出情感,建议我先理解歌词的意思再去唱,传达出歌曲中的情感才能引发听者的共鸣。”虽然那一次郑微没有被选上,但却开启了她和中文歌之间的缘分,“从那时起,我每天都要唱中文歌,而且发现这真是一件令我快乐的事。”
智利小镇的“中国姑娘”星美菱:“学习汉语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她曾获得第12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大赛智利赛区第一名,被邻居和同学们亲切地叫做“中国姑娘”。
智利女孩洛蕾托·约斯住在首都圣地亚哥以南400多公里的小镇基里韦,就读当地的圣尼古拉斯中学。她有个中国名字叫星美菱。
2019年8月,洛蕾托获得第12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大赛智利赛区第一名的消息和大幅照片登在当地报纸上后,她就被邻居和同学亲切地叫做“中国姑娘”。
洛蕾托接触汉语缘于一个偶然的契机。13岁时,她无意间下载了一个学习汉语的手机应用软件,于是惊喜地发现了一个新世界,情不自禁地开始了自学。
中国的汉字、艺术、文化、哲学之美令洛蕾托着迷。“从第一次接触中文起,就爱上了这门语言。对我而言,学习汉语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洛蕾托说:“心情烦躁的时候,总是愿意上网看看中国传统舞蹈。任何与中国有关的东西都能帮助我静下心来,无论是学汉语,还是听中国音乐。”
圣尼古拉斯中学从2010年起开设汉语课程。校长维克托·雷耶斯说,2010年汉语课招收了34名学生,2019年已经超过400人。在校任教的中国老师也从1名增加到了3名。雷耶斯说:“学习汉语非常重要,学好汉语相当于为智利的孩子们打开了未来世界的一扇门。”
洛蕾托的汉语老师说,洛蕾托对汉语的兴趣特别浓厚,对中国抱有的感情“特别令人感动”。为“汉语桥”备战的日子里,她几乎没有休息过,就是休息日、假期,也要乘坐单程2小时的巴士去找汉语老师纠音、辅导。
赴中国参加“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是洛蕾托第一次离开智利。洛蕾托说,在中国的近三周时间里,获得了太多的新鲜感受,对中国饮食从不适应到喜爱,参赛的心情从紧张和不自信慢慢调整到镇定自若。“回到智利后,我只想更好地学习汉语。我的思维大大拓宽,目标只有一个—中国。”
洛蕾托除了跟老师学习汉语,还参加了学校的导师项目,在三年时间里,每周五下午拿出两小时为小学的孩子教汉语。在课堂上,她不仅教8个小学生“一个西瓜大又圆,两个苹果脆又甜”的汉语儿歌,还经常同他们谈梦想。她的经历鼓舞了孩子们,10岁的何塞罗说:“我的梦想是以后在智利教汉语。”
洛蕾托说,中国和智利两国之间的友谊为学生们的交流带来很多机会,自己感到非常开心。
“汉语桥”大赛全球总冠军李晓雨:“中文架起了此岸和彼岸”
她是第20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冠军,她说“汉语桥”不仅是一个人和一场比赛的故事,更是一个文化传播者和一群喜爱汉语的人的故事。
新闻
2021年11月6日,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出席与“汉语桥”比赛参赛选手线上交流活动,来自全美近3年各大中小学汉语桥参赛者及指导教师、家人代表,以及中文爱好者数百人在线观看。
他鼓励同学们,通过他们学习中文真正走进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多名“汉语桥”比赛获奖或参赛选手发言,分享学习中文和参赛“汉语桥”的经历,讲述与中国的不解情缘,表达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喜爱。同学们还畅谈了学习汉语对自己未来人生规划的重要意义,立志今后从事中美友好交往。
参会的中小学生还分别表演了手语歌《感恩的心》、合唱歌曲《听我说谢谢你》等精彩节目,展现了同学们饱满、高涨的中文学习热情。
2021年10月30日,第20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决赛收官。五大洲共有7万余名选手参加了海外预赛,历经数月,来自101个国家、111个赛区的125名选手入围决赛赛段。经过大洲突围赛、大洲冠军赛、全球总决赛的层层选拔,最终来自美洲赛区的美国旧金山赛区的选手李晓雨(Kendall Kracke)夺得本届“汉语桥”大赛的全球总冠军。
每个中文学习者都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
刚开始学习中文时,李晓雨就希望自己能到中国去感受中华文化。李晓雨学习中文的契机是认识了一名留学生姐姐,受到她的影响,萌生了要去中国生活的想法。当时,李晓雨计划在高中毕业之后到中国看看,便一边申请附近社区大学的中文课,一边为获得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书而做准备。
2016年,李晓雨来到了中国,游览了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这期间,她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也随着自己脚下的路而丰富起来。“我很喜欢历史悠久的地方。”李晓雨最喜欢的城市是杭州。她说:“我之前在浙江大学学习了一年中文,那时候每天下课后我都会骑自行车到西湖边看热闹。我特别喜欢逛西湖边的茶园,也很喜欢看西湖边阿姨们跳舞、唱歌、演奏传统乐器的情景。”
时光荏苒,李晓雨学习中文已经6年。但她依然觉得学习中文很难。她说:“每个中文学习者都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数量不少的汉字、不同声调的汉语拼音都会让学习者感到糊涂”。
李晓雨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跟一位英国朋友到一家饭馆吃饭。两个人都很爱吃芋头。因为那时候她还看不懂汉字,就请人家把菜单读来听。人家说“红烧鱼头”的时候,她以为是“红烧芋头”,就点了一份。结果,两个人看到上来的“红烧鱼头”大吃一惊,急忙说:“这个芋头的样子好像不对。”后来才知道是“鱼头”,而不是“芋头”。正因为如此,李晓雨更感受到中文的“迷人”之处,并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爱上了中国。
了解到一个更丰富的中国
李晓雨很喜欢古筝。通过古筝演奏,她了解了中国文化。李晓雨曾在青岛的古筝文化学院学习古筝,那里是全中文授课。刚开始,李晓雨以为弹古筝仅仅是把音弹准,后来才慢慢懂得,每首古筝曲目里,都包含着一个生动的故事,演奏者要通过演奏,表达出曲目里的故事。李晓雨从弹奏的古筝曲里面了解了岳飞、林冲等中国历史人物的故事。李晓雨说:“感谢老师的引导和支持,使我进入了一个美妙的古筝世界,帮助我了解了一个更丰富的中国。”
如今,李晓雨在美国波特兰大学攻读中文教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同时在一所中学担任中文老师。李晓雨任教的学校,每年都会有学生参加“汉语桥”的比赛,当学生们知道了她的成绩时,都很崇拜她,有的学生还请她指点自己的参赛演讲稿。
在那一刻,李晓雨明白了:“汉语桥”不仅仅是一个人和一场比赛的故事,更是一个文化传播者和一群喜爱汉语人的故事。“汉语桥”像一座桥梁,架起了此岸和彼岸。她希望自己能教更多人学会中文。
李晓雨说:“我们这些学习者有着同样的梦想,也经历过同样的困难,感受过学习中文的痛苦和美好,我们永远执着于学习中文这个梦想。”
俄罗斯女孩唐曦兰:“在中国,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诗意”
她从《诗经》中选择两个字作为自己的中文名,她是浙江省浦江县诗画乡旅国际代言人,也是2020年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国际诗歌传播大使。
爱上中国的文字和文化安娜斯塔西亚·巴达列娃1995年出生在俄罗斯梁赞州,俄罗斯田园派诗人叶赛宁也出生于梁赞州。自幼熟读叶赛宁的诗歌,行走在始建于1787年的梁赞国家戏剧院,这种文化的潜在熏陶,让安娜斯塔西亚·巴达列娃有了发现美与探求多彩世界的视角。
小时候,安娜斯塔西亚·巴达列娃想当人类学家,想周游世界,去揭开各种奥秘。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童年的梦想永远留在了记忆里。安娜斯塔西亚·巴达列娃的父亲对外国文化感兴趣,喜欢购买不同国家具有文化特色的电影碟片,还收藏了一些经典著作。潜移默化之下,安娜斯塔西亚·巴达列娃对中国文化有了最初的印象。她喜爱李小龙的电影,也初步了解了老子、孔子等先贤的哲学思想。
高中毕业时,安娜斯塔西亚·巴达列娃对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在孔子学院学习中国语言。为了更深入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安娜斯塔西亚·巴达列娃来到了中国。她进入浙江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本科毕业后,又到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攻读研究生。
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都喜欢起一个中国名字,她从《诗经》中选了“曦”和“兰”两个字作为自己的中文名,并以最感兴趣的朝代“唐”冠以姓氏。于是,俄罗斯女孩安娜斯塔西亚·巴达列娃有了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叫“唐曦兰”。
2014年,唐曦兰来到中国杭州。她对中国文化,特别是文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从中国文学中了解独特的中国气质,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她非常喜欢读《论语》。从《论语》中,她构建起“仁”的思想。“仁者爱人”,是在追求一种和平、美好的世界与谦虚、坚韧的人格。唐曦兰说,她很享受孔子所主张的“仁”,因为“仁”教会她如何去对待外面的世界、如何尊重别人和理解别人。“仁爱”思想帮助她完善自己,引导她成为“君子”。
唐曦兰说,旅行是学习和使用一种语言的最好方式。她去过中国的许多城市、乡村,看到奔腾不息的长江,闪着银色波浪的壮丽风景,看到豪迈辽阔的北方、细腻秀丽的南方……美丽的景致深深拨动着她的心弦。
唐曦兰认为,世界上不同的文化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与价值,而各种文化又都是千变万化的,传统文化应该被传承和发展,习俗与习惯应该代代相传。她认为中国人是很重视文化的,她特别尊重,也特别欣赏中国人民珍视美好事物的态度,尤其是对历史遗存与传统文化知识的珍惜的态度。
爱上中国的诗歌和生活
接触中国现当代文学后,从小就对诗歌很感兴趣的唐曦兰阅读了一些现代诗歌。相较于古诗,她更喜欢现代诗,学习起来更是得心应手。唐曦兰认为,诗歌就是诗歌,不需要解释什么,它就像抽象画一样,需要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联想的可能。对她来讲,诗人都是自然的浪漫主义者,把诗歌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写成一本诗集,不仅仅是表达生命的感悟,更是记载一个人的情感世界。
中国诗歌富有独特的气质,优雅含蓄,诗歌中表现的景色是富有思想感情的,是有精神的,也是有时代风情的。中文诗歌的优美感染了唐曦兰,她开始尝试中文诗歌创作,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现代诗,从单纯的爱好,到以练习汉语为目标的写作,再到由衷地抒发内心的情感,唐曦兰把对中国文字的喜爱化作一行行诗句,如同她成长的一行行脚印。诗歌为唐曦兰原本的学习生涯赋予了绚烂的色彩,还使她的人生从平面变得立体,因此,唐曦兰把在中国的经历称为自己的第二次成长。如此,唐曦兰才明白,自己的人生可以更加多姿多彩。诗歌、美景、中国文化……通过几年的学习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唐曦兰在书写中国诗歌的同时,更深深爱上了这个国家。
唐曦兰的汉语诗歌写作水平提高很快,在《十月》《草堂》等刊物上发表了诗歌作品,更是成为浙江省浦江县诗画乡旅国际代言人,并成为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国际诗歌传播大使,她还在中国出版了《唐曦兰的诗》《夜梦》《幽兰凝香》等个人作品集。
“自媒体”创作也成为唐曦兰学习和使用汉语最好的方式。她到城市与乡村,感受到中国的辽阔、富裕和安定,描写不同的风景,创作了“碧草如蓝天,银白泛叶间”“雪白冒山岭,映目冬花颜”等诗句。
唐曦兰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做中外文化交流,想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真正的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精髓。唐曦兰说,她喜欢中国,在中国,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诗意。
策划 / 解琳
撰文 / 解琳 林丹燕 史云鹏 赵晓霞 樊子
供图 /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 中国全球图片总汇 视觉中国 全景 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