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妇女在香江之畔书写华丽篇章
撰文 / 张心瑜(作者系全国妇联特邀代表 南京市政协常委)
香港回归祖国25载,经历诸多风雨挑战,依然昂然挺立。特别是在2019年6月,香港发生“修例风波”,“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审时度势,果断采取制定香港国安法和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等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止暴制乱,使香港局势由乱到治。种种考验没有动摇“一国两制”根基,坚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香港发展重回正轨,前景更加光明。25年回归之路,香港人走过高山低谷,凭着坚毅和努力,凭着爱心与包容,狮子山下始终欢笑多于唏嘘。在这其中,香港妇女在香江之畔书写下了华丽篇章。
回眸25载,香港女性经风历雨,自力自强。她们面对种种挑战,无论在家庭或工作岗位, 都尽显坚毅不屈、同舟共济的非凡力量。无论在政府机构还是私营界别都担当重要角色,女司长女局长更有女特首,不仅成为香港社会治理的骨干能将,更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有生力量。另外在科技、教育、财贸、金融等各个领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她们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回归后,广大妇女秉持爱国爱港传统,坚定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组织动员姐妹们积极参与香港发展,为香港“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贡献力量;在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妇女的贡献尤为显著,许多医护人员、院舍照顾人员均是女性。她们无惧挑战,坚守岗位,悉心照顾病患、扶持老弱。另外,香港妇女还踊跃投身祖国各项建设,投资兴业,慈善及救灾等方面奉献爱心,彰显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和胸怀大局的巾帼担当。
回眸25载,特区政府关爱女性,助推助力。香港人口700多万,女性约占一半多,是名副其实的“半边天”。特区政府为推动女性发展,专门成立了妇女事务委员会,制定妇女工作长远规划,助女性全面发展,开展各类培训,提供就业机会,积极推动妇女参与社会事务,为香港发展出力。根据联合国发表的《2020年人类发展报告》,香港女性人类发展指数在167个地区中排名第四,更在亚洲排名第一,可见特区政府多年在推动女性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得到了国际肯定。
回眸25载,国家高度重视,引领引航。祖国妇女事业的蓬勃发展,为香港妇女事业提供了方向和范本。我作为港区妇联一分子,对此有切身体会。在中央政府及特区政府的推动下,我们团结各界妇女、关注香港事务、争取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与全球妇女组织保持交流和联系的宗旨,为她们搭建平台,促进香港与内地及世界各地的女性交流。特别在2019年以来,香港落实了国安法,完善了选举制度,扩大了各阶层妇女的代表性,切实把妇女声音带进了选委会及立法会,香港女性在新时代为世界妇女发展提供了“香港样本”,我们期许未来更多年轻妇女一起加入,作出更多的社会贡献。如今香港拨乱反正,开启了良政善治新局面,社会各界聚焦未来的发展路向和深层次问题。展望新征程,我更希望携手众多姐妹从自己的小家走入香港这个大家,我爱我家、我爱香港、我更爱我的祖国。狮子山下,理想一起去追,让我们香港女性用努力续写不朽的香江名句。
为香港与内地搭建桥梁 向内向外蓬勃发展
撰文 / 熊璐珊(作者系北京市妇联执委 港区妇联代表联谊会副秘书长)
犹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取得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资格的时候,本可留澳工作及生活,但看到香港的职业发展及经济的蓬勃度,我选择了回港工作。那时,香港回归已提上议程,很多人担心香港未来的方向,选择移民海外,但我还是决定回港发展,这是我第一次的回归。
回港发展机遇很多,不愁找工作,只愁工作太忙。而我因为工作上的原因,又被调派去了美国。但在外国工作三年累积的工作经验,还不如在香港工作一年累积得多。所以在1997年初,我再度回归香港。
1998年至1999年期间,很多移民选择回流香港,只因香港有工作发展的机会,有祖国无条件送上的优质资源。那时的香港一片生机,东方之珠继续璀璨繁华。
非典疫情、金融海啸、非法“占中”事件都没有击垮这个城市,反而让它与内地的关系更加紧密,这都是因为祖国对香港的无限支持。
从2013年起,我有幸多次来内地考察。通过对国家的经济、专业领域、妇女生活的考察,我感受到内地人民的奋发图强,见证了广州的迅速发展,真正体会到国家一天天地富强起来。
国家强大了,我也要发挥好个人价值,努力做好“修身、齐家”。回顾过去几年,我始终努力地生活工作,积极参与到香港的各项建设中。在家教育好孩子,工作再忙也得争取亲子时间,为孩子们做好榜样;在会计税务行业中努力发展,积极参与培养年轻后辈,推动业界会务,让中小会计师行能集合资源,抓紧大湾区发展的机遇。
“黑暴”期间,我勇于发出正能量与正向的讯息,特别是在外语平台上发声讲述中国故事;发言支持紧急法、国歌法、反蒙面法等,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工作;对修改选举制度提出可行务实的意见与建议。除此之外,我还投身社会公益事务,以专业知识协助各界人士包括学校及非牟利机构等,理顺财务政策,善用资源,做好教育工作;在抗疫期间,自发参与派发和捐赠抗疫物资;推动疫苗接种;参与地区工作,与市民近距离接触,了解市民所需;积极参政议政,向政府提供资讯,反映民意,让政府部门能制定市民所需的利民政策;为香港与内地搭建桥梁,向内向外蓬勃发展。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齐心砥砺前行,携手踏上新征程,再创辉煌。
以火热的信心迎接越开越艳的紫荆花
撰文 / 赵莉(作者系北京市妇联执委 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
1997年7月1日,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纪念的日子,是中华民族普天同庆的日子,香港经历了156年的漫长岁月,终于在这个崇高庄严的日子,重投祖国的怀抱。紫荆花开25载,花开别样红。那艳丽的花朵,是香港同胞那颗对祖国母亲火热的心,那含笑的新姿,是香港同胞那份对祖国母亲真切的情。鲜艳的紫荆花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闪耀辉煌。那香江的水情意绵绵,香港同胞和内地同胞心连着心,手牵着手,共同创造新的奇迹。
回首25载,香港回归祖国这25年,正好是一代人的经历,有多少激情,多少喜悦,香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香港在中央援港抗疫力量的支援下,一方面注重全港居民抗疫保供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在“爱国者治港”的前提下,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成功实施了新一届香港立法会的选举,并在“一国两制”的政策实施下,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在香港同胞的热情接纳和包容下,香港成功进行了新一届特区政府的改选和更替。我作为一名香港同胞也在第一时间参与了香港各方面改革,为香港的未来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我相信,未来香港一定会在中央政府和香港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下发展得更好。
回首25载风雨,我们作为在内地发展的香港居民,时刻以国家的发展为使命,时刻牢记个人的发展只有依托国家的发展才能更加辉煌。我们的中国紫檀博物馆是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于1999年建成并开馆迎客的,每年有很多香港同胞来到北京参观中国紫檀博物馆,欣赏中国古典家具的精美绝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崇敬。每年通过我介绍来博物馆参观的香港各界人士就达数十批。与此同时,中国紫檀博物馆还被列为北京市重要外事接待单位,每年都有外国元首和领导人前来参观。
回首25载风雨,我是一名香港人,更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国在世界各国人民眼中什么样,时刻是我要关心和维护的。中国紫檀博物馆特别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推广。自1999年开馆至今,中国紫檀博物馆的藏品曾先后到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摩纳哥等国展览,一些著名的紫檀艺术品还被世界知名的博物馆永久收藏。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受到这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热烈欢迎,纷纷称赞我们是中国的“民间外交大使”。能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我心中时刻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香港人的骄傲。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我的这种心情更加强烈。
回首25载风雨,我们与内地同胞的心连在一起,事业融为一体。未来,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共同迎接香港无限美好的明天,迎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腾飞,让我们以更加火热的信心迎接那越开越艳的紫荆花!
我们共同为香港庆祝,为祖国喝彩。
心怀家国铸汉鼎 作育英才耀紫荆
撰文 / 徐莉(作者系香港汉鼎书院创校校监)
2007年我通过专才计划来港从教,那时,香港回归已十年,让我和几位刚从内地来港的老师感到震惊的是,很多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非常少。这也让我意识到香港虽然已回归祖国,但在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还比较薄弱。如何增强香港现在及未来的年轻一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我认为学校便是最好的地方。所以,我要在香港创立一所新的国际课程学校,在其中设置底蕴深厚的中文课程,教授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在香港年轻一代心中根植爱国情怀,促进国民教育发展。
我的想法得到很多同行、朋友、家长的认可。2014年,益利乐生教育基金成立, 我是慈善团体益利乐生教育基金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并借由基金筹建非牟利全日制私立国际课程学校汉鼎书院,我担任汉鼎书院创校校监。2017年7月3日,汉鼎书院于香港教育局正式注册为私立中小学。同年8月,获得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授权认证,成为剑桥国际学校,8月22日,汉鼎书院正式开学。
“……莘莘学子,光耀紫荆。传承国粹,求是拓新。学问笃实,德立业精……愿为往圣继绝学、天地立心、生民立命……”这是香港汉鼎书院的校歌,借用北宋思想家和教育家张载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质。
校名汉鼎,寓意中国文化是每个学子的根基,表明学校目标是培养杰出人才。鼎有三足,意指学校课程有三大基石—扎实的双语根基和民族身份认同,扎实的数理根基和审辨式思维,杰出的领袖能力和社区服务意识。
汉鼎的创立初衷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课程设置时,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着齐备且独一无二的四大分支:中国语言文学、中文辩论、中文戏剧与表演、中文图书馆课,四者相辅相成,给学生提供多元而扎实的中文语言能力训练。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特为七至九年级学生开设中国历史课,内容涵盖从夏商周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要办一所理想的学校,可谓尝遍酸甜苦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很高兴地看到:汉鼎学子由最初的不到40人发展到现在的近240人。
如今,汉鼎已走过五年,并在不久前送别第三届毕业生。我对孩子们说:无论身在何方,都应勿忘家国,志存高远,学有所成,回馈社会。
来源:全国妇联联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