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关心帮助老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而老年人积极养老,更能活出自身的价值。很多老年人退而不休,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调整身心健康,和年轻人一样,依然保有活跃的奋斗状态,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并利用自身技能及经验,继续发光发热,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实现老有所为。
综述——
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正快速迈向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在全球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作为人口第一的中国正面临着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各项政策以积极应对,截至2022年一季度,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6万个、床位812.6万张。养老床位总数比2012年年底的416.5万张翻了近一番。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空间得到不断扩充,医养、康养体系得以不断推进,为我国的养老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尤其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更是审时度势并历史性地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老龄化问题提升到国家全局的高度进行重大战略部署。
我国的老龄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地域差异与城乡差异明显,丧偶老人多,代际观念差异大,传统农业社会的养老传统与习惯依然占据主流。
首先,在老年生活方式上,农村老年人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他们习惯了几十年来的农村生活,生活观念和习惯比较传统,自理能力强,喜欢稳定的生活,他们会担心生病,除非因病不能自理,否则不会给孩子“添麻烦”,他们总是不让自己闲下来,于是便有大量的老年人充当“隔代抚养者”,继续为家庭作贡献。而城市老年人退休后,一般有较好的养老和医保,后顾之忧相对较少,他们经过短暂的“退休综合症”后,会做出多元化的选择,他们重视生活质量,热心公益,注重“养生”,热衷“广场舞”类的群体活动,生活内容较为丰富多彩。也有的城市老年人会热衷旅游,或者“再次就业”赚钱养老,同样,也有大量老人会为子女继续“看孩子”。
其次,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普遍较高,在心理方面,他们最“怕”孤独,最渴望亲情。他们忙碌了一辈子,尤其是中国的父母对子女一辈子牵肠挂肚,他们喜欢团圆,盼望家人团聚,他们需要陪伴,需要倾听,需要交流。尤其是我国还有高达五千万的丧偶老人,他们的情感需求更为旺盛,尤其是对“另一半”的渴望,反映出他们对夕阳爱情的向往。
再次,老年人有着对自尊的强烈需求。从自然规律而言,步入老年意味着进入了人生最后一个阶段,伴随着自己社会功能和身体功能的下降,老年人会不由自主地感觉自己“无用”了,在心理定位上会把自己悄悄放入“老弱病残”的行列,从而被动地实现了一种“标签”效应。但是在内心深处,老年人又特别在乎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他们会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尤其是在家人和孩子面前,他们总是担心自己被别人“忽视”,担心自己所谓的“无能”把自己变成“累赘”,因此不时地会产生一种心理恐慌感。同样,也有一些老年人为我们作出榜样,比如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最美医生、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巾帼奋斗者等荣誉获得者—路生梅,在为党工作50年退休后,继续悬壶济世,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76岁的路生梅再次主动请缨,要求支援抗疫,退休以来已为27万百姓义诊,真正践行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担当和使命。
当然,部分老年人依然有着“好胜心”的需求。有的老年人一辈子养成了好胜的性格,在步入老年之后,依然会延续这种好胜之心。但是更多的老年人依然保有不服输、不服老的精神,从壮年到暮年,他们活出自身的价值,也成为年轻人的榜样。
故事——
寒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年 龄:70岁。
退休前:主任医师,青海格尔木治疗高原病和心血管疾病专家; “绿色江河”资深志愿者、医疗顾问、野外项目医疗保障。
退休后:继续以医者仁心服务百姓,继续环境保护志愿者工作。
生活变得沉静,内心渴望忙碌
早些年,在一次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简称绿色江河)的年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聚集在成都交流,突然在会场听到一声:“寒大夫来了”,志愿者们纷纷起身和一位身材瘦小精干的老人打招呼。寒梅微笑着回应每一位打招呼的志愿者。
几年过去了,寒大夫到了70岁古稀之年,她看上去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更重要的是她仍然一边坚守在医疗一线,一边做志愿者工作。
2010年10月,寒梅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人民医院退休。早在20世纪90年代,寒梅的一位同班同学杰桑·索南达杰,为了保护藏羚羊,和盗猎分子斗争英勇牺牲。那时她在可可西里看到了藏羚羊的生存状况后,下定决心要做一名生态保护的志愿者。
寒梅在退休之前,除了工作,每年都要跟单位请两个月的假,到绿色江河设立的保护站做志愿者,其主要工作是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做好高原医疗保障,以及担任在藏区的翻译工作。她那时候每天都忙忙碌碌,感觉时间不够用。
退休后,虽然志愿者的工作一直没有间断,但离开了医院,寒梅大多数时间休闲在家里。因此,刚退休那几年的寒梅,经历了和很多刚刚退休的人一样的“失落失重”期。
习惯了忙忙碌碌的寒梅,非常不喜欢每天无所事事的日子。她不愿意像有些老年人那样去打麻将、遛狗……而是希望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过得更充实、有意义。
寒梅说:“我曾经是一个孤儿,是共产党把我送到最好的学校,让我学会了知识,并且成为了一名医生。我虽然退休了,但还想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贡献给更多需要的人。而不应该就这样拿着退休工资,在家就为了一日三餐,什么也不干。”
其实,真正退休后让寒梅一时难以适应的,就是信息闭塞。那时候的网络通信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智能手机也没有现在这样普及。“刚退休的时候,不要说外界社会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就连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医院发生了什么,也一无所知。”寒梅说,这种闭塞,让她更加渴望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在退休生活之后大概三年的时间里,寒梅出去旅游、帮忙看外孙……过了一段这样的生活。虽然这是大多数老年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但在寒梅心里始终燃烧着一团火,她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再次灿烂绽放,而不是就此沉静。
“出去旅游是自己渴望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于是出去走走,但是走多了,看多了,依然还是解决不了内心的那种失重感。觉得这样的生活没有意思。”寒梅说。
生命再次绽放绚烂的光芒
“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着”,寒梅对此很坚定。于是,她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每一次的志愿者工作中。有一年,《再说长江》摄制组在无人区拍摄,寒梅作为唯一的一位医疗保障志愿者一直跟随了半个多月,她一个人要顾及几十个人,既是医生又是护士。那16天没有脱过一次鞋子,没有好好睡过一次完整的觉。她深感责任重大,在那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万一哪一位工作人员因为高原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她会愧疚一辈子。那时候的寒梅已经60多岁了,但她一直以强大的毅力和责任心支撑着自己。
在做志愿者期间,寒梅还给牧区的老百姓免费看病,带着志愿者们去看望牧区的老百姓。在医疗条件不是很好的地方,寒梅经常自己掏钱为牧区老百姓买药。
后来,越来越多的当地老百姓知道了寒梅、寒大夫,随着她的声望越来越高,也引起了当地一些医院的关注。好几家医院希望返聘寒梅,让她回到医院重新工作。寒梅最终选择了一家私立医院,这家医院给了她充分的“志愿者时间”。她可以在需要志愿者的时候随时去,没有志愿工作就再回到医院工作。后来,这家医院在她的影响下,也积极投入到志愿活动中,定期为志愿者们提供药品,慰问志愿者。
对寒梅来讲,做志愿者不仅仅是付出,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新事物机会。在做志愿者工作20多年的时间里,她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多数都是大学生。寒梅从他们那里学会了用电脑,学会了使用互联网,也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在科技和数字化时代,寒梅并没有觉得自己“老了”,落后于这个时代。这也使得她在返聘的医院工作使用电脑开处方看病时没有任何障碍。
“如果没有这么多年的志愿者工作,我会像很多退休的人一样,在单一和狭小的生活圈子中,越来越闭塞,也越来越与这个发展的时代脱节,自己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退化。”而寒梅至今保持着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如果手机中某个功能不会用了,哪怕走在大街上,她也会拉住一个年轻人向对方请教怎么用,“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一定要多学、多问。以前说年轻人要这样,现在老年人才更应该向年轻人学习。而大多数年轻人也是非常乐意讲解的。”
因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志愿工作,让寒梅对世界的变化更容易了解,也更能深切感受到我们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国家真的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聪明勤劳的民族。”生活在藏区的她,深刻感受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藏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当地的老百姓现在都有了医保,看病非常容易。医疗技术的发展让她惊叹不已,现在很多的技术放在她曾经20年前工作的医院,完全不能想象:心脏搭桥、换膝关节、脑出血……都可以手术医治,是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以前完全办不到的事情。
还有一个更大的变化是藏区的教育。如今,藏区的孩子们都能上学,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而且孩子们在学校一日三餐吃得很好,有的学校甚至可以每天组织学生吃五顿饭。不但孩子们接受教育是免费的,成年人也有机会上夜校。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只要自己愿意,都有机会提升自己、改变自己。
作为一名环境保护志愿者,寒梅对中国环境的改变也深有感触。她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对老百姓的影响很大,以前老百姓没有保护环境的概念,现在越来越知道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每一个人,藏区以前垃圾很多,现在越来越少……”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众多的老年人来讲,如何安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晚年呢?寒梅说:“建议老年人不要总坐着打麻将,对身体不好,哪怕去公园唱唱歌、跳跳舞,尽量让自己动起来。如果能有机会参与一些公益性社会活动更好。在参与这些活动中,不仅可以继续发挥余热,还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也可以使自己所学的本事不会消失。”
现在当一些人渴望享乐时,寒梅的经历让大家看到了平凡的生命也能绽放出绚烂的光芒,“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人活着总得做点什么”“人不能为自己而活”这些朴实的理念,让寒梅的晚年生活如此与众不同,也让人肃然起敬。
姜朴:超越自己,走出一片天
年 龄:78岁。
退休前:科研工作者。
退休后:乐观生活,积极学习,参与夕阳红老年模特队的训练与演出。
姜朴的父亲是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的入室弟子,母亲是高级服装设计师,在这样的环境下,使她从小养成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童年时代的姜朴随着家人四处迁徙,早就习惯了别离和动荡。后来,姜朴从事地质勘探工作,常年在野外跑,风餐露宿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却无法磨灭她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坚持素雅的装束,维持得体的发型、体态,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家……
一切的转变在2004年乳腺癌确诊之后,姜朴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这一年也正好是她将要退休的年龄,但工作一直是她生活的主旋律,停不下来,也不想停下来。那时,恰巧住在同一个病房的病友之前是芭蕾舞演员,也是第一届模特比赛的季军,在她热情推荐鼓励下,姜朴开始学习模特训练的课程。模特表演队的宗旨是弘扬中老年人积极健康的服饰文化,坚持“和谐、健康、快乐、奉献”的团队精神,通过参与各种演出交流和培训活动,展示中老年人的风采和品位。
与其忐忑地等待癌症带来的千疮百孔生活,不如去争取另一种自由。从起初刚进入模特队的紧张、陌生、拘紧,到渐渐熟悉,姜朴紧跟着学习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模特训练班,通过训练走台达到自信优雅、别具风采。201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在队长吴迪的带领下,在北京方家胡同46号院用快闪这一流行方式,演绎了“当旗袍遇上时尚”。当传统与流行碰撞,她们成为了北京这座城市中老年人群的时尚担当。
后来,模特队员们还远赴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国参与交流表演,展现了当代中老年人的风采。她们这些年的演出大多也是公益性质的,几乎没有报酬,大家都是凭着热情坚持练习。
不幸的是2016年在定期的复查时发现乳腺癌在另一侧乳房有新增发病,姜朴需要做手术。手术后,两只手只能做饭,无法提5公斤以上的重物,不能量血压,输液和抽血都需要在两只脚上完成。手术后一个月,队友们殷切召唤姜朴回归,因为有服装周的演出还等着她排练,姜朴没有犹豫,又马不停蹄地跟着大家一起训练起来。
“父亲生前曾经给我写过一幅字‘不与人争与己争,不羡虚名百岁巅’,这也是他一生的座佑铭,不断地追求突破、超越,实现自我。在这种不断的超越中感受生命的能量、热情。”在疾病面前,姜朴每天都需要不间断地按时服药,经常跑医院复查、做检查,放慢工作节奏,归于平淡,但也多了一个视角去审视生活。
姜朴虽然重病在身,但她积极面对,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也让自己的夕阳生活充满阳光。加入乐龄俱乐部,结交了很多朋友,加深了对服饰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能强身健体,还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从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展现美。辛勤的付出都有回报,夕阳红艺术团在历次的表演和比赛中赢得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认可,连续几年获得北京中老年模特大赛第一名的成绩。回望那次比赛的收获,姜朴说:“夕阳红不是固步自封停止不前,而是要与时俱进。参与本次比赛的目的之一也是要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穿搭知识,讲求节能环保,提升综合素质。”
进入老年,不论身体如何衰老,但精神永远饱满,灵魂永远年轻,对未来充满期待,保持老年生活的激情和热爱,活出精彩,这才不辜负时光,不辜负自己,这是姜朴对待自己和生活的态度。
高淑芹: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
年 龄:58岁。
退休前:北京市丰台区角门东里二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退休后: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继续参政议政,为社区的明天、为居民的生活权益争取更好的未来,从实际出发,建言献策。积极学习社会心理指导师课程,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层面的服务。
高淑芹曾以“知民情、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工作出发点,带领社区两委一站工作人员,建立了北京市角门东里二社区“智能民情图”,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综合服务平台。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她将民情图电子化,把民情图从纸上搬到电脑上,为居民提供基础服务,开通活动报名、服务诉求等互动版块,拓宽征求意见建议的渠道,形成线上线下党建服务网,使服务居民的工作更加方便、及时、有效。“如果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基础的数据,无从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和痛点。有温度的服务是优先解决居民们急难愁盼问题,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为工作付出从不求回报,2003年高淑芹成为北京市丰台区角门东里二社区的工作者,扎根社区18年,始终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任劳任怨,全身心地投入社区服务中,深受居民的爱戴。高淑芹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先进社区居委会主任”“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并光荣当选丰台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如今虽然退休了,但她退而不休,在今年的北京两会上,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的高淑芹表示:社区专职工作者已成为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线重要力量,在繁杂的工作中付出了巨大的艰苦和努力。但是,还存在着社区工作者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现象。她建议,应统筹制定岗位上退休的相关工作机制,为社工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时代快速发展,老年人成为了慢行者。当人们都在享受智能化生活便捷的时候,应回头看看老年群体,帮助他们跨越时代的鸿沟,这也是现阶段下责任与担当的充分体现。构建“普惠化、整合化、智慧化”就近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力求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家庭适老化改造服务需求,探索建立常态化家庭适老化改造服务体系。近十年来,提供日常简单医疗、生活帮扶、精神心理慰藉、其他服务及产品的一种养老模式。如何构建居家养老体系,探索发展的有效路径……高淑芹在工作中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尝试。
不断充实自我,热爱学习,为热爱的事情愿付出时间和精力。在疫情期间高淑芹考取了社会心理指导师(初级),在后续的社区顾问工作中用更多元的方法去服务群众,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居家办公的一个多月里很多人封闭在家,既有独居的老人,也有本身患了基础性老年病的居民,或多或少都需要倾诉的渠道,以排解心里的压力和焦虑。老年人需要陪伴与倾听,让他们心里感觉安慰、有人关怀。”
社区社会组织体量虽小,却能延伸触达社区的各个角落。高淑芹乐于做好社区业务知识的传帮带,处处起到表率作用。无论在职还是退休,她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根据社区的发展需要层次,链接公益资源,支持创新模式,扩大社区服务项目的影响力和受众面,传递正能量。
“为了避免退休之后寂寞无聊,我参加了国画学习班,变老不可避免,但是学习一门自己喜欢的技能也能让身心重新焕发出能量、热情。”高淑芹谈到喜欢的国画学习眼里闪烁着光彩,“观摩大师的作品,细品水与墨交融,颜色、笔法、意境,尤其是写意画中的开合与虚实、层次构图,一方面陶冶性情,另一方面也愉悦身心,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高淑芹以自身的经历阐述了退休后的精彩生活,丰富自我的同时心系社区,为社区的未来与发展继续作贡献……
支招——
做好老年生活规划,对自己的后半生负责
撰文 / 公长伟 心理学教师、资深心理专家
老龄化时代呼唤社会支持共同体,老年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关怀,其中,老年人自身的积极调整和子女的主动作为尤其重要。我国庞大的老年人基数也注定了各种差异性和复杂性,因此化解老年人的心结,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要根据不同的群体特点有的放矢,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除了从国家宏观角度进行战略部署、社会中观角度进行资源支持外,本文重点从老年人自身以及子女角度进行阐述。
首先,在满足心理需求的过程中,老年人自身是根本、是中枢。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就逐渐形成了积极老龄化的理念,意思是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就要使他们的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这个理念让人们认识到自己在一生中体力、社会以及精神方面的潜能,并按照自己的需求、愿望和能力去融入社会,而且当他们需要帮助时,能获得充分的保护、保障和照料。对此,心理学家洛伊斯曾经指出,决定能否过好退休生活的关键是要明白“退休以后干什么,而不是仅仅从什么岗位上退下来”。积极老龄化的理念一反传统上对老年人的社会定位,不再潜意识里将老年人消极地视为“日渐失能者”“无用者”“被忽视者”,而是要变消极观念为积极观念,提倡“积极养老”,鼓励老年人愿意用自己长年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继续为社会作贡献,实现“老有所为”,事实上这也是老年人本能的要求和愿望,既可以提高老年人的价值感、成就感、自我实现感,又能满足其精神需求。对此,老年人也要积极融入老龄化社会的历史潮流,主动顺应这种观念变革,真正意识到这种变革对自己身心健康和精神愉悦的积极影响和实实在在的好处。
其次,在观念更新的基础上,老年人要继续保持独立意识,积极规划,主动作为。假如没有重大疾病的困扰,老年人就要善于在步入老年之际,做好老年生活规划,要对自己的“后半生”有个“安排”,要解决一个“接下来我想要怎样的生活?”的问题。很多城市老年人退休后参加了社会公益组织、各种老年人俱乐部,或者进行二次创业等,生活内容充实,不但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感而且还可以为“银发经济”做贡献,不但排解了孤独,而且还靠自己的能力赚取了额外的“养老钱”。对于数量巨大的丧偶老人群体,也可以积极进行“牵手”活动,再续夕阳爱情,既能满足情感需求,又能找到相互扶持的“老来伴”。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年人骨子里的独立、积极和现实中主动、行动。
再次,老年人要重塑当“好学生”的积极心态,践行终身学习。尤其是在智能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更迭给老年生活带来了挑战。伴随国家积极推进的老年教育,老年人应遵循“减法原则”,有选择性地积极参与到终身学习中,参加老年大学、各种老年培训、俱乐部、沙龙等,总之要让自己处在一种“充电”的过程中,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让自己的心智和生活始终受到“活水源头”的滋养。
最后,老年人终究要日渐老去,应坦然面对身心功能的自然衰退和疾病的不时侵袭。尤其和子女的关系处理上要有自己的原则,保持一种“支持而不过度干涉,独立而不过于依赖”的分寸,分离而不分别。与其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不如选择向死而生,积极而有尊严地活着。
值得指出的是,每个人终将老去,作为子女,也要在忙碌的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关注和陪伴好老人,解除老人的后顾之忧,父母可以为我们坚守孤独,但我们绝不能让父母孤老而去,积极作为,主动尽孝,避免上演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万般无奈与终身遗憾。
图说——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退休生活更精彩
上海:七旬老人学画办展
|
尹玉凤和老年朋友交流画画感悟。 |
74岁学画画、76岁开了个人画展,尹玉凤老人用两年时间创作出数百幅绘画作品,用行动诠释了“今天也要重新出发”“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尹玉凤老人在新疆生活多年,老伴去世后来到上海,跟女儿一起生活。女儿张平是一名画家,她让母亲与妹妹的女儿阿籽一起在自己的画室画画。从此,尹玉凤开始了她的绘画之路。创作之余,她还给不少老年朋友分享画画的心得体会,结交了许多朋友。她说:“老年人应该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活好当下,活好自己的每一天”。
北京:活跃在社区里的老党员志愿者
|
退休党员刘宏萍(右)在社区文化站内指导居民学习舞蹈。 |
刘宏萍退休后开始积极参与社区治安巡逻、文化辅导等众多志愿服务活动,并担任居民舞蹈队队长。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街道共有60岁以上老党员5900多名,这些老党员积极参与街道组织的社区为老服务队、治安巡逻队、文化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辖区内老党员参与志愿活动比例近95%。社区“搭台”,老党员“唱戏”,让党员和居民共同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把优良传统传承给年轻人。
焦作:义务奉献在社区
|
退休党员张冬香(右三)和志愿者在河南省焦作市雕塑公园内进行红色宣讲。 |
2016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在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艺新街道成立。张冬香带领40多名退休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创建线上红色广播站,组织志愿者到大街小巷打扫卫生,擦洗公交站台,开展心理咨询疏导,调解家庭矛盾纠纷……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感染更多人。在张冬香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参与到工作站的工作中,为社会奉献爱心。
合肥:生命的乐章
|
在合肥市邮电新村小区内,83岁的吴荣坤(左)和妻子汪桂兰在家中展示捐献证明书。 |
在安徽省合肥市西园街道邮电新村小区,自2002年以来,30多位老人相继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捐献遗体是好事,如果器官还能用,就可以帮助其他人;如果不能用了,还可以用来做医学研究。”2006年,邮电新村小区居民吴荣坤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吴荣坤的老伴汪桂兰是学医出身,对遗体捐献有所了解,所以能理解这个想法。2011年,她也申请了遗体捐献。后来邮电新村小区不少老人也加入进来,大家成立了遗体捐献志愿者小组。
策划、执行/王尹
供图/中国全球图片总汇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