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万米高空,中国航天员刘洋娓娓道来期许——
“谱写新时代巾帼志愿服务更加绚丽的华章”。
今年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这位中国首位女航天员,亮明了自己另一个爱意满满的身份——“一名巾帼志愿者”。
作为2400万名巾帼志愿者之一,刘洋期待更多人知道——长期以来,各级妇联和广大巾帼志愿者,立足社区、面向家庭,扶危济困、守望互助,积极投身巾帼志愿关爱行动,关心困难妇女,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家庭幸福,为铸就中国梦贡献巾帼志愿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关于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的统一部署,全国妇联通过推广成功案例、开展示范培训等创新举措,统筹各级妇联积极建平台、强队伍、扩服务,引导新时代的巾帼志愿者开展理论宣讲、关爱“一老一小”、支持疫情防控……巾帼志愿服务正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
走心宣讲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
14张八仙桌、56条长凳、一套120英寸投影机——在安徽滁州鸦窝村,妇女之家的“这套行头”,让巾帼志愿者伍健平添了一份“把理论讲得越来越生动”的底气。
“‘小伍说书’,总是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如今,村里的群众都有一个习惯——时不时去瞧瞧村口的挂牌,有没有提示“小伍啥时候再开讲?”
作为村里的“明星”,伍健认准了,面向基层群众宣讲理论,“可不能让大伙儿不爱听、不愿听、听不进。”她给自己定的“说书规矩”一共4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村民互动,群众点单,说群众需要的、想了解的内容和最新的政策;有声有色,能够带动群众积极性;每次时长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
“坚持这4条,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讲明白,为啥咱们要听党话、跟党走。”伍健说。
宣传普及新思想、带头引领新风尚,是新时代巾帼志愿服务的核心任务。
如今,浙江“村嫂”、广西“桂姐姐”等一批巾帼志愿宣讲“王牌”团队,正纷纷用地方戏、快板、三句半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各地妇联还组织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保护环境、文明交通等巾帼志愿服务,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倡扬文明新风,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向纵深推进。
贴心服务传递党的温暖
摁下智能手环上的“SOS”键,天津武清的独居老人邵云湘没等多久,就接到了巾帼志愿者、社区女警刘素卉打来的电话。
“邵奶奶,我是小刘啊。”“小刘,我降压药吃完了。这两天腰疼得厉害,下不去楼,想麻烦你一趟……”
不到十分钟,刘素卉就冲到了邵奶奶家中,拿上医保卡,扭头奔向医院。前后不到一小时,药已送到邵奶奶手里。
天津市公安局妇联致力打造巾帼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已成立了18支公安巾帼志愿服务队。在社区街道、商超、学校等地,有女警的地方,就能看到她们右臂上的“巾帼志愿服务队”袖标。截至目前,她们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08项,接待、服务群众3.19万余人。
全国妇联启动巾帼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以来,各地巾帼志愿者纷纷行动起来,回应关切,为民解忧。
在昆明市五华区,由区妇联与区政务服务中心联合成立的“营商巾帼服务专员”队伍,让许多企业工作人员深感“少走了很多弯路”。她们针对企业项目涉及的审批事项,制定“一个项目、一张清单、一套方案、全程代办”的个性化服务清单。据不完全统计,这支志愿服务队已完成投资建设类审批事项帮办代办服务89项,跟踪主动服务企业148次。
湖北的“爱心妈妈”、江苏的“情暖孤童,快乐成长”、福建和山东的“广场舞大妈”、江西的“敲门嫂”等巾帼志愿关爱行动品牌,正通过常态化、便利化开展服务,把满满的爱送进家庭,把党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传递到妇女儿童心中。
应急服务诠释闻令而动
“请有序排队,保持安全距离”“请出示健康码,谢谢配合”“请佩戴好口罩,完成后不要逗留”……
这些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东城区、朝阳区动员巾帼志愿者行动起来,第一时间奔赴核酸检测现场,逐一提醒检测人员保持安全距离,实时告知排队情况,认真做好引导工作,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及儿童,她们主动上前提供帮助,耐心解答疑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巾帼志愿者积极响应全国妇联的倡议,有的立足城乡社区,投身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有的面向邻里家庭,在守望相助、关爱一线中发挥独特作用;有的发挥专业所长,在心理疏导、居家服务中倾情奉献,以实际行动同心战“疫”。
“24小时巡逻值班、重点人员排查登记、挨家挨户消杀送物资、服务核酸采样、隔离人员管控、代跑帮办等各项工作,社区的巾帼志愿者已成为基层防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拉萨市城关区木如社区党总支书记次旦央吉由衷地说。
从抗疫到救灾,这些年来,来自重庆、江西、安徽、河南等地的“姐妹帮帮团”“阿姨团”“平安嫂”等巾帼志愿者队伍,在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奔跑向前。随着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心理安抚等应急处置知识的不断普及,如今,巾帼志愿服务中,灾难救助类占比已达57.69%。
点滴爱心,汇聚成海。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巾帼志愿者们昂扬向前,勇于奉献,正以“一抹志愿红”激扬起各地劲吹“文明风”。
(记者 富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