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妈妈学科学,抖音话题播放量5.4亿次
“我和妈妈学科学,美丽家乡我代言。下面我和妈妈要为大家分享的科普主题是中国天眼是什么。”在刘汐瑶同学身后,是一幅自制的巨幅“中国天眼”彩绘图。面对镜头,她一边介绍天眼的原理、意义和成果,一边将“馈源舱”等字样的指示牌贴在画幅的相应位置。
视频的最后,妈妈向她提出一个开放探索的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参加天文学相关的研究,你想用射电望远镜研究什么呢?“我想知道宇宙里是否存在外星生命和外星文明,想知道宇宙是怎么来的,想知道地球是怎么来的,还想知道等等等等的东西呢……”满怀对星辰大海的憧憬,刘汐瑶说出内心一连串的好奇。
|
刘汐瑶和妈妈拍摄的“我和妈妈学科学”视频 |
启发科学兴趣、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在广大妇女儿童中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这是2022年“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的万千缩影之一。
2022年“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通过亲子互动方式,如“为妈妈朗读”“和妈妈一起朗读”“跟妈妈一起做科学实验”或“介绍家乡的科普教育基地、科学家”等多种形式,将科普知识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着重体现家乡科普资源、科教基地、科技场馆以及科技名人等。营造家庭科学氛围,增进亲子关系,提升农村学生及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如今,“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迎来收官阶段。自2022年4月启动以来,活动已覆盖全国26个省232个县730所学校,学生上传优秀视频作品10374部,总播放量已达5.4亿次。
多方联动打造“第二课堂”,全国各地掀起科普热潮
2022年“我和妈妈学科学”项目面向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基层地区妇女和中小学生开展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方的火热参与,掀起了学科学的科普热潮。
为确保活动顺利部署和有效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科协、妇女联合会、教育局、学校等单位深度联动,广泛动员,向青少年和妇女群体重点发力,推动科普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活动致力于成为学校科学教育之外拓展和延伸的“第二课堂”。通过参与“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青少年收获了在课堂、书本上学不到的多元化的科学知识。在开阔科学视野的同时,还通过各种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自主进行探索,充分激发了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
活动过程中,围绕科普场馆、科普助力乡村振兴、妇女儿童科学素质提升等内容,北京科技报、安徽科技报等媒体先后走进安徽省合肥市和淮南市,开展2022年“我和妈妈学科学”媒体采风活动,重点面向地方科协、妇联、学校等活动参与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及学生家长进行深度访谈,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呈现特色科普展品,向公众展示活动成果,分享活动经验,推介地方特色科普资源。
为了引导和动员更多妈妈及孩子参与“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国家冬奥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主任、北京服装学院教授、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刘莉,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闫桂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志博,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甄橙,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教授王兆军,苏州科技大学教授程郁琨,吉林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张然,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院副教授姜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典赞·2020科普中国”科普特别人物刘欢等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为2022年“我和妈妈学科学”录制寄语。
|
数位科学家为2022年“我和妈妈学科学”寄语,谈论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 |
其中,为了更好为参与活动的妈妈和孩子们做好示范,多位专家携手子女录制视频助力。例如,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典赞·2020科普中国”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物、我国首位乘“蛟龙号”潜入大洋的女科学家唐立梅首次带领女儿一起出镜,为“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录制亲子示范视频,以互动问答的形式,分享她从深海到南极的探险故事。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典赞·2020科普中国”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唐立梅带领女儿一起出镜,录制亲子示范视频 |
科学家作代言人,引领妇女儿童弘扬科学精神
你最钦佩的科学家是谁?六年级的余知乐同学最先想到的是从家乡走出去的科学家——邓稼先。“我和妈妈学科学,美丽家乡我代言。今天我和妈妈要分享的主题是国士无双——邓稼先。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邓稼先毅然决然地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回到祖国怀抱,投身核工业科研攻关,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余知乐和妈妈走进位于安徽省安庆市的邓稼先故居,为大家倾情讲解爱国科学家邓稼先的故事,带领大家一同感悟科学家精神。跟随她们的镜头,伴着缓缓而出凝重的背景音乐,我们仿佛又再次回到了有关上世纪的时代记忆中。该视频也由于动人的情感、流畅的表达、正能量的演讲内容、稳定的运镜,收获了大量关注和点赞,入选年度十佳视频。
据了解,2022年“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更加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特别邀请来自各界的9位杰出女性作为活动代言人,发挥广大农村女性带头人的榜样引领作用,提升活动品牌影响力和参与度,充分展示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巾帼力量。
她们分别是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北京国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侯宁,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卢宇彤,中核集团核动力院项目副总师、技术副总监罗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型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全国妇联执委曲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首席专家、全国妇联执委孙素芬,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史家教育集团总校长王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导航中心副主任、全国妇联常委王淑芳,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鑫源天然气有限公司、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尹建敏,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全国妇联常委朱兰。
王淑芳作为代言人表示,深刻理解“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应积极发挥妈妈对孩子成长的引领作用,科学把握“我和妈妈学科学”的深刻内涵,不仅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还要学习科学精神。
|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导航中心副主任、全国妇联常委王淑芳带领孩子一起录制科学实验视频,强调科学精神对实验成败的重要作用 |
助力乡村振兴,在希望的田野厚植科技沃土
打开“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在抖音、快手、北京科技报APP等平台的集合页,在#科学看家乡话题下,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突出家乡特色的众多科普视频。
其中有介绍家乡的科学家、科学名人的,例如:袁隆平、邓稼先、陈延年、李勋、李振亚、吴晗等;有学生和妈妈一起走进地方科技馆依托展品进行科普的,例如:扬州航空馆、凤台县气象局、永康博物馆等;有走进当地特色建筑、景点、自然风景区、名人故居的,例如:陈望道故居、国家稻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有介绍当地特色的动物、植物、食品的,例如:豆花、红枣、西贡蕉、稻花鱼等;还有和妈妈一起做科学实验的,例如:垃圾分类展示、水吸乒乓球实验、空气占据空间实验等。
“我的家乡在广西宾阳县古辣镇,稻田艺术位于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陆村内,是以各种天然颜色水稻为颜料,在超150多亩的稻田里,通过卫星遥感定点定位画出一个区域图,在不同区域的稻田里种上不同颜色的稻子,而形成的立体艺术图案。这也是古辣镇推进现代农村振兴的成果。”跟随韦予涵同学的镜头,一幅幅田园风光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展。
|
韦予涵通过“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向大家“安利”广西宾阳县稻田艺术 |
“从2016年开始打造第一幅《美猴王》稻田画开始,《飞天》《龙腾云跃》《凤凰呈祥》《功夫熊猫》《红船》《幸福宾阳》,每年稻田画打造的题材都不同,人们提起稻田画无不想起在宾阳……”在“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参与者的笔触下,像宾阳县这样一个个别致的乡村景观,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据了解,2022年“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还针对不同省份的家乡特色需求定制了资源包,先后对计划开展活动的31个省进行特色调研,包括当地特色的动物、植物、食品、建筑、景点、科普场馆、科学家、大国重器等,并根据调研情况制作1000篇科普读物资源包,为232个科普示范县(市、区)以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中小学生和妇女群体送去科学生产生活的科普内容、理念和方法。
来源:全国妇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