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特别关注 巾帼追梦人 最美我的家 女性社会组织 我们在行动 专题
巾帼网 > 特别关注 > 北京+30丨她记忆·她声音 姜秀花:北京世妇会精神从未走远
  • 北京+30丨她记忆·她声音 姜秀花:北京世妇会精神从未走远

    2025-07-09 10:08    来源:《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
  •   1995年,中国承办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会议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成为全球性别平等事业的里程碑。在北京世妇会召开30周年之际,为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倡议,中国将于下半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30年前,北京见证了世界妇女追求平等的决心。30年后,各方将再次聚首北京,共商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大计。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历史交汇。本刊特开设“北京+30丨她记忆·她声音”专栏,邀请北京世妇会亲历者分享她们的珍贵记忆和感人故事,回顾30年来中国妇女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共同展望妇女事业更加光明的前景和更加灿烂的未来。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姜秀花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参与者,她说:“我有幸参与北京世妇会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及系列‘北京+’纪念活动,亲历和见证这一国际妇女运动的里程碑事件。北京世妇会上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所宣示的重要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搭建了我认识和理解中国妇女运动与国际妇女运动互鉴共融关系的桥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我对中国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问题的认知和对未来的美好想象。”

      1988年,机缘巧合之中,中共党史专业毕业的姜秀花一头扎进全国妇联,围绕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事业的职业生涯就此开启。她参与了妇女研究所的创建,成为实实在在的“老妇研”。而北京世妇会的亲身经历,让她更加明白倾听不同声音对一名妇女研究者的意义,自此,她踏上了更加多彩的职业探索之旅。

      结缘深厚,开启职业探索之旅

      姜秀花还记得1995年的那个4月,那时她正在浙江调研,单位忽然来电,通知她参与北京世妇会非政府组织论坛办公室的工作,自此她便与北京世妇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怀柔龙山会议区工作的十几天,姜秀花因为肩负着办公室值班的任务,所以只能抽空到隔壁的论坛会场跑马灯似地浏览。“虽然我当时的工作主要是收集各方信息,以服务于论坛的顺利召开。但值班之余,我总会抓紧一切时间到论坛会场观看、聆听、收集资料。论坛期间共举行过大大小小5000场各类活动,虽然我没能完整地参加过一场,但是,在火热的论坛现场,我聆听到世界各地妇女对平等、发展、和平的执着与向往;在飞扬的海报和鼎沸的队伍中,我感受到妇女的自由与开放;在各种声音的交汇中,我充分体会着全球妇女发展事业的无限魅力。我也更加明白倾听、辨析和回应不同的声音之于妇女研究的重要性,这促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倾听来自不同群体的心声,不断丰富对妇女问题的认识,并在职业探索中不断成长。”

      北京世妇会结束后,姜秀花将收集到的资料一一进行梳理,把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生殖健康的文件翻译收进《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国际观点与动向》一书;组织专家翻译数篇报告收进《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国家报告集》;参与2005年、2015年和2019年妇女白皮书的编撰以及第二轮至第四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起草;参与三次《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执行情况非政府组织影子报告的编撰……

      在北京世妇会及后续行动的参与中,姜秀花以《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框架为基础,不断丰富自己对性别平等及妇女问题的认识,更学会了如何从国际视野看待中国妇女运动和国际妇女运动的关系,日益构建起关于中国妇女运动在国际妇女运动中的独特地位和特殊贡献的认知框架,这在她的职业探索中留下了丰厚的积累。

      姜秀花说:“在我的研究生涯里,妇女健康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世妇会以来,我在20多年从事妇女健康研究的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不少的基层妇女和男性,聆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妇女健康问题的认识,我也深刻体会到行动研究对妇女健康促进的重要性。”

      开阔视野,影响深远的里程碑

      在北京世妇会之前,联合国于1975年、1980年、1985年分别在墨西哥城、哥本哈根和内罗毕召开了三次世界妇女大会,确立了平等、发展与和平的主题和总目标。姜秀花认为,前三次世妇会无论是对于中国妇女运动,还是对于改革开放后起步不久的中国妇女研究都影响有限。而北京世妇会的筹备和召开,带来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理念、新议题,打开了中国妇女连通世界的新窗口,打开了中国妇女研究与行动的新视野。正如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伊斯马特·基塔尼在北京世妇会开幕式上代表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表的讲话所言:这次大会是联合国妇女事业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一系列全球会议的高潮,奠定了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新时代。

      北京世妇会的主题是“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次主题是“教育、健康和就业”。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达成促进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利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框架,为妇女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目标和行动方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大会期间,来自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个组织的3.1万名妇女(包括5000名中国代表),举办了5000多场活动。大会弥漫着极具人文色彩的氛围,充斥着“妇女权利即人权”“妇女的问题不是妇女的问题”“用妇女的行动改造世界”“赋予妇女权力”等一系列饱含激情的声音,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关于妇女问题的认知和行动取向。姜秀花说,北京世妇会期间,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共主办了60场专题研讨会,35个展览,7场各民族文艺演出,40场与各国妇女的联谊活动,71次友好交流座谈,论坛和交流的议题之新、覆盖之广前所未有。

      姜秀花记得,在1993年天津师大暑期培训第一次引进社会性别内容时,学员们还是一头雾水。随着北京世妇会筹备的推进和顺利召开,社会性别主流化、针对妇女的暴力、妇女与贫困、妇女与健康、妇女与环境、妇女赋权、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等议题,已经在研究者心中扎根发芽,他们已经可以在新的领域与世界进行对话。

      姜秀花表示,北京世妇会的召开既展示了中国妇女的新形象,加强了促进男女平等与妇女全面发展好经验的交流,增进了与全球妇女界的了解与沟通,推动中国妇女运动更深地融入国际妇女运动的滚滚洪流,同时也极大地开拓了妇女研究的视野,拓展了妇女工作的领域。“我在十几年主持或参与联合国人口基金社会性别宣传倡导、社会性别与生殖健康、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等项目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把北京世妇会的精神融入其中,在倾听、辨析和回应中倾注真情和关怀,让每一个项目、每一场活动成为自我赋能和赋权妇女的过程。”

      成就斐然,谱写世妇新篇

      男女事实的平等是20世纪政治上的大计划,北京世妇会就是要把这个伟大事业引进21世纪。姜秀花回忆道,《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要将性别观点纳入所有政策和方案制定,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妇女发展规划政策协调起来;要求各级政府、国际组织和机构作出承诺,确保性别观点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主流,即男女平等权利、平等责任、平等机会以及平等参与。

      姜秀花表示,北京世妇会所宣示的精神,在世界催生了积极变化。在联合国系统,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已经被公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性别视角被纳入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各个领域,并逐步融入全球治理的各项政策框架。联合国要求各国在人类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背景下审查《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执行情况,并与《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执行情况结合起来,进一步表明妇女问题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跨领域的全球性别平等议题,性别平等不仅是妇女运动的目标,而且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作为率先执行《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49个国家之一,在北京世妇会开幕式上就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30年来,党和政府发扬北京世妇会精神,积极履行承诺,为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加速行动。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把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纳入党的施政纲领;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融入各领域各方面,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治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妇女儿童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妇联改革建设使桥梁纽带作用更牢固更紧密,广大妇女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半边天’的重要作用,人生舞台愈益宽广。”姜秀花说。

      中国执行《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取得的积极进展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妇女儿童领域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中国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经验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但环顾当今世界,姜秀花认为,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依然面临多重障碍,实现平等、发展、和平,力争不让任何一个妇女儿童掉队,依然需要世界各国恪守北京世妇会精神,把妇女工作放在优先位置,加速行动,使妇女目标成为2030年议程的早期收获。

      姜秀花说,今年下半年即将召开的全球妇女峰会承载全球妇女期望,是共商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她期待此次全球妇女峰会凝聚共识,推动性别平等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教育领域,确保女孩平等受教育,提高女性教育水平;就业方面,消除性别歧视,创造优质岗位,支持女性创新创业;健康领域,加大对妇女健康的关注与投入;政治参与方面,鼓励更多女性参与决策,提高女性政治代表性。作为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姜秀花表示,中国在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方面责任重大。要继续发扬北京世妇会精神,总结经验,探索创新,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全球妇女携手创造公平、和谐、美好的世界。

    北京世妇会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组委会部分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右一为姜秀花)。

     

      文:张佳敏 

      图:受访者

      【责任编辑:滕歌】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

    关于我们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版权所有 2025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3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2号  京ICP备10020604号-6

    投诉举报电话:010-65103955,6510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