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是一场马拉松。”这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安徽省合肥市蓝天救援队(以下简称“合肥蓝天”)队长苏琴常常和队员们讲的一句话。
2012年加入合肥蓝天,2015年担任队长——这场公益“马拉松”,苏琴已经跑了13年,“坚持的关键,在于能否守住公益的初心,享受助人的过程和快乐。”
奔跑的13年里,苏琴和身着蓝色队服的队员们,上千次出现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水域救援、城市寻人、防灾减灾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的现场,成为令被困者心安的“救援蓝”。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公益救援和志愿服务中,发挥专长,发光发热。
作为一名女性救援队长,苏琴期待今年召开的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凝聚各国智慧,聚焦妇女在应急管理、社区韧性与全球合作中的关键角色。“愿峰会推动更多女性站在一线,用勇气与智慧守护生命,共创平等、安全、可持续的未来。”苏琴说。
“救援蓝”冲锋在危难一线
“80后”苏琴是全国蓝天救援队中为数不多的女队长之一。
游泳、驾船、潜水、陆搜、急救导师,训练、救援中的苏琴是一位“全能型选手”。这源于她儿时的“英雄梦”和长期从事户外运动练就的过人的胆量、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抗压能力。
在合肥蓝天队员们的眼中,“这位女队长,巾帼不让须眉!”“她专业技能过硬,我们队员都佩服;她愿意倾听每一位队员的意见,熟知我们每个人的脾气性格,善于用人;她思维缜密,判断果决精准,人送外号‘福尔摩斯·苏’;她总是带头冲在一线,把最危险的地方留给自己。”
在苏琴的带领下,经过数次救援一线的淬炼洗礼,这支队伍也愈发默契团结。
2020年夏,暴雨袭击江淮大地,从新安江、长江到巢湖、淮河,安徽境内洪水暴涨。7月14日,皖南一处山区需要潜水员下水排查搜索。接到任务,苏琴带着10名队员紧急出发,抵达救援现场已是深夜。担心持续暴雨会影响能见度,苏琴果断决定连夜下潜,一头扎进冰冷的水中……到搜索任务结束时,她已经冻得嘴唇发紫。当年汛期,苏琴带领队员累计出动救援人员824人次,转运受困群众517名,全员累计服务时长55296小时。
这两年,苏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培养骨干队员身上。但遇到大型救援,她还是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大型救援现场情况复杂、人员复杂,救援的条件和环境也更加复杂,但只要我在,队员就会觉得安心。”
2023年2月,土耳其发生7.8级强地震,苏琴作为蓝天救援队驰援土耳其抗震救灾总协调,带领14名专业队员,会同各地蓝天救援力量火速驰援。7天的救援中,苏琴和队员们按各自技能分为多个救援组,在6个任务点昼夜不停地展开搜救,以严明的纪律、决不轻言放弃的精神,赢得了土耳其民众的尊重和信任。
这些年来,“东方之星”沉船救援,台风水灾救援,安徽、河南等多地抗洪救灾,在甘肃为地震受灾群众搭建临时安置房,缅甸地震救援……苏琴和她的合肥蓝天从未缺席。
他们参加跨国救援的视频资料也被纳入应急管理培训案例库,为民间救援力量参与国际救援提供了实践范围。
为提升团队快速反应能力,去年苏琴提议,合肥蓝天组建了由40多名队员组成的快速反应小组,制定并细化相关规章制度,每人配备并随时携带激流救生衣等装备,一旦需要,即可快速抵达并展开专业救援,有效提高了救援成功率。
“志愿红”传播急救技能
“救援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救援。”这是苏琴一直秉持的理念。“我们把救援和必备的急救知识传授给身边人,当灾害来临时,他们就能第一时间自救和互救,有效保护自己和家人,这个力量可匹敌成千上万的蓝天队员。”
近十年来,合肥蓝天走进全市各大中小学开展了2100多场宣讲,受益学生近200万人次。大数据显示,近年中小学生由意外引发的溺亡逐步下降。这样的成果,让苏琴和队员们欢欣鼓舞。
今年,他们扩大宣传面,走进校园面向老师、走进企事业单位面向广大职工开展急救培训。
苏琴认为,学校是孩子除家庭外的主要活动场所,“掌握不同场景下的急救流程,学会烫伤处理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术、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等急救技能,关键时刻就能救命,甚至挽救一个家庭。”
这些年,苏琴还策划实施了“城市寻人”“用心关爱让爱回家”和“助力复学、救在身边”等一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如今都已成为合肥蓝天的品牌项目。
“坚持志愿服务并不容易。”苏琴说,合肥蓝天的每位队员都有本职工作,“加入蓝天,除了要付出时间、体力、精力,还要自带‘干粮’。”经过严苛的入队训练和考核后,还要通过艰苦训练掌握很多技能,“急救、声呐、潜水、破拆、无线电知识……每位队员至少要有一个专长,不然到了救援现场反而会添乱。”
这几年,加入合肥蓝天的女性也越来越多。在工作中,她们是警察、律师、医生、企业经营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闪闪发光。在家庭中,她们是母亲、妻子、女儿,承担着生活的重任。但在救援现场,她们又都是挺身而出的“女英雄”。
结合十几年的志愿经历和救援经验,苏琴希望,“有机会做一个公益基金,从专业技能培训和意外赔偿保障等方面,赋能全国从事公益救援的志愿者。”在她看来,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提高志愿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将引领和激励一群人甚至一代人的公益理念。
“2025年全球妇女峰会将为妇女公益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苏琴说,“这个时代给了每位女性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生于伟大的时代,更要以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行动,不负伟大的时代!”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