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乡镇16个村社,240名妇联执委,联系3600户家庭……
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每名妇联执委联系15户左右的家庭”,为妇联执委引领服务联系妇女儿童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玉龙县妇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妇联“转作风、大调研、大走访、察妇情、办实事”活动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基层妇联执委网格化管理机制,以“构建妇女儿童网格体系、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为载体,助推“三访、四察、五送”活动走进千家万户,切实跑出妇联组织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加速度”。
“网格”网出新活力
制定妇女网格机制,这种想法源自玉龙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和虹云的一次“脑洞大开”。一次工作调研中,黄山镇长水社区的综治网格管理体系给她带来了很大触动。说干就干,她召集县妇联班子成员、乡镇妇联、村社妇联积极研究,在黄山镇长水社区先行组建了妇女网格员进行试点。
效果出奇的好。“自从组建了妇女网格员,基层妇联执委走村入户排查发现处置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能力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了平安社区建设。”黄山镇长水社区妇联主席和耀萍兴奋地说。
根据试点经验,玉龙县妇联决定在全县16个乡镇各选取1个村开展妇女网格员示范工作,通过各乡镇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每个村社都建立妇女儿童网格体系。
按照每位妇女网格员联系15户左右家庭、便于联络和管理的原则,组建了每个村社大约由40名妇联执委、年轻女党员、妇女代表、巾帼志愿者组成的妇女网格,建立起妇联主席联系副主席,副主席联系妇联执委,妇联执委联系妇女网格员,妇女网格员联系家庭户妇女,主席、副主席和执委同时兼任妇女网格员,由网格员邀请所联系家庭建立每个村社大约40个妇女网格群的四级妇女网格机制。
截至目前,全县16个乡镇16个村社有妇联执委240名,每名执委联系15户左右的家庭,共联系3600户家庭。
培训提升执行力
“妇女网格员机制建立起来了,但基层妇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工作标准,将难以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和虹云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面对这一问题,和虹云想尽办法、多处协调、争取资金,终于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以沪滇扶贫协作项目的方式,对基层妇联执委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基层妇联执委的培训,主要是到偏远一点儿的少数民族山区进行培训,因为那里的妇女群众更需要关心关爱。”
培训现场,妇联干部、党校讲师为基层妇联执委传经送宝,通过典型案例、以案释法等方式,深入讲解家庭教育、控辍保学、预防早婚早育、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化解等内容,发放《玉龙县妇女素质提升宣传手册》,积极引导网格员当好政策法规和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员、家庭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社情民意的信息员。
培训过后,很多基层妇联执委收获满满。“通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黎明乡基础设施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妇联执委作用发挥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黎明乡副乡长、乡妇联主席和国花说,“通过基层妇联执委培训,培养一批妇女示范带头人,这对全乡精神面貌的提高会起到很大的引领作用。”
据介绍,今年以来,玉龙县妇联干部联合党校讲师、专家学者跑遍了16个乡镇,对“三访、四察、五送”内容以及统计表格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讲解。培训完后,以妇女网格员为基础,各乡镇妇联积极动员全县妇联执委和巾帼志愿者积极投身到活动中来,主动深入农户,与妇女群众深入交流,察看家庭情况、妇女情况、儿童情况,认真解读惠民政策,积极宣传法律法规。截至目前,走访家庭2432户4138人次,其中患病妇女1560人,化解矛盾纠纷31件,走访“两新组织”21个,建立“两新组织”妇联10个。
破难赢得群众心
“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调研、大走访是基础,察妇情是关键,办实事才是落脚点。”和虹云介绍,玉龙县妇联始终坚持“村社妇联大遍访、乡镇妇联针对访、县级妇联重点访”原则,针对村社妇联、乡镇妇联汇总反馈的问题,专门召开分析研判会议,力所能及能办的马上办,不能立马解决的想办法办,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技能培训、“两癌”筛查、关心关爱等“为妇女儿童办实事”活动16件。
“两癌”逐渐成为农村妇女身体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对此,玉龙县妇联主动联合县妇幼保健院,到全县16个乡镇广泛宣传发动。玉龙县妇幼保健院院长梁海荣介绍,县妇幼保健院自2018年开始对农村贫困妇女实施“两癌”筛查,四年间总共筛查了2.5万多名妇女,并积极与妇联进行深度合作,争取到了妇联对65名“两癌”患者的救助,救助金额26万多元。
通过走访了解,还发现个别地方的基层妇联执委妇联人意识和参与活动意识不强,基层妇女对创新就业、家庭教育期望高等问题。玉龙县妇联认真分析问题,统筹各类资源,坚决破解难题:联合爱心企业向基层妇女儿童工作者捐赠价值26万元的洗涤用品;举办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专题培训班;举办ICDP第三期初级培训师培训;对困境妇女开展慰问救助……
“‘三访、四察、五送’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基层妇女网格员用耐心、细心、爱心和责任心入户走访、反映问题、解决矛盾,赢得了村社干部和广大妇女姐妹的肯定,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补充。”和虹云说。
(记者 周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