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大滩镇自然村,走进村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服饰加工车间里,一排排缝纫机飞快地运转着,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做着手里的活儿。
“搬到这里后,我成了全职主妇,心里有点没着落。”坐在缝纫机前的杨怀美讲述,她没想到,曾经只能为家人缝缝补补的手艺,如今成了增收致富的本领。“现在我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心里特别踏实。”
“这个厂开在了家门口真好哇,我们每天既把家里照顾了,又在厂里上班把钱挣了。”在自然村服装厂,还有17名妇女同杨怀美一样实现了“楼上安居楼下乐业”式的家门口就业。
自然村集中安置点,是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集中安置点,共47户163人,其中脱贫户36户122人,留守妇女17人。
“像建立自然村这样的就业帮扶车间,广元市有45个。”广元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科科长李明武介绍,2022年,广元市委、市政府立足老区本地实际,高位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进一步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安居
“峻岭绝壁险,山高跌死鸡”,这是杨怀美原村所在地流传了几代人的顺口溜,也成为当年这个贫困山村的真实写照。
杨怀美一家五口人,因村庄交通环境落后,人均收入2300元,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成为解决自然村脱贫难题的主要出路。
2016年,朝天区委、区政府同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四川铁投集团共同研讨,商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安置点于2017年开工建设,2018年实现了搬迁入住。
一座座白墙黛瓦的房屋在安置点整齐划一,5.4公里的高标准硬化公路从大滩镇直通自然村,随着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自然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2018年底,杨怀美家实现了脱贫。
村庄脱贫了,但如何让村民安居并“稳得住”,广元市高位带头推动,几乎全市总动员合力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今年年初,广元市委主要领导调研朝天区大滩镇自然村安置点,走进安置点搬迁群众家里实地察看居住环境,详细询问搬迁群众入住后的生活条件、经济收入,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随后,广元市组建工作专班,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及副市长任副组长,农业农村、人社、乡村振兴等28个行业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广元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四大班子”全面参与。建立了“市领导联系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制度”,落实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等6名市厅级领导干部联系指导7个县区1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目前,广元市共计落实80名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开展专项调研50余次,解决安置点及搬迁群众实际困难100余个。
乐业
上午十点,冬日暖阳,随着清脆响亮的鞭炮声,广元市前瞻服饰有限公司自然村分厂顺利开业了。工人们手里拿着厂长派发的开业红包高兴得合不拢嘴。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是民革朝天支部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整合资源借智借力,与区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妇联共同努力,引进广元市前瞻服饰有限公司在大滩镇自然村开办了分厂,这是公司在广元的第一个分厂,也是第一个建在村里百姓家门口的厂。
广元前瞻服装厂厂长蒋波介绍,自然村分厂从建设到初期投产仅用了15天时间,预计该厂全面投产后,可解决大滩镇80余人的就业问题,产值达800万元以上。“我们还提供免费就业培训,让留守妇女掌握一技之长之后再上岗,真正从源头解决就业问题。”蒋波说。
杨怀美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在各部门的帮助下,杨怀美的丈夫和女儿都解决了就业问题。通过朝天区劳务专业合作分社派遣用工,杨怀美的丈夫陈兴峰在中铁15局就业,年收入5万元左右。女儿则在省铁投集团的帮扶下,到铁投集团川交路桥公司上班,年收入达10万元左右。
杨怀美一家的现状,是广元市深化“五个一批”促增收的生动体现。
广元市将2022年确定为“后续扶持就业创业年”,要打造16个市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创业示范点,全力确保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务工增收,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至少有一人就业。
“五个一批”指实施以工代赈赈济一批、产业发展带动一批、务工就业促进一批、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公岗兜底帮扶一批。
自2021年以来,广元市在集中搬迁安置点召开专场招聘会135场次,提供岗位7万余个。依托东西部协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向省外转移就业24287人,在45个就业帮扶车间和社区工厂吸纳就业559人,在280个集中安置点新增公益性岗位289个,调整保洁、疫情防控、护林、巡水等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1417人。
2022年,通过强力推进“五个一批”,预计还将解决上万搬迁群众的就业创业和增收。
振兴
在自然村,为了群众安居乐业,促进村庄振兴,村社区“两委”坚持暖心服务,让搬迁群众有温度。
建成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配套文化室、卫生室、广播室、便民超市,同时在安置点不断加强法治宣传,引导农户网格内自治,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并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树新风活动……
“未来还要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在广元市朝天区以工代赈事务中心干部严超看来,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建设,为自然村的村民发展、村庄振兴插上了“翅膀”。
据悉,2022年,广元市以金融活水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计划在未来5年投放超50亿元信贷额度。
广元市以工代赈事务中心主任邢万里介绍,前不久,中心与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广元办事处签订“金融助力广元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协议”,从信贷支持、其他金融服务等四方面制定了15条具体措施,拟在符合条件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建立并打造“金融+政务+村务+电商+民生+物流”六位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站100个,并提供5年50亿元以上的信贷投放额度和各项优惠政策。
“比如,将为搬迁户量身定制金融产品。”邢万里进一步介绍,组建金融服务小组深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对搬迁户及经营主体开展评级授信,根据不同经营主体,推出“肉牛羊贷”“智能农户小额信用贷”等多元化信贷产品,探索在安置点建立农综站,满足搬迁户政策、求职、物流、金融、保险等多种需求和服务。
“相信农村金融服务站建成后,和电商、物流等服务的加持,自然村的产业必将得到飞速发展。”严超说。
(记者 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