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妇联主席李晓惠这几日更深切感受到,开展群团协同化建设后,志愿者在防汛抗疫中发挥的作用更明显了。
2019年青海省委印发《青海省推进群团协同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青海省委改革办的精心指导和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群团组织紧紧围绕强“三性”、去“四化”的改革要求,以“组织共建、阵地共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融、人力共育”为目标,坚持试点先行,推进群团协同化建设,基层群团的力量强了、阵地多了、服务实了、社会影响力大了、群众关注度高了。
基层组织力量更强服务更实
李晓惠所在的林川乡,下面有一个尕寺加村,2021年被确定为青海省妇联群团协同化示范点。尕寺加村建立“爱心超市”,村民凭村级群团组织提供的证明,在超市统一建立档案,发放积分卡,根据村民参与村活动的情况,如“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美丽庭院文明创建、国家政策知晓等,每人每月凭积分可免费领取相应物资物品。
在李晓惠看来,“爱心超市”成为群众需求的采集点,村级群团组织通过协同化建设,资源共享,整合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服务力量,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
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通海路街道文成路社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黎峰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社区党委注重群团组织建设,党建引领,实现“工会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活动阵地的共建共享,打造了“群众之家”。自2017年党群阵地建立以来,免费接待群众达7万余人次。
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多为兼职。文成路社区开展群团协同化建设后,一改单兵作战模式,能整合的尽量整合。李黎峰举例说,“三八”妇女节的活动,由妇联组织牵头,工会、共青团、残联也一起参加活动。分散的力量汇合到一起,活动的规模扩大了,群众更加受益。重要节点的活动、宣传、特定群体帮扶等都可以协同来做。初步估算,文成路社区群团一半的工作量得到缩减。
社区干部的工作量缩减了,群众的获得感则更强了。几年前,严桂英为照顾突发脑出血的丈夫,提前退休,来到文成路社区居住。她发现,在给丈夫办理残疾相关的证件时,社区提供的服务更方便了。
多位受访者认为,坚持党的领导是群团协同化工作的根本,推进群团协同化建设,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领导是根本,群团协同化建设只有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走好“党建带群建”的路子,才能确保群团协同化建设不跑偏、不走样,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基层组织是群团协同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青海省各地在人员配备上采取增加公益岗位、群团组织工作人员相对集中使用、“减上补下”、遴选群团干部等方式加强基层工作力量;在工作经费上加大财政支持和对下补助力度,多方筹集资金的渠道进一步畅通;在阵地建设上共建共享“群众之家”“党群之家”,实现了一室多用。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鼓励社会化工作者到乡镇(社区)工作,每月补助500元乡镇(社区)津贴,共补助社会化工作者工资71.4万元。不断为群团组织提供新鲜血液,强化社会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充实基层群团的骨干力量,2018年新招录的10名社会化工作人员全部充实到乡镇、街道办,并从州总工会下派2名社会化工作人员到基层,基层群团的队伍力量得到充实。
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
青海省群团协同化建设主要在村社区、乡镇、县市三个层面。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群团协同化建设工作具有特色。海晏县组建县委群众工作委员会,将工青妇三家人、财、物等进行相对集中管理,将三家工作统一谋划、制度统一完善,三家合署办公,分管群团工作的县级领导担任主任,统一领导全县群团工作,工青妇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主任。突出党建带群建,自上而下形成了“县有中心乡有站,村(社)有之家户有典型”的群团四级服务体系。
海晏县妇联主席哈玉萍曾担任过基层团委干事、妇联干事,在乡镇工作时分管妇联工作。以前当干事时,一个口下一个文件,就是一个活动,群团协同化建设后,“坚持统分结合,能够整合的就整合起来”,哈玉萍切身的感受是,能省钱、省人力,实现资源共享。大型活动、困难群体慰问等都能发挥规模效应。
近几日,海晏县基层干部既要抗疫还要抗洪,工作压力非常大。8月22日,海晏县总工会牵头,提供资金,团县委、县妇联一起参与,慰问一线抗疫抗洪干部职工,“效果非常好”。
群团协同和保持群团各自的特点之间如何平衡?在哈玉萍看来,各群团服务有交叉,但并非完全相同。各自有特点的工作,还需单独完成。群团协同是在保留各群团特色的基础上,尽量统一,对各群团的工作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实施意见》明确,坚持统分结合,突出个性特征。各级群团组织既按照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又顺应“大群团”发展需求创新实践,努力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执行上同力,不断增强群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在青海省政协副主席、总工会主席马吉孝看来,群团协同化建设,关键是通过“协同”,有效解决基层群团缺编制、缺人员、缺经费、缺阵地的“四缺”问题,为广大群众提供集约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
群团协同化建设成效显现。青海各级群团围绕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生态保护、民族团结、维权服务、品牌创新、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实施协同化项目100余个。青海省总工会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投入资金2921.4万元,支持各群团实施协同化项目49个;共青团青海省委协同各群团开展全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项目;青海省妇联先后开展以思想引领、家庭教育、阵地建设、技能培训、干部教育等为主的群团协同化建设项目15项;青海省科协牵头组织6家群团单位联合举办“沉浸式”音乐党课;青海省残联牵头实施城镇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青海省红十字会协同省级5家群团组织在群团组织联点村实施“暖心工程”电热炕改造项目,推动群团工作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
三个“始终”三个“注重”
据了解,《实施意见》印发以来,在省委改革办的精心指导和同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群团组织结合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坚持群众需求,形成了“海北样板”“海晏方法”“黄南模式”等为代表的一批经验做法。这些原创性的经验做法可以梳理归纳为三个“始终”、三个“注重”,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注重机制创新,注重基层基础,注重服务实效。
围绕“谁来做”的问题,青海省各级党委将群团建设纳入党建总体部署,完善“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通过成立党委推进群团协同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群众工作部、群众工作委员会,设立群团党组,对群团工作实行整体联评联考等多种方式,加强了对协同化建设的统一领导。
青海省群团协同化建设紧紧抓住协同“这个方法”、融合“这个方向”、服务“这个关键”,聚焦解决权益维护、帮扶济困、素质提升、就业创业等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如,青海黄南州将创建“工人先锋号”“巾帼标兵岗”“青年文明号”等各项主题活动与“道德模范”“黄南好人”“最美职工”等表彰活动结合起来,联合开展帮扶慰问等系列活动20余场,救助群众3247人(次),发放慰问金351万元。
青海玉树州玉树市积极构建网络帮扶平台,将群团各类帮扶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线上、线下帮扶渠道,逐步实现“一门通办”“一站式”服务,更直接更便捷地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将工作力量、经费保障、服务举措落实到基层、惠及群众。
青海省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群团协同化建设中,要持续抓好乡镇、街道、园区和社区群团组织这个桥头堡,积极探索群团组织有效覆盖的途径和方式,大力消除“空白点”和“盲区”。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群团之家”“群团服务中心”等服务阵地建设,进一步激活、丰富和拓展服务功能,形成服务合力。
(记者 王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