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00后”大学生跟随老师来到浙江金华磐安县双溪乡,为当地居民讲授中国结编织技艺和网络直播技术。两个月后,5名“00后”培育出一群“土教授”,“土教授”们还通过直播等方式将经验分享给了更多人,这套“没人看好”的家门口创富模式结出了奇迹之果,小小中国结织出了共富梦
9月2日那天,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双溪乡山早村村民陈宝仙,决定理个利索的短发,翻箱倒柜找出新衣服,再戴上了金耳环,她觉得这样才有点像她的新身份。第二天,这名深山女性站上“金华-四川山海巾帼共富”讲台,为来自四川和本地的100多名“学生”讲课,她讲的是“中国结技艺与网络直播”,与她一起的还有12名同乡。
“中国结技艺与网络直播”,这是金华巾帼云创联盟秘书长、义乌工商学院腾讯直播基地客座教授胡艺潇的暑期实践课题。今年7月,胡艺潇带着5名“00后”大学生来到双溪乡,希望把中国结编织技艺和网络直播技术带进乡村,助力乡村留守妇女和老人家门口创业致富。陈宝仙和其他12名同乡便是这个课题实践的“代表作”。
暑期结束,这个课题有了一份超出预期的成绩单:5名老师教会400多个“学生”做中国结,培育“土教授”6名,编制中国结1.5万余个,发布短视频400余场次,发放村民工资近两万元。这套“巾帼家门口创业”模式吸引了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的创业带头人前来学习,并成功复制到2000公里外的大山里。
深山女性登上讲台变“教授”
6名深山女性怎么成了讲台上的“教授”?故事要从两个月前说起。
受金华市妇联委托,7月18日,胡艺潇带着5名“00后”和一车红绳来到双溪,打算在这里举办一期磐安巾帼共富新匠人工坊培训会。
磐安是纯山区县,双溪深藏在群山之中。一直以来,这里留不住年轻人,留守的多为老人、儿童、妇女,收入来源少。
而山早村又是双溪乡的偏远山村,山高路远,交通极为不便。7天培训,陈宝仙每天起个大早,走40分钟山路,坚持了下来。看着一只只精美的中国结在自己的手中诞生,她十分高兴。结业那天,陈宝仙领到了30元工资,这是她这个月唯一的一笔收入。更让她惊喜的是,“00后”老师不仅教会她用手机直播,还送她一套直播工具。
培训结束,陈宝仙领回10天内做1000个中国结的任务,回村立马把姐妹们叫到家里来,免费补贴吃喝,凌晨3点起床琢磨,拉上老公到处跑腿送货。同村人都说她‘着魔’了。
1000个中国结如期完成,得到了老师们的点赞,陈宝仙喜不自胜。后来,她主动学习手机直播,目前已独立直播30余场次,“茶农宝仙阿姨”的名头渐渐在网上传开了。
小小中国结织出村民共富梦
和陈宝仙不一样,“旁听生”王利正的学习之路没那么顺利。培训班在双溪,隔壁窈川乡的王利正没有学员资格,只能旁听。她是川一村的妇联主席,一直想给村里留守老人和妇女找一条家门口增收的门路。学艺成功后,她无私地把技术教给了村里没有固定收入的奶奶们,并鼓起勇气邀请老师到自己村里去上课。
在过去的66天时间里,磐安巾帼共富新匠人工坊培育人数增至400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只有18岁。
在共富路上任何人都有追梦的权利。礼府村村民陈兰菊今年54岁,听说中国结这个项目,她走了40分钟的山路来到培训班,说出想学编制中国结的心愿。
18岁的潘怡宁和爷爷相依为命,从最初刚被选中上培训班时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爷孙密切配合,他们已经做了上千个中国结。如今,潘怡宁也成为最小的中国结“土教授”。
“70后”外来媳妇李秋兰因丈夫意外致残,欠下不少债务。“本来不知道怎样才能偿还债务,没想到中国结让我和丈夫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这样的感人故事,太多太多,一根红绳编出了无限可能。6名“土教授”带着一身手艺,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带去致富的机会。
“山东也有人要来学了嘞,我要忙‘死’了。”现在,陈宝仙一有空就在笔记本上写心得体会,她想整理出一点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
就这样,双溪乡这套“没人看好”的家门口创富模式结出奇迹之果,成功辐射到磐安县内的窈川、尚湖、大盘、玉山、盘峰等乡镇以及四川、山东等省份,6名“土教授”还将站上更多的讲台,把自己的奋斗故事分享给更多人。
(记者 姚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