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事业阔步前进、妇女发展长足进步、妇女工作成果丰硕、妇联改革向纵深推进。本报今起推出“一线调研·宁夏行”系列报道,充分展现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群众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奋斗汇聚“她力量”、用实干撑起“半边天”,为全面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贡献巾帼力量的卓越风采。
在宁夏移民博物馆,“共产党好,黄河水甜”这句代表着移民群众心声的话占据了一面墙。也是在宁夏移民博物馆,来自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的移民妇女马慧娟前不久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深情讲述起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而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的首场“代表通道”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她还曾将这句话带到人民大会堂,通过媒体向世界讲述了自己因移民搬迁而改变人生的经历,以及她的家乡今昔巨变的精彩故事。
巾帼之花在这片热土绽放
红寺堡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地,马慧娟是移民搬迁的见证者、受益者,也是亲历者和记录者。
被称为农民作家的马慧娟,在种地打工之余,坚持进行文学创作。她用手机写作,曾摁坏了13部手机,记录了许多和她一样的农村妇女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记录了一个个充满乡土气息的故事。从2016年第一本书《溪风絮语》出版,马慧娟至今已连续出版了7本书,发表了200多万字的文章。她通过文字表达对这方热土深沉的爱,让广大读者感受西部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后来,马慧娟还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选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从黄土地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今年7月,马慧娟又当选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兼职副主席。
马慧娟是移民女性群体的代表。事实上,在红寺堡,女性力量一直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坐落于红寺堡区的宁夏移民博物馆内,有一个展示红寺堡先进典型人物的板块,其中精选出了“左手泥土,右手诗书”的马慧娟、“命运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全国三八红旗手徐海侠、“群众的声音听到耳中,群众的难事放在心上”的全国劳动模范王燕华等7位优秀女性的事迹。女性数量占据展区共14位先进典型人物的一半,成为不折不扣的“半边天”。
近期,宁夏移民博物馆内专门设置的“红寺堡区妇女事业发展的温暖足音”展览区域也已经正式开放。“我们坚信,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巾帼之花在红寺堡这片热土绽放。”同样身为一名外来移民的红寺堡区妇联主席佘莉说起这句话时,眼中有光。
在宁夏,红寺堡女性的故事并不鲜见。背靠这个伟大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普通妇女通过努力和奋斗迎来了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时刻。
宁夏妇女十二大代表刘莉是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一名移民妇女,也是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中白麦苗人物原型之一。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移民到闽宁镇,从立兰酒庄的一名勤杂工到车间主管,刘莉与贺兰山下的移民小镇闽宁一起迅速“拔节”生长。
“我的学历不高,只能靠比别人更用功更努力。我每天都随身带着小本子,把看到的、想到的、学到的记下来。”刘莉笑着说。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如今,从一颗葡萄到一瓶酒的过程,刘莉可以用自己的理解生动地讲出来。
“现在工资涨了,日子好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有了更大的能力做好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刘莉的感悟还不只这些,在每一次的讲解中,她都会真诚告诉来访者“是党和国家的移民搬迁政策和闽宁镇的发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给了自己追梦圆梦的机会”。
“娘家人”助宁夏姐妹圆梦
马菊莲同样是移民搬迁政策的受益者。
在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移民妇女马菊莲的凉皮店十分出名,生性要强不服输的她不但靠经营凉皮改变了以往穷困的命运,也给家人带来了相对富足的生活。
“我做的凉皮这么受客人欢迎,有秘诀呢!”面对记者的采访,以往质朴腼腆的马菊莲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马菊莲的故事从“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开始。13岁时马菊莲跟随家人从泾源县移民到良田镇。家里人口多,负担重,小小年纪的她就懂得了“一技在身不愁没饭吃”的道理。16岁起在给别人打工卖凉皮时,她用心学习制作凉皮的手艺,此后她白手起家,靠着借来的50块钱,在当地做工的人都要经过的铁桥附近摆起了凉皮摊……没想到后来铁桥慢慢形成了一个小市场,她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如果不是宁夏妇联组织自上而下推动的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马菊莲的凉皮生意也许会一直以小摊的形式存在。直到当地妇联的工作人员找到她,问她需不需要贷款。马菊莲算了个账:有店面了,每天早晚能多卖几个小时,肯定赚得更多。对于妇联组织送上门的服务,马菊莲没有犹豫,当即办理了4万元的贷款。此后为扩大经营规模,又贷了一笔7万元的妇女创业小额贷款。
如今的马菊莲,不仅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拥有了3家凉皮店、1个凉皮加工厂和十几个加盟店。通过网络,她的凉皮最远还卖到了广东、福建等地。
“第一是味道,第二要实在,干啥不要骗人,实打实做。”怀着最初的梦想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她勇敢前行,同时还带动了当地20多名妇女一起创业。
正是来自妇联组织的支持,帮助了许许多多像马菊莲一样曾经身处困境的妇女。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宁夏有10万名农村妇女依托80亿元妇女创业贷款实现了人生梦想。
在宁夏移民博物馆内有一篇《红寺堡妇女赋》,其中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携手共圆家国梦,功高劳苦胜须眉”,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红寺堡女性力量是宁夏353万妇女的缩影,全区各族妇女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美好生活,用行动彰显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作为妇联组织,我们将继续为广大妇女建功立业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带领全区各族妇女姐妹积极投身建设先行区和美丽新宁夏的生动实践。”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君兰说。
(记者 刘旭 茹希佳 周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