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问子女要钱的生活真有味,你比我闺女还亲呐!”9月20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南下王村年近70岁的蒋阿姨拿到近千元的来料加工费后,边拉着亲自送钱上门的“格姐”朱金燕的手边激动地说。
“格姐”朱金燕的快乐
蒋阿姨的感动源于两个月前的一次走访。7月,“格姐”朱金燕在例行开展“周三”服务日走访时,发现早年丧夫,腿脚不方便的蒋阿姨总是坐在家门口,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便和老人攀谈了起来。聊家常中,她得知老人的子女们很少去看望老人,有时头疼脑热都没人照顾,心情有些沮丧。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朱金燕去老人家里更勤了,经常陪她唠嗑,给她剪指甲,还每天把假发、饰品等简单的来料加工活儿送到她家,让老人有事儿做,转移她的注意力, 还按时把老人做好的产品送回经纪人那儿。两个月下来,老人得到了第一笔收入。
除此之外,朱金燕两个月内还连续5次到老人两个子女家里,希望他们协商好怎样赡养老人。9月15日,在每月召开的家事圆桌会上,老人的两个子女和该村干部、平安网格员、驻村律师一起,积极协调老人赡养问题,经过多方调解,确定了探望老人的具体方案,最终缓解了家庭矛盾。现在子女到老人家走动次数更频繁,一家人其乐融融。
一桩潜在的危机解除后,朱金燕终于松了一口气。“作为一名‘格姐’,能帮到大家,觉得很快乐。”
6万余名“格姐”时刻服务妇女儿童与家庭
朱金燕是金华6万余名“格姐”服务妇女儿童及家庭的缩影。今年以来,金华市妇联持续深化“一格一姐”工作机制,不断丰富“格姐”工作内涵,总结提炼形成“格姐”“六字”工作法,助力守牢家庭平安防线。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格姐”“六字”工作法中的“六字”是指“走、排、宣、联、解、促”。其中“走”就是走遍千家万户,全覆盖了解妇情民意;“排”就是有的放矢排查,精准摸清家庭情况;“宣”是宣传引导,全方位营造平安建设浓厚氛围;“联”则是联合职能部门,聚合力筑牢平安底线;“解”就是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家庭难题;“促”就是促进素质提升,多渠道赋能家庭成长。
“格姐”是哪些人,为何能做到“一呼百应”?记者带着好奇走进了金华永康的芝英一村,只见村庄干净有序,村道花团锦簇,户户庭院绿意盎然,随处可见妇联元素,最显眼的莫过于村主干道的一侧墙体上清楚地展示着的妇联“一格一姐”总览表,表中清晰的记录着“格姐”的名字及联系户等信息,每个“格姐”服务联系7~10户家庭。
芝英村妇联主席应美英介绍,市县镇村四级妇联干部、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等都可以成为“格姐”,根据“四必访四必应”工作要求,对家庭进行“三色管理”,每周三都要走访联系家庭,面对面开展婚恋观引导、矛盾纠纷排查、法律知识宣传等工作,每月15日还要召开家事圆桌会,邀请村干部集中化解家事纠纷,解决妇女遇到的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三色家庭”预警标准、工作流程及帮扶举措,今年6月,金华市妇联还联合市委政法委等7部门出台《金华市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三色”分类管理工作方案》,全市6.13万“格姐”充分利用“四必访四必应”平台,走访家庭64.6万户次,排查出三色家庭1726户,发现问题1601个,解决问题992个。与此同时,成立210余支“格姐”帮帮团,成功帮助97户“红黄”家庭走出困境。截至目前,累计参与家事纠纷化解2008件,成功化解1956件。
赋能家庭教育素养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排查化解家事纠纷,金华市妇联还注重源头治理,积极赋能家庭教育素养提升,成立了浙江省首家“家长大学”,开设学制三年的“共同成长”家长实验班,首批招收180位家长,每月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同时,设立“婚姻家庭成长加油站”项目,推出《家事法有约》108期,开展婚姻家庭关系辅导1500余次。针对零就业家庭、“4050”等不同女性群体开展创业就业帮扶,建设全市来料加工“巾帼共富工坊”71个,开展农村妇女电商培训精准帮扶活动1784场次,累计发放来料加工费近10亿元。
化解纠纷、助力增收、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在金华,处处可见身穿粉红马甲、奋战在一线的“格姐”,她们积极践行“六字”工作法,用热情和细心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
(记者 姚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