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冲锋衣,是我们为县城中学的学生加工的校服,还有床单被套,这段时间,学校的订单比较多!”
1月6日早上9点多,在全国妇联定点帮扶乡村振兴基地、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荣益达乡村振兴车间,正在忙碌的女工周雪英指着一件正在加工的校服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荣益达乡村振兴车间位于陇南市西和县西峪镇河坝村,距离县城5公里左右。早上9点多,室外寒风凛冽,河坝村里还一片安静,但此时的车间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
开到家门口的“车间”
“我在这里上班已经4年了,刚开始做起来比较慢,现在已经非常熟练,车间是流水线作业,像上领、卷边、拉腰等这些工序我都可以做!”周雪英告诉记者。
周雪英今年四十来岁,原本是个地地道道的家庭妇女,除了种地,就是在家带孩子。几年前,荣益达乡村振兴车间招工时,周雪英报了名,经过培训后上了岗。因为之前就在村里学过缝纫技术,周雪英很喜欢这个工作。
“去年年底,车间的订单一下子多了起来,最近我们一直在加班加点地赶活儿。”周雪英说,“最近两个月的收入都在五六千元,去年一年我个人收入4万元左右。家里有3个孩子,一年开销很大,这份工作对我很重要!”
“来这里上班很方便,既能照顾到孩子老人,还能有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我觉得很适合我!”同样在这里上了4年班的王海红对记者说。
从家庭主妇变身上班族
“从家庭主妇到企业职工,她们的精神面貌完全变了!”采访中,西峪镇妇联主席姚云林这样告诉记者。
姚云林还是河坝村的包村干部,从2018年荣益达商贸有限公司在村里建厂、招工、培训,直到女工们上岗,姚云林参与见证了整个过程。
姚云林还记得,几年前村里的妇女们刚到车间里上班时,因为平时大家在村里闲散惯了,忽然来到车间上班受到纪律约束,很多人觉得不适应。那时总有妇女拉着她问这问那,问补助何时兑现、问报酬什么时候发放,或者嫌管理太严,反映各种不满。现在大家都是一个劲儿地埋头忙工作,再没有人给她打电话或是反映问题了。
走出家门,走进工厂,从家庭主妇变身上班族,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上班挣钱的过程,更是帮助农村妇女拓展眼界,找到自信,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姚云林告诉记者,村里之前有个单亲妈妈,年纪不大,丈夫因病去世后,她和两个孩子一直靠低保相依为命。帮扶车间建成后,姚云林上门动员这名妇女来车间上班。但因为长时间生活封闭,这名单亲妈妈与社会有些脱节,不愿意也缺乏勇气出来工作。在姚云林多次动员下,她终于走出家门,来到车间参加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这名单亲妈妈逐渐适应了,她变得乐观开朗了很多,对生活也有了新希望!”姚云林说。
复工复产迎新春
尽管最近比较忙,周雪英还是抽空儿为丈夫和孩子们买了新衣服和新鞋子。“新的一年要有新面貌。”她正琢磨着春节走亲访友要准备哪些礼物。
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荣益达公司也为员工们准备了福利。负责人罗小强告诉记者:“今年我们给公司员工发放的福利是大米和菜籽油,我们还会评选一批优秀员工,对她们给予奖励!”
据了解,西和县荣益达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及销售各类校服、工作服为一体的服装工厂。工厂自建成以来,便把实现“妇女就近务工、挣钱看家两不误”作为目标,积极发挥“扶贫车间”带贫致富作用。自2018年以来,全国妇联便对该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甘肃省、陇南市县各级妇联也在生产、培训、发展的各个环节给予了该公司支持。在脱贫攻坚期间,车间对当地贫困未就业妇女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培训454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3人),帮助2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顺利脱贫。
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在全国妇联相关部门及帮扶干部的指导下,该车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扩大公司规模和经营范围,进一步强抓订单、吸纳员工,目前,公司现有员工100余名,主要来自西峪、十里、卢河等附近乡镇。员工月收入在2500~6000元。
“去年以来,由于疫情原因,企业的生产受到了影响。不过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企业的订单直线上升,订单比往年上升了20%。目前,企业的生产已经完全恢复正常,这几天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任务,我们争取在腊月二十二给大家放假!”罗小强说。
春节即将到来,女工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新年愿景。
“供三个孩子读好书是我新年最大的愿望,新的一年我要继续好好干下去,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周雪英笑着说。
“新的一年我要加油干,争取让自己的收入更稳定,生活越来越幸福!”在车间忙碌着的王海红对未来充满期待。
(记者 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