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教会孩子自立,教会爷爷奶奶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任务,一定要把善良和爱传递给孩子,不能让留守儿童的教育在成长中留下缺失,甚至造成遗憾。”3月28日,在甘肃省妇联举办的甘肃省第七期家庭教育师资骨干培训班上,前来参加培训的学员冯亚瑾这样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全省家庭教育骨干师资队伍服务家庭的能力和质量,同时结合甘肃省正在开展的“三抓三促行动”。3月28日,由甘肃省妇联举办的甘肃省第七期家庭教育师资骨干培训班在兰州市开班。这是继2017年以来甘肃省妇联第六年举办这样的培训活动。
点亮一个孩子,点燃一个家庭
“我们一些学校的老师总要求孩子让爸爸妈妈来开家长会,但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冯亚瑾说。
冯亚瑾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教育局专职督学,同时也是本期家庭教育师资骨干培训班的学员。冯亚瑾告诉记者,2008年她去武威当地一所偏远山区小学检查工作时,发现来学校开家长会的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后来她才了解到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迫于生计都外出打工了,这件事深深触动了冯亚瑾。
从2008年开始关注家庭教育,到2017年参加甘肃省妇联举办的家庭教育师资骨干培训班,冯亚瑾已经参加了这样的培训6次。2021年,在全省首批骨干讲师选拔中,冯亚瑾还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聘为甘肃省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骨干讲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些年她每年至少有100场关于家庭教育的宣传讲座,并且有很多场次都是公益性质的。
“很多人不理解我,跑来跑去没有报酬,图个啥,但我觉得点亮一个孩子,点燃一个家庭,是我坚持做家庭教育讲师的初心。”冯亚瑾说。
据悉,甘肃省妇联此次举办的第七期家庭教育师资骨干培训班有来自全省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的96名学员,因为培训名额有限,其中甚至有部分市州的学员是自己主动报名、自费参加培训的。在为期近一周的培训中,学员们将接受由甘肃省妇联邀请的家庭教育专家开展家庭教育与子女成长、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自我关爱等培训课程。
“今天的讲座,让我明白了在家庭教育中作为父母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托起学校教育的基础”……采访中,学员们向记者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
“家庭教育公益巡讲”广受好评
2017年9月,甘肃省妇联在兰州市榆中县启动了“陇原妇女面对面·母亲讲堂乡镇行”活动。此次活动以“母亲讲堂”的形式,围绕家风家教、心理健康、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开展了宣讲。在当地妇联组织的精心安排下,活动意想不到的火爆,参与活动的人员大大超出了预期。参加活动的妇女们纷纷表示,宣讲的内容为她们打开了看向外面的窗口,让她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也感受到了应该担负的家庭教育责任。
此后,宣讲活动持续了两个多月,全省82个县(区)、市的182个乡镇近3万名妇女参与其中。
这次活动后,甘肃省妇联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省级妇联,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应当发挥引领、指导作用。从此,以“母亲讲堂”等为形式的相关家庭教育培训活动一直持续了下来。
2020年以来,为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甘肃省妇联与省教育厅决定联合开展“家风润陇原——百场万人家庭教育公益巡讲”活动。活动的主旨确定为向所有家庭宣讲良好家风建设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引导广大家庭了解少年儿童身心成长规律,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策略,巡讲内容中还专门设计了“儿童安全守护”相关内容。宣讲期间,甘肃省妇联家儿部持续跟进,与讲师们一起,走遍了全省各市州,细致地感受现场听众的体验,每天宣讲结束,大家在一起继续推敲琢磨,根据实地反馈,不断改进、修正。
2021年7月,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主办方特意安排讲师们围绕“双减”话题进行宣讲,帮助家长理解国家“双减”政策对人才培养、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2022年10月开始,甘肃省很多市州开始了线上教学,主办方特别增设了《疫情期间父母如何养育和陪伴孩子》《同在屋檐下,关系更融洽》等主题内容,满足了人们当下的实际需求。
据悉,从2017年以来,家庭教育公益巡讲已经逐步成长为陇原大地上家庭教育的知名品牌。巡讲所到之处,广受各界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为贫困县域的脱贫攻坚、为每一个生命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依靠。仅2020年以来,甘肃省妇联牵头开展的“家风润陇原”线上线下省级公益巡讲活动就达592场,受益人群达到585万人次。
3月28日,甘肃省妇联一级巡视员王方在甘肃省第七期家庭教育师资骨干培训班上表示:“希望受培训的学员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依托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开展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经常深入到基层乡镇、村(社区),开展灵活多样的家庭教育宣讲、宣传,同时关注支持困境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不断探索总结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典型经验。”
(记者 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