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协同多方力量,通过加强政治引领、拓展发展通道、维护合法权益、织密服务体系,引领服务联系广大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女性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凝聚“新”力量、注入“新”活力
建成7600多个“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其中互联网、快递、物流、外卖、货运、网约车、直播等新业态妇联274个;打造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江苏模式”;为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赠送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保险、关爱包、暖心包……江苏协同多方力量,通过加强政治引领、拓展发展通道、维护合法权益、织密服务体系,引领服务联系广大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女性,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凝聚“新”力量、注入“新”活力。
在党旗下凝聚
江苏省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5年)在妇女与经济领域明确提出“保障新业态女性从业人员劳动权益”。围绕这一目标,江苏省政府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依法依责担当履职,多方联动同向发力,加强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女性的政治引领和服务管理。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江苏省妇联积极争取将“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工作纳入省委常委会、省委深改委年度工作要点,争取将建设情况纳入社会组织评估指标,融入党建一体化推进格局。全省13个设区市委、60个县委将“三新”领域妇联建设纳入党建工作大局,建成7600多个“三新”领域妇联组织,推动建成156个省级示范试点,互联网、快递、物流、外卖、货运、网约车、直播等新业态妇联274个。
在赋能中蓄力
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间,43岁的刘洪丽来到沭阳怡亲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应聘“妈妈岗”。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沈小利表示,公司开设了20个工作时间灵活的岗位,并对应聘的“宝妈”提供免费培训,帮助她们获得一技之长,备受欢迎。
随着江苏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快递、外卖、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中女性就业人数不断增加。针对她们的职业现状和发展需求,江苏通过落实就业支持政策、实施就业促进计划等,拓宽女性职业发展空间。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泛引导吸纳女性群体参加养老家政、直播电商等就业容量大的职业培训,实现上岗就业、提技增收。
江苏省妇联推出“妈妈岗”灵活就业促进计划,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在电商运营、文案策划、图文设计等以对外发包工作的方式设置灵活工作岗位的新业态“妈妈岗”等四类。宿迁市首批“妈妈岗”已经到位,共征集到98家企业提供的7000多个就业岗位。
在平等中就业
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业态及灵活就业,江苏切实保障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在出台政策时融入性别视角、推动“新职伤”保险试点、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友好型就业环境。
在江苏,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正在进行中。常熟市美团人事经办人员对这项试点赞不绝口。“去年,我们平台有位骑手在送餐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腰部受伤。经询问常熟市人社局,按照工作人员给的清单,当天一次性上传了所有材料,人社局立即启动部门联动办理机制,7个工作日就完成职业伤害确认。”
不仅如此,江苏还推进400专线体系服务衔接职业伤害待遇申请全环节,实现平台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双向受益,将曹操出行等7家平台企业从业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建立全省统一的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待遇给付、风险控制等制度体系,实现了服务项目全覆盖、经办制度标准化和业务流程一体化。目前,江苏省累计有223万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参加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在关爱中奔跑
去年寒假,网约车司机刘琴将孩子送到了南京市妇联开办的新就业形态群体子女托管班后,得以在外安心工作。
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女性“急难愁盼”,江苏通过实施实事项目、关爱行动等,将健康关爱、法律支持、暖心服务送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女性身边。
江苏省总工会实施康乃馨互助保障“牵手行动”,为全省2万余名女职工技术技能人才、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困难女职工赠送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保险,在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中突出女货车司机、卡嫂等群体。
江苏各地将新就业形态群体女性关爱服务纳入政府民生实事,依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骑手驿站、暖蜂驿站等阵地设置巾帼暖“新”站、打造“妇女微家”,提供女性关爱包。
除此之外,江苏省首家市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站在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挂牌。在服务站内,律师定期接访,为该市各行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提供各类法律咨询服务,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较为集中的讨薪、工伤、人身损害赔偿等纠纷,开通维权绿色通道,切实维护好女性职工的劳动权益。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