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妇联创新打造“嘉家福”品牌,全面深化家文化、家文明、家服务“三家”内涵,建成嘉善了凡家风馆、海盐钱氏宗祠、海宁仰高阁等家风教育基地,设立婚调工作室、家事“共享法庭”、红娘工作室等功能室,发布儿童友好地图,实现从“一家美”到“万家福”
春日的周末,南湖革命纪念馆东副楼一楼临展厅内,嘉兴市民张女士带着10岁的女儿穿梭在“中华好家风”主题展区,驻足于“嘉禾好家风”专题展前,母女俩细细阅读。这场融先贤家风、红色家风、时代新风等为一体的沉浸式家风体验,让市民在参观学习中感受到中华家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传承。
好的家风会在言传身教中帮孩子立好人生的坐标,让家庭发展更有幸福底气。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妇联创新打造“嘉家福”品牌,全面深化家文化、家文明、家服务“三家”内涵,实现从“一家美”到“万家福”。
“嘉风”传家:深耕家文化让幸福底色更鲜亮
在今年嘉兴“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中,来自海宁的陆亦昕讲述了自家“爱与传承”的故事。作为一名特教老师,她不仅用专业与爱心使特殊儿童重拾自信,还带动全家人参与爱心传递,生动演绎了新时代好家风。
好“嘉风”在禾城大地流淌。近年来,嘉兴充分挖掘地域深厚的家风文化资源,开展“嘉禾好家风”系列主题活动,编发《嘉兴名人家风家训》《记忆里的家风故事》等,建成嘉善了凡家风馆、海盐钱氏宗祠、海宁仰高阁等家风教育基地,进而推进“小阵地+精品线”家风文化宣传模式,推出8条新时代家风传习之旅精品线路,直观展现家风魅力,推动优良家风落地生根。
文明乡风,家风传承是抓手。作为全国妇联移风易俗试点城市,嘉兴创新实施“新风拂心——移风易俗深化行动”,充分发挥妇女议事会作用,以节俭宴请为突破口,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建立群众自我管理、自觉践行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累计节俭办酒1800余场,节约婚宴开支9000余万元,农村宴请花费平均减少40%。同时,创新打造“数字家宴”平台,实现家宴一键预约、移风易俗宣教、个性化服务等功能一体集成,家宴礼堂办酒建档率达到90%以上。
以家风传承助力家庭文明、乡风文明,以“嘉禾好家风”擦亮嘉兴文化标识,让家风传承在根脉之地有了更鲜亮的印记。近三年,嘉兴涌现出全国最美家庭、五好家庭11个,省级78个。
“嘉心”共筑:培植家文明让守护更坚实
“真没想到打个电话就把家里的事给解决了!”嘉兴市南湖区的李大姐和丈夫因孩子教育问题闹得要离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12338热线,没想到第二天就有调解员带着心理咨询师上门调解。之后连续三个周末,李大姐夫妇和调解员、律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组团“唠嗑”,最终夫妻俩平和签下调解协议。
以12338维权服务热线为统一标识,嘉兴市集成家事调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家庭教育等12项服务事项,设立婚调工作室、家事“共享法庭”、红娘工作室等功能室,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调解员“三师一员”专业力量,整合家暴警情、妇联执委走访等多源信息,推行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三色法”工作机制,通过红、黄、蓝三级预警分类管控,实现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精准化解。“三色法”工作机制入选全国女性社会组织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特色项目。
不仅如此,“婆婆嘴”“妈妈心”也在基层治理中展现了十足能量。目前,嘉兴已拥有“桐家姑嫂”“和阿姨”“潮城木兰”等26支巾帼志愿调解队伍,参与诉前调解、心理疏导、家事回访等工作,充实基层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干部工作力量,构建线上一键受理、线下一站式服务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嘉家”幸福:做优家服务让家庭更美好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清单》,嘉兴市儿童友好地图帮助家庭合理规划出行路径“最优解”的做法入选。该地图涵盖科普、图书文化、名人故居、生态探索等七类主题60多个儿童友好基本单元,串联起5条精品线路,持续“解锁”嘉兴家庭遛娃好去处。
在嘉兴,家服务链接起了美好家生活。全国妇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童成长”项目在全市已设立81个项目点,服务家庭2025个;“青蓝万家”家庭教育社区实践项目从童成长、童呵护、童友好、童探索四个维度开展活动,实现了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与基层家庭的零距离对接;全面推进家庭教育讲师团等专家队伍建设,培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才、志愿者3268人,入选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试点……做优家庭教育服务,给嘉兴家庭带来了可感可触可及的幸福感。
为畅通家庭服务“最后一公里”,嘉兴还积极强化家政服务,实施“禾城嘉嫂”培育行动,通过“妇联+社区+家政企业+物业”搭建家政服务供需一键对接的数字服务平台,打造10分钟巾帼睦邻家政服务圈。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赵丽焕)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