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特别关注 巾帼追梦人 最美我的家 女性社会组织 我们在行动 专题
巾帼网 > 我们在行动 > 百名女大学生讲述抗战故事丨一条军毯,一件公文包,
见证了军民鱼水情
  • 百名女大学生讲述抗战故事丨一条军毯,一件公文包,
    见证了军民鱼水情

    2025-08-26 10:00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   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展柜里,一件看似不起眼却又弥足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前,游客默默驻足,倾听它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条军毯,是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中缴获日军的战利品,它不仅见证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八路军打破的荣耀,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之间的深情厚爱。

      “身经百战”的精神火炬

      “这条军毯的主人是开国上将杨勇。1937年9月25日,震惊中外的平型关伏击战在山西省灵丘县白崖台乡乔沟一线打响,其中最惨烈的一战在乔沟西侧的老爷庙展开。战斗中,八路军第115师686团副团长杨勇带领战士们在老爷庙前的坡地上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肉搏,刀、枪、石块、拳、牙都成了武器。”这些细节,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副馆长白卫疆早已烂熟于心,但每次讲到这里他都会停顿一下。那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88年前那场刻入民族血脉的惨烈战斗中。

      “当时尽管八路军已经夺取了阵地,但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不断向老爷庙发起反扑,杨勇和营长邓克明先后负伤。最终,经过血战,八路军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毛泽东同志赞誉其“是最好的政治动员”,全民族抗战信心由此升腾。

      平型关大捷后,经师部决议,缴获的千余条日军军毯优先分发给后方医院的伤员,负伤杨勇分得其中一条。此后,这条军毯伴他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成为首战大捷的珍贵纪念。

      1958年,已是志愿军司令员的杨勇撤离朝鲜时,将军毯赠予灵丘籍机要参谋武锦,并动情嘱托:“这是平型关的战利品,请转交灵丘人民。胜利离不开乡亲们带路、运伤员、搬物资的付出,代我问候老乡们。”

      1982年离休返乡后,武锦携军毯走遍灵丘,向群众讲述革命故事,多次参与全国性传统教育活动。2007年平型关大捷70周年前夕,他将珍藏半世纪的军毯捐赠给纪念馆。

      这条“身经百战”的军毯,承载着八路军“亮剑”强敌的壮烈与荣耀,八十八载岁月里,它已从战场信物化作精神火炬,为后人照亮前进道路。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外景

      跨越生死的托付

      隔壁展柜里,一只略显破旧的公文包同样承载着一段跨越生死的革命情谊。88年前,儿童团长孟令海接过它时,八路军教导员张文松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等打完胜仗,我回来取。”少年不曾想到,这个托付,会成为他用一生守护的山河之重。

      白卫疆告诉记者,在平型关伏击战前,时任115师独立团1营教导员的张文松随队驻扎灵丘县下寨南村,住进了儿童团团长孟令海的家。尽管在这里只住了短短4天,但他与这个聪明机灵的15岁少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只要张文松有时间,孟令海就缠着他讲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的革命故事印在了孟令海的脑海中,革命理想的种子也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中。

      开赴平型关前,张文松小心翼翼地打开随身携带的公文包,将里面的文件尽数掏出,反复确认后,划了一根火柴将文件点燃全部烧毁。张文松对孟令海说:“小兄弟,我们要上前线打仗去了,这个公文包就交给你了,请你替我暂时保存。等打完胜仗,我就回来取。”

      孟令海眼巴巴地望着八路军叔叔们出了村口,直到再也看不见了,才恋恋不舍地回了家。平型关伏击战后,孟令海到处打听张文松的消息,等来的却是张文松牺牲的噩耗。

      后来,日军占领了孟令海的家乡。为躲避日军搜查,孟令海将公文包藏到了离家15里的悬崖缝里,此后辗转迁移,始终完好保存。1997年,孟令海离休后,将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守护”捐献给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这只公文包,是军民鱼水情的见证,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如今,它和那条军毯一起静静陈列在展柜中,向世人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的不朽传奇。

      时隔88年的寻根洗礼

      站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前的广场上极目远眺,当年硝烟弥漫的主战场乔沟满目葱茏。风过处,耳畔仿佛又响起密集的枪声与震天的冲锋呐喊。88年前的那个雨夜,八路军将士急行军至这条长达4公里的狭窄山沟设伏,给不可一世的日军布下了陷阱。

      “战斗打响后,人称‘猛子’的五连连长曾贤生指挥全连战士担负突击任务,在白刃战中,他先后砍倒了十几名敌人后,被五六名敌人包围,最终拉响了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白卫疆指着展馆内的照片说。

      打扫战场的时候,战友们发现曾贤生一手紧握枪杆,一手捂着小腹,怒目圆睁。在他的上衣口袋里,有一封他战前咬破手指写下的“誓叫鬼子有来无还”的血书,里面包着还没来得及交的党费。

      战后,该连被授予“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称号。

      唐河北岸,松柏掩映的平型关烈士陵园静卧其间,这里安葬着556位在平型关大捷及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遗骨,其中264位是为平型关大捷英勇献身的英烈。

      今年4月27日,平型关烈士陵园内,来自“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已经转隶为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装步九连)的官兵庄严肃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从‘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来到平型关大捷旧战场,参观纪念馆,踏访战斗遗址,感悟革命先辈不畏强敌的血性胆气和敢于亮剑的胜战基因。”在“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第47任政治指导员栗新朝看来,这是一次寻根之旅,更是一次精神洗礼。

      如今,在这片曾被战火洗礼的土地上,红色基因仍在延续,文旅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方兴未艾,得益于年均7℃的气温,灵丘县成为“环首都算力走廊”中的重要一环,并成功吸引京东、秦淮等25家企业落户。昔日的抗日战场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2024年,平型关大捷景区接待游客158万人次,全县红色旅游带动就业2.3万人,人均增收8600元。

      当数字经济的浪潮漫过昔日战场,当年轻的面孔在纪念馆里仰望英雄,伟大抗战精神已然在新一代的接力中,照亮新的征程。

    女大学生手记

    红色文物里的温度

    山西师范大学学生 支云平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 王丹

      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入口处,阳光为八路军将士们的铜像镀上了一层金辉。展柜里,杨勇将军的军毯、张文松烈士的公文包在射灯下泛出陈旧的光泽——透过玻璃,这两件旧物仿佛还带着硝烟的余温,灼得人掌心发烫。

      看着一件件红色文物,冲锋号声犹在耳畔。

      透过军毯上古旧的纹路,我们仿佛看到,1937年秋老爷庙的焦土上,杨勇在弹雨中挺直脊梁指挥作战的身影。

      如今,这条历经战火的军毯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叠法,边角压得服服帖帖,可我们知道,当年它裹过伤员的肩膀,垫过战士的腰,在指挥员打盹时,给他带来过温暖。在英雄的铠甲下,原来藏着这样滚烫的人间温度。

      当孟令海蹲在悬崖边,把八路军教导员的公文包塞进石缝时,掌心一定沁着汗。辗转迁移却始终保存完好的公文包,是两代人用生命守护的约定。

      聆听抗日英雄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所谓家国,从来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它是战士口袋中的血书与没来得及交出的党费,是一条“身经百战”的军毯,是百姓崖缝里藏了又藏的信任,是八十八载光阴也磨不灭的忠诚与担当。

      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将铭记这段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把这份有“温度”的家国记忆传承下去。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责任编辑:滕歌】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

    关于我们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版权所有 2025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3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2号  京ICP备10020604号-6

    投诉举报电话:010-65103955,6510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