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特别关注 巾帼追梦人 最美我的家 女性社会组织 我们在行动 专题
巾帼网 > 我们在行动 > 数字赋能女性发展,这个议题在外滩大会闪亮
  • 数字赋能女性发展,这个议题在外滩大会闪亮

    2025-09-17 10:41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   “让她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好起来,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作为妇女的贴心“娘家人”,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基层妇联干部马璇,整日翻山越岭、下村入户,只为给姐妹们带去切实的帮助。在“数字木兰”大会上,她分享了自己的体悟:妇女工作赋予她能量,让她更擅长用女性的视角和力量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她希望,能在未来日子里,带着乡亲们一起奔向更好的生活。

    甘肃省东乡县妇联干部马璇讲述工作体悟。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睿 摄

      9月12日,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数字木兰”大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多个行业、领域的女性,围绕“数字赋能女性发展”这一议题,通过“她·选择”“她·梦想”“她·生长”“她·未来”等版块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勾勒出女性在数字时代的蓬勃图景,也使以“科技+金融”为主的外滩大会更具发展的包容和温度。

    现场嘉宾同唱一首《花开中国》。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睿 摄

      如何让科技普惠延伸至更多地方,让更多女性共享科技进步的红利,是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彭翼捷长期关注的问题。作为连续四届外滩大会的参与者,她将女性议题融入金融科技盛会,正是基于对女性力量的深刻洞察:“女性是科技向前的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

      彭翼捷表示,数字时代科技赋能女性发展需要凝聚“三力”:个人信念和社会共识的“心力”、代表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的“脑力”、全社会身体力行的“体力”,并倡导社会各界给女性提供更多数字就业实践机会。她介绍,蚂蚁集团发起的“数字木兰”计划,已为559万困难女性提供公益保险,帮助2.1万乡村女性实现家门口数字就业,并联合百余家企业为5万女性提供云上兼职岗位,以科技手段实现了“就业友好”与“家庭友好”的双重突破。

    王红连在大会上作分享。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睿 摄

      “以前,我都没有自己的收入。”作为数字公益的受益人,湖南的苗族姑娘王红连深有感触。因家庭贫困早早辍学务农的她,通过数字培训成为月薪4600元的民宿管家,还通过短视频推广家乡产品。“家里的旱厕换成了抽水马桶,我还想多挣点钱,在家里建一个现代厨房。”她的分享中难掩喜悦。

      王红连质朴而真挚的讲述后,现场的掌声久久回荡。那不仅是对她个人成长故事的感同身受,更是对无数女性在数字化浪潮中迎风生长的赞许与期待。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女性走上舞台,分享她们的逐梦历程。

      中国首位穿越北冰洋的女驾驶员白响恩——从集装箱船实习生到极地科考破冰船船长,用18年时间完成从“航海小白”到“冰海舵手”的蜕变;前中国女足队员高红——从尘土飞扬的土场,一路踢到世界杯决赛;15岁的高尔夫运动员刘宇婕——在比洞赛中与对手拼搏至最后一杆,终获2025年AJGA邀请赛冠军……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诠释着数字时代女性“敢赢”的勇气。

    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少年团讲述创造故事。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睿 摄

      新生代女性的声音同样响亮。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临港奉贤分校的刘慧芩,因研发出能从像素层面捕捉图片生成规律漏洞的项目,被称为“数字侦探”。经过大量数据训练和模型调试,她的成果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9.8%。对越来越多的“数字原住民”青少年而言,提出问题并用科技解决问题,正成为拥抱未来的核心方式。

      保障女性的健康、教育等基本权利,是促进女性平等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构筑女性应对生活挑战“安全感”的来源。中华女子学院原家庭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现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院长孙晓梅,回顾了自己从“两癌”筛查普及,到参与反家庭暴力法立法工作的经历。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认为,“随着科技创新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数字技术的影响,人类发展重心从‘倚重体力’转向‘倚重大脑’,将为女性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机遇。”

      数字革命浪潮奔涌,人工智能扑面而来,科技数字赋能女性,让其在新技术浪潮中乘风破浪、分享红利,是时代命题,更是充满期待的道路。参会嘉宾一致认为——凝聚全社会共同努力,一定能创造对女性更加友好的未来。

      2025“数字木兰”大会由蚂蚁集团主办、上海市妇女联合会支持、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传播合作。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在会上签署了“100个好消息”「她」公益暖心故事传播计划。最后,全场嘉宾共唱《花开中国》,表达对数智时代女性发展的美好祝福。

      

      来源:中国妇女报

    【责任编辑:滕歌】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

    关于我们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版权所有 2025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3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2号  京ICP备10020604号-6

    投诉举报电话:010-65103955,6510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