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特别关注 巾帼追梦人 最美我的家 女性社会组织 我们在行动 专题
巾帼网 > 我们在行动 > 小县城宝妈们“体面就业”新选择
  • 小县城宝妈们“体面就业”新选择

    2025-10-13 11:06    来源: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   清晨的镜子前,朱小玲熟练地画上淡妆,不再是那个围着灶台、愁眉不展的全职妈妈。她有着自己的职业:人工智能标注师,在县城写字楼里闪烁的电脑屏幕前,“教导”AI认识世界。

      每一次精准的标注,让自动驾驶更安全,让智能客服更“聪明”,同时也标注出她们人生的新坐标:经济独立、自信放光。

      在陕西宜君县这个曾“留不住人”的小城,有很多像朱小玲一样的全职宝妈,她们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AI豆计划”扶持下,成为了数字经济浪潮中的“AI训练师”,每月5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不仅让她们在家庭中挺直腰杆儿,还能在空闲时和姐妹们约上一场精致下午茶,笑谈间尽是自如舒展,在高速迭代的技术里持续学习,于科技进步的洪流中,展现出一个平凡人闪闪发光的价值。

      困局:全职宝妈的“透明”时光

      “那几年,‘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好像把我漏掉了。”

      想起做全职妈妈的日子,35岁的朱小玲语气低沉。在陕西宜君县这个传统农业县,青壮年外流是常态。丈夫在县城经营彩票店,收入微薄,他早出晚归,育儿和家务重担几乎全压在了朱小玲一人肩上。

      2012年,曾在西安市做会计的她因牵挂父母——两个姐姐都嫁到了外地,几经纠结,她决定返回家乡,结婚生子,照顾父母。

      县城工作机会稀缺,时间不自由,带娃成了求职的“拦路虎”。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中,自我价值感被一点点消磨,“透明人”是她内心深处的刺痛。“比打工还累!”她形容道,“没有收入,给爸妈买点东西都要犹豫再三。”

      破茧:十万张图片“拼”出尊严

      2021年,一则招聘信息闯入她的视野——“人工智能标注师”。这个听起来“高大上”又陌生的词汇,出现在了她的家乡。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朱小玲通过层层考核,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走进“AI豆计划”(宜君县)数字就业中心,上百名和她一样的年轻女性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有人用鼠标精细勾勒出道路上的每一个障碍物,有人仔细分辨图片里水果的品种……她们,是AI的“启蒙老师”。

      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助力下,“AI豆计划”项目在宜君县孵化数字就业中心,将经济发达地区AI公司的数据标注业务引入了这座山区小城。

      初入职场,朱小玲就迎来“硬仗”——“天蓝项目”需要精准标注十万张图片。每天9点半,朱小玲和团队准时集结,反复琢磨、讨论,为把标注精度提到最高。

      “那股拼劲儿,现在想起来都感动!”晋升为组长的朱小玲深知宝妈们的优势:稳定、有韧性,更能共情互助。“遇到难题,大家坐一起吐吐槽,互相打打气,劲儿就又回来了。”最终,她们在4家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项目。这不仅是业务上的胜利,更是一群曾被生活琐碎困住的女性,用专业能力赢得的集体尊严!

      体面的工作,在家有了话语权

      这份工作带来的,远不止平均每月5000元的稳定收入,还有经济独立背后的腰杆挺直——“真没想到,在家待了几年,现在收入比老公还高!”朱小玲的笑容里透着底气。房贷、家用、孩子的开销,她都能从容承担,真正成了家庭的“顶梁柱”。

      技能提升背后,绽放着更多的价值。数据标注技术迭代快,朱小玲和姐妹们从未停止学习。深夜哄睡孩子后,她们点开手机学习新课程。“感觉自己一直在进步,有自信了!”曾经疏于打扮的宝妈们,开始注重仪表,相约下午茶,分享生活点滴,眼里有了不一样的光彩。

      最微妙的变化发生在家里。当朱小玲加班、出差时,丈夫开始主动承担家务、照顾孩子。“以前拌嘴,公婆总向着儿子,现在也会说他了。”经济独立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家庭话语权和平等地位。

      小标签,大世界——虽然因保密性不知具体产品,但朱小玲能感受到工作的温度。“标记过无数道路和汽车图片,也许能让自动驾驶更安全?标注的问答数据,或许让智能客服更贴心?”想到自己指尖的每一个“点”和“框”,都在参与塑造未来的智能世界,这份看似“枯燥”的工作,瞬间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原来,推动科技的力量也藏在我们这些小人物的日常里。”

      宝妈主力军,更是优质生产力

      在“AI豆计划”(宜君县)数字就业中心,女性员工占绝大多数,其中宝妈是主力军。公司贴心地设立了“木兰空间”和母婴室,还有生活老师帮忙照看员工的孩子,切实解决了员工“带娃难”的后顾之忧。

      曾经的宜君,留不住年轻人的脚步;如今的宜君,正因“AI豆”们而焕发新生。朱小玲和她的姐妹们,不再是被动等待的“留守者”,而是主动学习的“标注师”,是家庭经济的贡献者,更是数字时代的参与者。

      朱小玲们的故事,是“AI豆计划”在西部县城结出的硕果。它证明对个体而言,成长永不设限,无论起点如何,掌握新技能、拥抱新机遇,就能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证明宝妈群体稳定、细致、有韧性,是数字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优质力量;证明数字经济使地处偏远的地方也能搭上AI快车、创造体面就业……

      在全国各地的小县城内,有无数像曾经的朱小玲一样,困于家庭、自我怀疑的“宝妈”群体,期待着这样的工作机会,兼顾育儿,自我奋斗,在家庭中、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突破。

     

    【责任编辑:滕歌】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

    关于我们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版权所有 2025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3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2号  京ICP备10020604号-6

    投诉举报电话:010-65103955,6510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