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特别关注 巾帼追梦人 最美我的家 女性社会组织 我们在行动 专题
巾帼网 > 我们在行动 > “90后”村医守着山沟12年,把健康种进乡土里
  • “90后”村医守着山沟12年,把健康种进乡土里

    2025-10-24 11:11    来源: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   “杨医生,你看我这血压120/80,比上次又降了!”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杰迪村卫生室里,杨大姐举着血压仪喜滋滋地大声嚷,围在旁边的几个老乡跟着说道:“那是,杨医生教咱们怎么保护自己的健康,让咱喝淡茶、跳广场舞,肯定灵!”

      人群里,穿白大褂的“90后”姑娘杨海条笑得眼睛弯成月牙。自2022年华润健康乡村公益项目“村级健康互助组”活动在这里落地,这样的村民健康互助活动在杰迪村已成为日常。而杨海条,这个如今被全村人当成“健康主心骨”的姑娘,12年前曾是亲戚眼里“放着州府好日子不过,偏要回山沟”的“傻姑娘”。

    杨海条在前往村民家中的路上。

      放着州府不待,偏要回山沟里当村医

      2013年夏天,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的毕业典礼刚结束,杨海条的亲戚们就急坏了。

      “咱家人好不容易在州府站稳脚,你回村里干啥?”

      “海条,就留在合作市,进医院就是铁饭碗!”

      可这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铁了心:“我就想回村卫生室。”

      杰迪村藏在甘南的青山里,草木丰茂得像幅水墨画,但全村130多户人家散落在沟沟坎坎。杨海条特别坚定:“城里不缺我一个,但这里的老百姓更需要我!”

      跟着老村医学了5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杨海条奔波在岷山层叠的褶皱里。2018年,她从几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正式接手村卫生室,“130多户老少的健康责任,我扛了。”

      但起初她也慌。刚接过老村医的接力棒时,夜里常睡不着——看着健康档案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她担心自己能力不够。有一次,村里一位老爷爷找到她,说:“你给我看看,我一直吃这个药,最近血压还总是高。”杨海条告诉他:“我建议您去县医院看看是不是病情变了,要调一调药。”但老人说:“原来你看不了啊”,却总也不肯去县城。杨海条不得不把电话打给老人在外地的儿子:“叔,你爸的药得调了,再拖要出大事的!”后来老人从县医院回来,拉着她的手说:“海条啊,爷爷以后就按你说的办。”

      为了这句话,杨海条把州里的培训课表贴在墙上,有空就啃医学书,愣是通过成人自考取得了临床医学大专学历。“不能让老乡们白信我。”她总这么说。

      当公益遇上“较真”村医,山沟里长出健康互助的芽

      “光我一个人懂没用,得让大家自己觉悟起来。”杨海条心里的这个念头,在2023年春天终于有了着落。

      2023年4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华润医药集团联合发起的华润健康乡村公益项目落地杰迪村,这个以“家庭”为基本单元、聚焦“健康”核心命题的项目,像一场及时雨——从村医培训到科室帮扶,从慢病管理到药品捐赠,样样都挠在乡村医疗的痒处。

      首都医科大学的顾湲教授带着专家团队来帮教那天,杨海条拿着笔记本追着问了一下午。“要让村民做健康的主人”,这句话让她心里的灯突然亮了。她很快找了5名女村民当志愿者,成立了5个健康互助组,每组7到9人,每月雷打不动开展一两次活动。

      志愿者赵风霞是最积极的一个,成了互助组里的“宝”。谁干活累得腰腿疼,她挽起袖子就给人按揉,边按边念叨杨海条教的知识点:“海条说这穴位通腰,按完准舒服。”她还给村民量血压、测血糖,讲解健康知识,协助杨海条辅助监测村民健康状况,她总说:“我来我来,我学过医呢。”

      有了“村级健康互助组”,杨海条像“孙悟空有了三根汗毛”。遇到难题,随时联系互助组专家向他们求助。她第一次远程求助项目专家黄萍,是为村里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老人平时没有慢病,却突生失眠、面部皮疹等问题。杨海条初步诊断后,在黄萍指导下,进一步提出诊疗建议,使老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

      这疏解了多年来萦绕在杨海条心中“专业不足”的困扰,让她放开手脚,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她把专家教的本事一点点拆给大家听。讲急救时,她蹲在地上用石头摆出血液流动的样子:“心梗就像水渠堵了,硝酸甘油是通渠的小铲子,先含一片再等医生。”教测血糖时,她先在自己指尖扎一下,笑着说:“就像被蜜蜂轻轻蛰了下。”村民们围着看,七嘴八舌问个不停,比赶集市还热闹。

    杨海条带领志愿者与村民一起开展健康互助活动。

      当广场舞遇上健康口诀,青山下的笑声里藏着答案

      从2013年背着药箱走山路,到现在带着全村人搞健康互助,杨海条磨破了十多双鞋底子。

      有次暴雨天,独居的王爷爷发烧,她深一脚浅一脚地冒雨走到王爷爷家,不顾满身泥水,先摸出体温计:“爷,咱先量个体温。”老人看着她滴水的头发,红着眼眶说:“海条啊,你比亲孙女还亲。”

      有个患高血压的阿姨总忘吃药,杨海条就每天早上发微信提醒,后来阿姨自己定了闹钟,说:“不能总麻烦海条”。现在阿姨见人就夸:“海条这娃心细,比我家丫头还记挂我。”

      现在的杰迪村,傍晚的文化广场最是热闹。杨海条吃完晚饭就往那儿跑,带着大家一起跳广场舞。她劝说那些以为“干家务活就是锻炼”的姨姨奶奶们加入广场舞队,大家越跳越起劲儿,拍着大腿笑:“活了60年,才知道干家务不等于运动,跳锅庄舞才是运动!”

      如今,卫生室的血压仪成了“抢手货”,赵风霞的推拿排到了3天后,连80岁的老爷爷都知道“晨起一杯水,胜过活神仙”。杨海条记录村民健康情况的本子又厚了半寸。

      12年时光流转,当年那个扎马尾辫的小姑娘杨海条,早已成了全村的“健康主心骨”。华润健康乡村公益项目像一粒种子,在她手里长成了能遮风挡雨的树。她常说:“我不是啥大医生,就想让老乡们少遭点罪,多看看这满山的绿。”

      夕阳落在卫生室的玻璃窗上,映着墙上的标语:“健康像爬山,你帮我我拉你,咱一起到山顶。”阳光照在杨海条年轻的脸上,像撒了层金粉,这大概就是乡土中国里最动人的青春模样。

     

    【责任编辑:滕歌】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

    关于我们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版权所有 2025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3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2号  京ICP备10020604号-6

    投诉举报电话:010-65103955,6510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