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前,全国打响了防疫战,北京部分农村地区结合本村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探索实施了“分色管理”“多渠道、高频次”宣传等模式,有效推动了防疫管理工作开展。
14天后“粉证”换“蓝证”
2月1日中午,李新华夫妻拉着两个大行李箱,正在顺义区后沙峪镇铁匠营村口进行登记。姓名、身份证号、身份证地址、返回的城市等事项都需详细登记在册。
“我们刚从河北承德回来,几天前就收到了房东的微信,告诉我们现在村里检查得很严格,回来后要主动隔离14天,让我们积极配合。”李新华说,“为自己,为别人,也为社会,我们肯定会配合。”
记者注意到,登记完相关信息后,村里的工作人员给了李新华一张粉色卡片。这正是铁匠营村实施的“分色管理”。
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学文介绍,卡片分为蓝、粉两种,对于春节前后未出京的流动人员,由房东将相关信息反馈至包片的实有人口管理员,由实有人口管理员核实后,为其发放蓝色证件,凭蓝色证件可以自由进出村内;对于春节期间返京的流动人员,在村口检查岗登记后,由实有人口管理员与房东核实相关信息,现场为其办理粉色证件,并在证件上标记返京日期,待其自行在家隔离14天,期满后无发热、干咳等症状,可换取蓝色出入证。同时,在隔离期间,由房东负责日常监管并做好服务保障。
站在一旁的张阿姨,正是李新华的房东,“吃的用的我都会给他们送去,上面是这么规定的,我们会照做。”张阿姨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机拍下了李新华的身份证和粉色卡。
“对于还没回来的租户,我也按照村里要求主动联系了,宣传了村里的防疫政策,告知若无要紧事能延后回京的尽量延后。”张阿姨说。
为何要如此仔细区分?王学文表示,铁匠营村位于顺义区西南部,紧临首都国际机场,村里常住人口1750余人,流动人口有1.1万余人,人口严重倒挂。因此,防疫工作难度较大,含糊不得。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该村便开始实施封闭式管理,仅保留2个出入口,安排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每个岗位4名保安、2名志愿者、2名村里的工作人员、1名实有流动人口管理员,对进出村车辆、人员进行全面登记。
“目前,已有2700人领取了蓝卡,603人领取了粉卡。在领取粉卡的人群中,有13人是从湖北返京人员及密切接触者,我们安排了专人,严格实行24小时看护。”王学文强调,“截至目前,我们采取的流动人口分级分类管理模式,促进了疫情防控工作整体平稳有序运行。”
实行“分色管理”的还有平谷区刘家店镇,该镇实行的是红、橙、黄、蓝四种颜色的区分和管控。
刘家店镇党委书记刘晓东介绍,对去过湖北、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长沙、宁波、郑州等重点疫区的人员实施红色一级管控,实施专人专管理;对去过河北、陕西等疫情高发地区的人员实施橙色管控;对从宁夏、新疆等地回来的人员实施黄色管控;其他地区回来的为蓝色管控。
而对于红色一级管控人员,镇里要求做到“八个必须”:必须入村先消毒、必须14天居家隔离、必须排查密接人群、必须专人盯守、必须做好生活保障、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必须每日监测报告、必须做好极端情况专业处置准备。
而在“分色”之前,镇村干部就已分成48组,进村入户开展地毯式排查,及时全面掌握所有人员情况,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举措,实现镇村全覆盖。
农村宣传工作就要“婆婆妈妈”
2月1日,记者来到刘家店镇行宫村村口时,正赶上每天两遍的大喇叭广播时间,村书记兼主任王彦林用沙哑的嗓音喊着:“下地干活儿也要戴口罩,在街上不要聚集,也不要串门儿了,特别是年纪大的,一些老观念、老思想要解放,通过这几天的观察,大家伙儿的表现都非常不错,感谢大家伙儿的理解和支持……”
“跟村民说话得大声说,得说大白话,最近说得有点儿多了。”王彦林说。
利用大喇叭广播、一封信、微信、入户、悬挂条幅、广播车等多渠道、高频次宣传,用群众听得懂、易明白的语言宣传——这是刘家店镇宣传工作的做法。
“我们为各户及企事业单位发放了市政府‘四方责任’通知书3000份、《刘家店镇致村民的一封信》4000份,制作宣传条幅108个。每日镇微信公众号发送疫情防控相关消息、智能广播定点播放、流动车辆随时入村宣传……”刘晓东表示,“光入户宣传,我们就已经进行了六轮次了。感觉是啰唆了点儿,但对老百姓有帮助。”
而铁匠营村则采取“六起来”的方式,即宣传海报贴起来、镇村干部入户讲起来、政府通告发起来、微信群里点起来、红袖章走起来、高音喇叭响起来。
“这就是在村里工作的特点,卡口要做到‘六亲不认’,宣传就要做到‘婆婆妈妈’。”刘晓东表示,只有这样才能把科学的防疫知识深入到村民心里。
(记者 富东燕)